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制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2971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制水系统,属于制水系统领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低湿吸附转轮、高湿吸附转轮、第一密封导风风道、第二密封导风风道、第一发热体、第二发热体、第一抽风装置、第二抽风装置、第三抽风装置、第一密封换热风道、密封换热凝水单元、动力机构以及能源单元;所述能源单元为所述第一抽风装置、所述第二抽风装置、所述第三抽风装置、所述第一发热体、所述第二发热体和所述动力机构提供能耗,所述动力机构带动所述低湿吸附转轮和所述高湿吸附转轮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低湿吸附转轮、高湿吸附转轮,逐级增加单位空气的湿度,最后冷凝成水。

An air wat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制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水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制水系统。
技术介绍
淡水饮用的问题一直存在于全球,尤其在干旱的非洲更为突出,目前非洲内陆地区大多都采用地下打井取水,由于地质的原因,地下井中的水所含杂质太多,水质很差,达不到饮用的标准,影响着当地人民的健康,面对如此饮水环境,需要开发出其他的取水途径,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获取淡水方式为海水淡化、空气制水,海水淡化通常在海岛、沿海城市应用,且费用成本较高,在贫穷内陆地区无法大范围应用,相对,空气制水可以在任何地方应用,但在低湿环境中,制水能效低,耗费电力较大,在干旱贫穷地区难以得到广泛应用,此时,就迫切需要一种既不耗费电力又能在低湿空气中大量制水的设备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水系统,其能在低湿空气环境中大量制水。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方案一:一种空气制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低湿吸附转轮、高湿吸附转轮、第一密封导风风道、第二密封导风风道、第一发热体、第二发热体、第一抽风装置、第二抽风装置、第三抽风装置、第一密封换热风道、密封换热凝水单元、动力机构以及能源单元;所述第一发热体置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前侧方,所述第一抽风装置位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前侧方或后侧方,所述第一抽风装置抽吸外部空气进入所述低湿吸附转轮,所述第二发热体置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前侧方;所述第一密封导风风道一开口端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前侧端相接,所述第一密封导风风道另一开口端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后侧端相接,所述第一密封换热风道一开口端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后侧端相接,所述第一密封换热风道另一开口端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前侧端相接,所述低湿吸附转轮、所述高湿吸附转轮、所述第一密封导风风道和所述第一密封换热风道构成了第一密封循环通风风道,所述第一发热体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导风风道内,所述第二抽风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循环通风风道内;所述第二密封导风风道一开口端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前侧端相接,所述第二密封导风风道另一开口端与所述密封换热凝水单元出风口相接,所述密封换热凝水单元进风口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后侧端相接,所述第二密封导风风道、所述高湿吸附转轮和所述密封换热凝水单元构成了第二密封循环通风风道,所述第二发热体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导风通道内,所述第三抽风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循环通风风道内;所述能源单元为所述第一抽风装置、所述第二抽风装置、所述第三抽风装置、所述第一发热体、所述第二发热体和所述动力机构提供能耗,所述动力机构带动所述低湿吸附转轮和所述高湿吸附转轮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换热风道包括第一接驳转换风道、第二接驳转换风道和显热交换器,所述第一接驳转换风道一端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后侧端相接,所述第一接驳转换风道另一端与所述显热交换器的第一进风口相接,所述第二接驳转换风道一端与所述显热交换器的第一出风口相接,所述第二接驳转换风道另一端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前侧端相接;所述密封换热凝水单元包括第三接驳转换风道、第四接驳转换风道和密封换热凝水装置,所述第三接驳转换风道一端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后侧端相接,所述第三接驳转换风道另一端与所述密封换热凝水装置的第一进风口相接,所述第四接驳转换风道一端与所述密封换热凝水装置的第一排出风口相接,所述第四接驳转换风道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导风风道一端相接。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四抽风装置、第五抽风装置,所述第四抽风装置位于所述显热交换器的第二出风口的侧端,所述第四抽风装置抽吸外部空气经所述显热交换器的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显热交换器与进入所述第一进风口的空气进行换热,所述第五抽风装置位于所述密封换热凝水装置的第二出风口的侧端,所述第五抽风装置抽吸外部空气经所述密封换热凝水装置的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密封换热凝水装置与进入所述第一进风口的空气进行换热。优选地,所述能源单元包括太阳能转换电源模块、太阳能聚热模块,所述太阳能转换电源模块将太阳能转换为电源给所述动力机构、所述第一抽风装置、第二抽风装置、第三抽风装置、第四抽风装置、第五抽风装置提供电能。优选地,所述第一发热体为热油管道,所述第二发热体为热油管道,所述太阳能聚热模块为所述热油管道里的油提供热能。本技术在方案基础上,有提出了方案二:一种空气制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低湿吸附转轮、中湿吸附转轮、高湿吸附转轮、第一密封导风风道、第二密封导风风道、第三密封导风风道、第一发热体、第二发热体、第三发热体、第一抽风装置、第二抽风装置、第三抽风装置、第四抽风装置、第一密封换热风道、第二密封换热风道、密封换热凝水单元、动力机构以及能源单元;所述第一发热体置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前侧方,所述第一抽风装置位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前侧方或后侧方,抽吸外部空气进入所述低湿吸附转轮,所述第二发热体置于所述中湿吸附转轮的前侧方,所述第三发热体置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前侧方;所述第一密封导风风道一开口端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前侧端相接,所述第一密封导风风道另一开口端与所述中湿吸附转轮的后侧端相接,所述第一密封换热风道一开口端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后侧端相接,所述第一密封换热风道另一开口端与所述中湿吸附转轮的前侧端相接,所述低湿吸附转轮、所述中湿吸附转轮、所述第一密封导风风道和所述第一密封换热风道构成了第一密封循环通风风道,所述第一发热体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导风风道内,所述第二抽风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循环通风风道内;所述第二密封导风风道一开口端与所述中湿吸附转轮的前侧端相接,所述第二密封导风风道另一开口端