一种旋开目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347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光学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开目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凸台上通过弹性元件设有紧密排列的调节棒,当操作者眼睛靠近目镜并接触调节棒后,弹性元件缩短,调节棒伸出凹槽的距离缩小,直至弹性元件完全压缩,此时便是该目镜最小的出瞳距离,操作者适当抬升眼睛即可快速方便地确定最佳的出瞳距离,并且在眼睛升降过程中调节棒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始终与眼廓皮肤相贴,有效阻挡了环境光线入射到视野中,避免了杂光对观测作业的干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优化了观测效果减少了观测误差。

A kind of opening eye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开目镜
本技术属于光学仪器
,具体涉及一种旋开目镜。
技术介绍
目镜用来观察前方光学系统所成图像的目视光学器件,是望远镜、显微镜等目视光学仪器的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将由物镜放大所得的实像再次放大。为消像差,目镜通常由若干个透镜组合而成,具有较大的视场和视角放大率。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出瞳距离对于观察的清楚准确与否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却主要靠操作者人为调节眼镜到目镜的距离来判断出瞳距离是否合适,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科研观测工作来说往往都需要长时间的观察,由此浪费了许多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在使用高倍镜观察时,显微镜视野较暗,操作者眼镜与目镜之间的光线对观察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尽管有的目镜上设有胶套但并不能随着眼睛距目镜高度变化而适应性变化,只有眼睛紧贴胶套才能起到遮挡光线、便于观察的作用。因此,光学仪器
,亟需一种便于操作者快速确定合适的出瞳距离,且能随眼睛距目镜高度变化而变化有效阻挡光线的目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操作者快速确定合适的出瞳距离,且能随眼睛距目镜高度变化而变化有效阻挡光线的目镜。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开目镜,包括镜筒,所述镜筒顶部设有观察孔、底部设有开口,所述镜筒内、靠近观察孔处设有目透镜,所述镜筒内、靠近所述开口处设有场透镜;所述镜筒外侧壁的周向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围绕所述观察孔设有相对称的两个凹槽,所述凹槽内插设有若干个调节棒,所述调节棒通过弹性元件与所述凹槽底部固接。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棒的长度与弹性元件在完全压缩状态下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凹槽的深度。进一步的,所述镜筒的外侧壁上、位于所述凸台的下方设有螺纹。进一步的,所述凸台上、围绕所述观察孔设有相对称的两个可拆卸式柔性挡片,两个所述柔性挡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棒侧壁相贴合。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挡片的高度大于在弹性元件初始状态下调节棒超出凹槽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镜筒外侧壁设有伸缩式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套设在螺纹外。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凸台上通过弹性元件设有紧密排列的调节棒,当操作者眼睛靠近目镜并接触调节棒后,弹性元件缩短,调节棒伸出凹槽的距离缩小,直至弹性元件完全压缩,此时便是该目镜最小的出瞳距离,操作者适当抬升眼睛即可快速方便地确定最佳的出瞳距离,并且在眼睛升降过程中调节棒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始终与眼廓皮肤相贴,有效阻挡了环境光线入射到视野中,避免了杂光对观测作业的干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优化了观测效果减少了观测误差,对科研工作结果的严谨性、准确性大有裨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A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2所示,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开目镜,包括镜筒1,所述镜筒1顶部设有观察孔2、底部设有开口,所述镜筒1内、靠近观察孔2处设有目透镜3,所述镜筒1内、靠近所述开口处设有场透镜4;所述镜筒1外侧壁的周向上设有凸台5,所述凸台5截面的最小宽度大于镜筒1外壁直径,所述凸台5上围绕所述观察孔2设有相对称的两个凹槽7,可理解为凹槽7有两段,围绕观察孔2设置;所述凹槽7内插设有若干个调节棒6,可理解为:调节棒6也有两段,紧密排列在凹槽7内。