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98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及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工字钢相互平行以垂直于后浇带的延伸方向依次横向分布于后浇带所在区域的方向上,阻隔钢丝网分别安装于后浇带区域的两侧壁上绑扎于板上层钢筋,梁板混凝土浇筑于阻隔钢丝网相对于后浇带外部的两侧内,后浇带中部浇筑由低标号混凝土筑成的后浇诱导带。在逆作法施工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后浇带支撑问题,并在后浇带位置浇筑低标号混凝土形成后浇诱导带,使后浇带及其两侧梁板之间形成整体连接,实现了支撑作用,有效避免了后浇带两侧未支撑而形成的梁板悬臂情况,实现一次封闭,无需支撑设备,有效的解决了后浇带支撑问题,可节省大部份施工费用、为工程施工带来极大便利、节省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
本技术涉及房屋建筑领域技术,具体为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
技术介绍
在房屋建筑领域,随着人民对建筑质量及审美的需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普遍。超高层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特点:1)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为了满足商业综合体、人防、停车使用等的需要,通常需要设计数层地下结构;2)超高层建筑为了实现其价值的回收,通常建筑在市区比较繁华的地带,这就造成了建造空间有限,其基坑开挖必须垂直进行;3)由于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周期一般比较长,为了节约工期,加快资金的回收,通常会采用逆作法实施。因此超高层建筑在采用逆作法建造过程中,通常会面临后浇带位置如何处理的问题。后浇带的设置是为了调节主楼和附楼之间的不均匀沉降而按照规范要求必须设计的混凝土带。建筑工程通塔楼与副楼之间由于荷载不一致,理论上有可能发生沉降不一致,但具体沉降无法准确计算、无法判断是否沉隆或具体沉降量,通常在有可能发生沉降不均建筑物中间设置后浇带来解决沉降差问题,由于设后浇带后,两侧形成悬挑结构,后浇带封闭前需要进行临时支撑,否则将会造成施工期间漏水、水平交通受限、装修及安装工程不能同步施工等困难,特别是采用逆作法施工的地下室,则不具备支撑条件,带来的问题更多。但是后浇带处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撑好,不能虚撑,以免造成后浇带处两侧梁板悬空拉裂,产生质量隐患。在逆作法施工中,由于工法特点不能由下而上支撑后浇带,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办法来解决后浇带的支撑问题。因此,需要研制一种后浇带处有效连接且又不形成刚接的处理方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申请人研发设计了一种混凝土钢筋结构,用于解决逆作法施工中,后浇带的支撑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包括板底层钢筋、梁钢筋、板上层钢筋、后浇带、梁板混凝土,还包括有若干条工字钢,阻隔钢丝网,其中:若干个工字钢相互平行以垂直于后浇带的延伸方向依次横向分布于后浇带所在区域的方向上,工字钢的长度长于后浇带的宽度,工字钢绑扎于板底层钢筋以及经过其的梁钢筋,板上层钢筋分别安装于后浇带两侧的板底层钢筋和工字钢上方,阻隔钢丝网分别安装于后浇带区域的两侧壁上绑扎于板上层钢筋,工字钢横穿过阻隔钢丝网,梁板混凝土浇筑于阻隔钢丝网相对于后浇带外部的两侧内,后浇带中部于两侧的阻隔钢丝网之间和工字钢上方浇筑由低标号混凝土筑成的后浇诱导带。进一步的,所述工字钢的两侧壁的两端部表面上均设有若干个横向凸起的抗剪栓钉,或工字钢的顶面、地面的两端部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竖向凸起的抗剪栓钉。进一步的,所述工字钢以两端以后浇带为轴线对称的方式放置,并点焊固定在板底层钢筋上。进一步的,所述位于建筑梁内的工字钢置于梁钢筋内,且呈上下叠放式从梁钢筋的一侧空隙中插入放置。进一步的,所述阻隔钢丝网位于建筑梁区域内的部分沿建筑梁纵向向下延伸,且阻隔钢丝网从底边上开设有相对于工字钢宽度相当的空槽。进一步的,所述后浇诱导带的低标号混凝土的标号低于梁板混凝土的标号。进一步的,所述工字钢的宽度不超过梁板板厚厚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后浇带内增加工字钢(型钢)与两侧钢筋层结构形成且有一定刚度的柔性连接,在后浇带内浇筑低标号混凝土进行填充形成诱导带,使其与两侧楼板形成整体,同时由于后浇带内浇筑的为低标号混凝土,如结构发生沉降时,此诱导带位置由于自身强度要底于两侧楼板,将集中在诱导带位置产生裂缝而不致使其它部位楼板产生破坏或损伤。但结构内的型钢仍可保证诱导带位置结构安全。如诱导带未产生裂纹则无需进行处理。