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言召专利>正文

一种带位移检测功能的流体传输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3226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位移检测功能的流体传输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两端的管口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与第二微动开关均由外壳、触头、顶杆、接触板、常开端子和常闭端子组成,所述外壳通过螺丝固定于管体上,外壳的一端贯穿管体的内壁延伸至管内。本带位移检测功能的流体传输管,通过在管体两端安装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基于第一微动开关与第二微动开关工作的状态,来实现线路的通断,当线路连通,故障指示灯D不亮,当线路断开,故障指示灯D点亮,因而便于人员及时判断、维修。

A fluid transfer tube with displacement detection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位移检测功能的流体传输管
本技术涉及通过微动开关通断状态来检测传输管是否脱落的
,具体为一种带位移检测功能的流体传输管。
技术介绍
现在在汽车、轮船、火车、工业制造工厂等很多领域需要用各种形状(圆管、方管等)各种材料(橡胶管、PVC管、金属管等)的管来传输气体、液体;比如有些通风管、刹车油管、冷却液管等接头脱落,造成的损失无法想象和估量,所以这些传输管的接头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位移检测功能的流体传输管,通过在管体两端安装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基于第一微动开关与第二微动开关工作的状态,来实现线路的通断,当线路连通,故障指示灯D不亮,当线路断开,故障指示灯D点亮,因而便于人员及时判断、维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位移检测功能的流体传输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两端的管口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与第二微动开关均由外壳、触头、顶杆、接触板、常开端子和常闭端子组成,所述外壳通过螺丝固定于管体上,外壳的一端贯穿管体的内壁延伸至管内,外壳内的侧壁上设有凸块,凸块的一端开设有插槽,插槽内嵌合安装有弹簧,所述触头与外壳一端设有的通孔相匹配,触头一端插入通孔延伸至外壳内,触头另一端延伸至管体内,所述顶杆设于外壳内,顶杆的一端与触头一端设有的插孔相匹配,顶杆一端插装于插孔内,顶杆的另一端与插槽相匹配,顶杆另一端插入插槽内,并顶压在弹簧上,所述接触板安装于顶杆上,接触板两端的上板面分别安装有上接触片,接触板一端的下板面安装有下接触片,所述常开端子与外壳内设有的第一端子槽相匹配,常开端子嵌合安装于第一端子槽内,所述常闭端子与外壳内设有的第二端子槽和第三端子槽相匹配,常闭端子分别嵌合安装于第二端子槽与第三端子槽内。优选的,所述常开端子与常闭端子的一端均连接有铜片,所述常开端子一端的铜片与下接触片接触连接,所述常闭端子一端的铜片与上接触片接触连接。优选的,所述管体外设有插座J1和检测系统ECU,所述插座J1通过连接线L1、L2与第一微动开关上的常闭端子和第二微动开关上的常闭端子串接,所述检测系统ECU一端的脚1、脚2分别通过线路与插座J1连接,检测系统ECU的另一端通过线路连接故障指示灯D。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外侧壁还预留有引线孔,引线孔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端子槽、第二端子槽和第三端子槽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带位移检测功能的流体传输管,在管体两端分别安装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两开关之间用连接线L1、L2串联形成回路,当外部传输管插入到管体的两端时,会触动管体内的触头,从而使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处于常闭状态,此时,检测系统ECU的脚1、脚2形成回路,检测系统ECU的脚1输出低电平信号,故障指示灯D不亮;当外部传输管脱落时,管体内的触头便会复位,从而使第一微动开关与第二微动开关处于常开状态,此时,检测系统ECU的脚1、脚2形成断路,检测系统ECU的脚1输出高电平信号,故障指示灯D发出亮光报警,提醒人员及时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微动开关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管体;2、第一微动开关;3、第二微动开关;31、外壳;311、通孔;312、凸块;313、插槽;314、弹簧;315、第一端子槽;316、第二端子槽;317、第三端子槽;318、引线孔;32、触头;321、插孔;33、顶杆;34、接触板;341、上接触片;342、下接触片;35、常开端子;36、常闭端子;4、铜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带位移检测功能的流体传输管,包括管体1,管体1两端的管口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微动开关2和第二微动开关3,该第一微动开关2与第二微动开关3均由外壳31、触头32、顶杆33、接触板34、常开端子35和常闭端子36组成,其中,外壳31通过螺丝固定于管体1上,外壳31