所述调节棒6通过弹性元件8与所述凹槽7底部固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凸台5上通过弹性元件8设有紧密排列的调节棒6,当操作者眼睛靠近目镜并接触调节棒6后,弹性元件8缩短,调节棒6伸出凹槽7的距离缩小,直至弹性元件8完全压缩,此时便是该目镜最小的出瞳距离,操作者适当抬升眼睛即可快速方便地确定最佳的出瞳距离,并且在眼睛升降过程中调节棒6在弹性元件8的作用下始终与眼廓皮肤相贴,有效阻挡了环境光线入射到视野中,避免了杂光对观测作业的干扰。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中目透镜3、场透镜4的选用、安装都与普通目镜相通,弹性元件8可以是弹簧、橡胶块、波纹管等可收缩储能并自如恢复的弹性机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这些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又不是本技术方案的改进重点,在附图中仅做简单示意即可,就不再详述了。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棒6的长度与弹性元件8在完全压缩状态下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凹槽7的深度。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可以保证在弹性元件8在完全压缩时,调节棒6仍有一部分伸出凹槽7外,并且这段超出的长度可以设定为该目镜的最小出瞳距离,以方便操作者尽快确定合适的或最佳的出瞳距离。进一步的,所述凸台5截面呈狭长状。凸台5截面设置为狭长状可以使得凸台5边缘的调节棒6更适应观察者狭长的眼睛轮廓,狭长状可为椭圆、长方形等。进一步的,所述凸台5上、围绕观察孔2设有相对称的两个可拆卸式柔性挡片11,所述柔性挡片11位于凸台5宽度最大的位置上,两个所述柔性挡片11的两端分别与调节棒6侧壁相贴合,应理解为,两端调节棒与两个柔性挡片11贴合后围成一个环形。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操作者的两眼角位置对应的是更加柔和舒适的柔性挡片11,柔性挡片11的材质可以是海绵、无纺布、弹性树脂等柔软、可压缩的材料,因为这些材质容易粘覆灰尘等污渍,因此设置为可拆卸式的,既可以是利用魔术贴、胶条等进行粘合,也可以是凸台5端面上对应位置设置卡槽,也可以是其他可行的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挡片11的高度大于在弹性元件8初始状态下调节棒6超出凹槽7的长度。因为操作者眼角位置与目镜的距离会大于眼睛中部距离目镜的位置,所以如此设置,即可保证眼睛周围都被紧密贴合,进一步避免了环境光线对观察视野的干扰,提高了视野的清晰度和观察准确性。进一步的,所述镜筒1的外侧壁上、位于所述凸台5的下方设有螺纹9。所述镜筒1外侧壁设有伸缩式保护罩10,所述保护罩10套设在螺纹9外。设置保护罩10是为了保护目镜安装紧固部分的螺纹9,避免螺纹9磕碰或沾染杂物影响目镜精度。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机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为本专利较佳的实施例,但本专利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开目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1),所述镜筒(1)顶部设有观察孔(2)、底部设有开口,所述镜筒(1)内、靠近观察孔(2)处设有目透镜(3),所述镜筒(1)内、靠近所述开口处设有场透镜(4);所述镜筒(1)外侧壁的周向上设有凸台(5),所述凸台(5)上围绕所述观察孔(2)设有相对称的两个凹槽(7),所述凹槽(7)内插设有若干个调节棒(6),所述调节棒(6)通过弹性元件(8)与所述凹槽(7)底部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开目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1),所述镜筒(1)顶部设有观察孔(2)、底部设有开口,所述镜筒(1)内、靠近观察孔(2)处设有目透镜(3),所述镜筒(1)内、靠近所述开口处设有场透镜(4);所述镜筒(1)外侧壁的周向上设有凸台(5),所述凸台(5)上围绕所述观察孔(2)设有相对称的两个凹槽(7),所述凹槽(7)内插设有若干个调节棒(6),所述调节棒(6)通过弹性元件(8)与所述凹槽(7)底部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开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棒(6)的长度与弹性元件(8)在完全压缩状态下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凹槽(7)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通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禹辰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