如若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致使诱导带位置产生裂纹,则视监测情况进行补强或修复,补强或修复费用远远小于留后浇带带来的后期施工费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逆作法施工中,在后浇带两侧埋置工字钢,解决后浇带支撑问题,并在后浇带位置浇筑低标号混凝土形成后浇诱导带,使后浇带及其两侧梁板之间形成整体连接,实现了支撑作用,有效避免了后浇带两侧未支撑而形成的梁板悬臂情况,实现一次封闭,无需支撑,有效的解决了后浇带支撑问题,且本技术施工操作方便,可节省大部份施工费用、为工程施工带来极大便利、节省工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工字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的工字钢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的梁钢筋和板上层钢筋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的阻隔钢丝网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未浇筑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浇筑梁板混凝土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浇筑后的结构横截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浇筑后浇诱导带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板底层钢筋、2梁钢筋、3板上层钢筋、4后浇带、5梁板混凝土,6工字钢,7阻隔钢丝网、8抗剪栓钉、9后浇诱导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实施例1:如图1~8所示,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包括板底层钢筋1、梁钢筋2、板上层钢筋3、后浇带4、梁板混凝土5,若干条工字钢6,阻隔钢丝网7,其中:若干个工字钢6相互平行以垂直于后浇带4的延伸方向依次横向分布于后浇带4所在区域的方向上,工字钢6的长度长于后浇带4的宽度,工字钢6绑扎于板底层钢筋1以及经过其的梁钢筋2,板上层钢筋3分别安装于后浇带4两侧的板底层钢筋1和工字钢6上方,阻隔钢丝网7分别安装于后浇带4区域的两侧壁上绑扎于板上层钢筋3,工字钢6横穿过阻隔钢丝网7,梁板混凝土5浇筑于阻隔钢丝网7相对于后浇带4外部的两侧内,后浇带4中部于两侧的阻隔钢丝网7之间和工字钢6上方浇筑由低标号混凝土筑成的后浇诱导带9。实际使用时,先绑扎后浇带4处两侧的板底层钢筋1;将工字钢6以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后浇带4的延伸方向依次横向分布于后浇带4所在区域的方向上,使工字钢6的两端相对于后浇带4的中轴线相互对称放置;若有建筑梁,则将梁钢筋2放置于建筑梁内并与板底层钢筋1绑扎;位于建筑梁内的工字钢6从梁钢筋2一侧的空隙中插入;将工字钢6点焊固定在板底层钢筋1上方;将阻隔钢丝网7的上边与板上层钢筋3绑扎固定,使得阻隔钢丝网7垂直于板上层钢筋3位于板上层钢筋3下方,且阻隔钢丝网7的高度与板上层钢筋3到板底层钢筋1的间距一致;安装板上层钢筋3,使得阻隔钢丝网7沿后浇带4的侧边边缘的相对位置进行分布安装,阻隔钢丝网7经过工字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包括板底层钢筋(1)、梁钢筋(2)、板上层钢筋(3)、后浇带(4)、梁板混凝土(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若干条工字钢(6),阻隔钢丝网(7),/n其中:若干个工字钢(6)相互平行以垂直于后浇带(4)的延伸方向依次横向分布于后浇带(4)所在区域的方向上,工字钢(6)的长度长于后浇带(4)的宽度,工字钢(6)绑扎于板底层钢筋(1)以及经过其的梁钢筋(2),板上层钢筋(3)分别安装于后浇带(4)两侧的板底层钢筋(1)和工字钢(6)上方,阻隔钢丝网(7)分别安装于后浇带(4)区域的两侧壁上绑扎于板上层钢筋(3),工字钢(6)横穿过阻隔钢丝网(7),梁板混凝土(5)浇筑于阻隔钢丝网(7)相对于后浇带(4)外部的两侧内,后浇带(4)中部于两侧的阻隔钢丝网(7)之间和工字钢(6)上方浇筑由低标号混凝土筑成的后浇诱导带(9)。/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包括板底层钢筋(1)、梁钢筋(2)、板上层钢筋(3)、后浇带(4)、梁板混凝土(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若干条工字钢(6),阻隔钢丝网(7),
其中:若干个工字钢(6)相互平行以垂直于后浇带(4)的延伸方向依次横向分布于后浇带(4)所在区域的方向上,工字钢(6)的长度长于后浇带(4)的宽度,工字钢(6)绑扎于板底层钢筋(1)以及经过其的梁钢筋(2),板上层钢筋(3)分别安装于后浇带(4)两侧的板底层钢筋(1)和工字钢(6)上方,阻隔钢丝网(7)分别安装于后浇带(4)区域的两侧壁上绑扎于板上层钢筋(3),工字钢(6)横穿过阻隔钢丝网(7),梁板混凝土(5)浇筑于阻隔钢丝网(7)相对于后浇带(4)外部的两侧内,后浇带(4)中部于两侧的阻隔钢丝网(7)之间和工字钢(6)上方浇筑由低标号混凝土筑成的后浇诱导带(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6)的两侧壁的两端部表面上均设有若干个横向凸起的抗剪栓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华富王剑非李文艳杨培芬田昌凤王东冠聪吴兴绍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