的一端贯穿管体1的内壁延伸至管内,外壳31内的侧壁上设有凸块312,该凸块312的一端开设有插槽313,插槽313内嵌合安装有弹簧314,外壳31外的侧壁上还预留有引线孔318,该引线孔318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端子槽315、第二端子槽316和第三端子槽317相连通,触头32与外壳31一端设有的通孔311相匹配,触头32一端插入通孔311延伸至外壳31内,触头32另一端延伸至管体1内,顶杆33设于外壳31内,顶杆33的一端与触头32一端设有的插孔321相匹配,顶杆33一端插装于该插孔321内,顶杆33的另一端与插槽313相匹配,顶杆33另一端可插入该插槽313内,并顶压在弹簧314上,接触板34安装于顶杆33上,接触板34两端的上板面分别安装有上接触片341,接触板34一端的下板面安装有下接触片342,常开端子35与外壳31内设有的第一端子槽315相匹配,常开端子35嵌合安装于第一端子槽315内,常闭端子36与外壳31内设有的第二端子槽316和第三端子槽317相匹配,常闭端子36分别嵌合安装于第二端子槽316与第三端子槽317内;常开端子35与常闭端子36的一端还均连接有铜片4,常开端子35一端的铜片4与下接触片342接触连接,常闭端子36一端的铜片4与上接触片341接触连接;当外部传输管插入到管体1的两端时,会触动触头32而带动顶杆33向插槽313内移动,此时随顶杆33一同移动的接触板34,其两端的上接触片341便会与常闭端子36相贴合,从而使连接线L1、L2串联形成回路;管体1外设有插座J1和检测系统ECU,插座J1通过连接线L1、L2与第一微动开关2上的常闭端子36和第二微动开关3上的常闭端子36串接,检测系统ECU一端的脚1、脚2分别通过线路与插座J1连接,检测系统ECU的另一端通过线路连接故障指示灯D;当外部传输管脱落时,管体1内的触头32便会在弹簧314的作用下复位而带动顶杆33向插槽313外移动,此时随顶杆33一同移动的接触板34,其一端的下接触片342便会与常开端子35相贴合,检测系统ECU的1脚、2脚形成断路,检测系统ECU的脚1输出高电平信号,故障指示灯D发出亮光报警。本带位移检测功能的流体传输管,在管体1两端分别安装第一微动开关2和第二微动开关3,两开关之间用连接线L1、L2串联形成回路,当外部传输管插入到管体1的两端时,会触动管体1内的触头32,从而使第一微动开关2与第二微动开关3处于常闭状态,此时,检测系统ECU的1脚、2脚形成回路,检测系统ECU的脚1输出低电平信号,故障指示灯D不亮;当接头脱落时,管体1内的触头32便会复位,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位移检测功能的流体传输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两端的管口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微动开关(2)和第二微动开关(3),所述第一微动开关(2)与第二微动开关(3)均由外壳(31)、触头(32)、顶杆(33)、接触板(34)、常开端子(35)和常闭端子(36)组成,所述外壳(31)通过螺丝固定于管体(1)上,外壳(31)的一端贯穿管体(1)的内壁延伸至管内,外壳(31)内的侧壁上设有凸块(312),凸块(312)的一端开设有插槽(313),插槽(313)内嵌合安装有弹簧(314),所述触头(32)与外壳(31)一端设有的通孔(311)相匹配,触头(32)一端插入通孔(311)延伸至外壳(31)内,触头(32)另一端延伸至管体(1)内,所述顶杆(33)设于外壳(31)内,顶杆(33)的一端与触头(32)一端设有的插孔(321)相匹配,顶杆(33)一端插装于插孔(321)内,顶杆(33)的另一端与插槽(313)相匹配,顶杆(33)另一端插入插槽(313)内,并顶压在弹簧(314)上,所述接触板(34)安装于顶杆(33)上,接触板(34)两端的上板面分别安装有上接触片(341),接触板(34)一端的下板面安装有下接触片(342),所述常开端子(35)与外壳(31)内设有的第一端子槽(315)相匹配,常开端子(35)嵌合安装于第一端子槽(315)内,所述常闭端子(36)与外壳(31)内设有的第二端子槽(316)和第三端子槽(317)相匹配,常闭端子(36)分别嵌合安装于第二端子槽(316)与第三端子槽(317)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位移检测功能的流体传输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两端的管口外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微动开关(2)和第二微动开关(3),所述第一微动开关(2)与第二微动开关(3)均由外壳(31)、触头(32)、顶杆(33)、接触板(34)、常开端子(35)和常闭端子(36)组成,所述外壳(31)通过螺丝固定于管体(1)上,外壳(31)的一端贯穿管体(1)的内壁延伸至管内,外壳(31)内的侧壁上设有凸块(312),凸块(312)的一端开设有插槽(313),插槽(313)内嵌合安装有弹簧(314),所述触头(32)与外壳(31)一端设有的通孔(311)相匹配,触头(32)一端插入通孔(311)延伸至外壳(31)内,触头(32)另一端延伸至管体(1)内,所述顶杆(33)设于外壳(31)内,顶杆(33)的一端与触头(32)一端设有的插孔(321)相匹配,顶杆(33)一端插装于插孔(321)内,顶杆(33)的另一端与插槽(313)相匹配,顶杆(33)另一端插入插槽(313)内,并顶压在弹簧(314)上,所述接触板(34)安装于顶杆(33)上,接触板(34)两端的上板面分别安装有上接触片(341),接触板(34)一端的下板面安装有下接触片(342),所述常开端子(35)与外壳(31)内设有的第一端子槽(3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言召孙佩祝李民刘晗
申请(专利权)人:李言召孙佩祝李民刘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