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后侧端相接,所述第二密封换热风道一开口端与所述中湿吸附转轮的后侧端相接,所述第二密封换热风道另一开口端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前侧端相接,所述中湿吸附转轮、所述高湿吸附转轮、所述第二密封导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密封换热风道构成了第二密封循环通风风道,所述第二发热体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导风风道内,所述第三抽风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循环通风风道内;所述第三密封导风风道一开口端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前侧端相接,所述第三密封导风风道另一开口端与所述密封换热凝水单元出风口相接,所述密封换热凝水单元进风口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后侧端相接,所述第三密封导风风道、所述高湿吸附转轮和所述密封换热凝水单元构成了第三密封循环通风风道,所述第三发热体位于所述第三密封导风通道内,所述第四抽风装置位于所述第三密封循环通风风道内;所述能源单元为所述第一抽风装置、所述第二抽风装置、所述第三抽风装置、第四抽风装置、所述第一发热体、所述第二发热体、第三发热体和所述动力机构提供能耗,所述动力机构带动所述低湿吸附转轮、所述中湿吸附转轮和所述高湿吸附转轮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换热风道包括第一接驳转换风道、第二接驳转换风道和第一显热交换器,所述第一接驳转换风道一端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后侧端相接,所述第一接驳转换风道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显热交换器的第一进风口相接,所述第二接驳转换风道一端与所述第一显热交换器的第一出风口相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制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低湿吸附转轮、高湿吸附转轮、第一密封导风风道、第二密封导风风道、第一发热体、第二发热体、第一抽风装置、第二抽风装置、第三抽风装置、第一密封换热风道、密封换热凝水单元、动力机构以及能源单元;/n所述第一发热体置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前侧方,所述第一抽风装置位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前侧方或后侧方,所述第一抽风装置抽吸外部空气进入所述低湿吸附转轮,所述第二发热体置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前侧方;/n所述第一密封导风风道一开口端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前侧端相接,所述第一密封导风风道另一开口端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后侧端相接,所述第一密封换热风道一开口端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后侧端相接,所述第一密封换热风道另一开口端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前侧端相接,所述低湿吸附转轮、所述高湿吸附转轮、所述第一密封导风风道和所述第一密封换热风道构成了第一密封循环通风风道,所述第一发热体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导风风道内,所述第二抽风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循环通风风道内;/n所述第二密封导风风道一开口端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前侧端相接,所述第二密封导风风道另一开口端与所述密封换热凝水单元出风口相接,所述密封换热凝水单元进风口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后侧端相接,所述第二密封导风风道、所述高湿吸附转轮和所述密封换热凝水单元构成了第二密封循环通风风道,所述第二发热体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导风风道内,所述第三抽风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循环通风风道内;/n所述能源单元为所述第一抽风装置、所述第二抽风装置、所述第三抽风装置、所述第一发热体、所述第二发热体和所述动力机构提供能耗,所述动力机构带动所述低湿吸附转轮和所述高湿吸附转轮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制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低湿吸附转轮、高湿吸附转轮、第一密封导风风道、第二密封导风风道、第一发热体、第二发热体、第一抽风装置、第二抽风装置、第三抽风装置、第一密封换热风道、密封换热凝水单元、动力机构以及能源单元;
所述第一发热体置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前侧方,所述第一抽风装置位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前侧方或后侧方,所述第一抽风装置抽吸外部空气进入所述低湿吸附转轮,所述第二发热体置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前侧方;
所述第一密封导风风道一开口端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前侧端相接,所述第一密封导风风道另一开口端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后侧端相接,所述第一密封换热风道一开口端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后侧端相接,所述第一密封换热风道另一开口端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前侧端相接,所述低湿吸附转轮、所述高湿吸附转轮、所述第一密封导风风道和所述第一密封换热风道构成了第一密封循环通风风道,所述第一发热体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导风风道内,所述第二抽风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循环通风风道内;
所述第二密封导风风道一开口端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前侧端相接,所述第二密封导风风道另一开口端与所述密封换热凝水单元出风口相接,所述密封换热凝水单元进风口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后侧端相接,所述第二密封导风风道、所述高湿吸附转轮和所述密封换热凝水单元构成了第二密封循环通风风道,所述第二发热体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导风风道内,所述第三抽风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循环通风风道内;
所述能源单元为所述第一抽风装置、所述第二抽风装置、所述第三抽风装置、所述第一发热体、所述第二发热体和所述动力机构提供能耗,所述动力机构带动所述低湿吸附转轮和所述高湿吸附转轮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换热风道包括第一接驳转换风道、第二接驳转换风道和显热交换器,所述第一接驳转换风道一端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后侧端相接,所述第一接驳转换风道另一端与所述显热交换器的第一进风口相接,所述第二接驳转换风道一端与所述显热交换器的第一出风口相接,所述第二接驳转换风道另一端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前侧端相接;所述密封换热凝水单元包括第三接驳转换风道、第四接驳转换风道和密封换热凝水装置,所述第三接驳转换风道一端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后侧端相接,所述第三接驳转换风道另一端与所述密封换热凝水装置的第一进风口相接,所述第四接驳转换风道一端与所述密封换热凝水装置的第一排出风口相接,所述第四接驳转换风道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导风风道一端相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四抽风装置、第五抽风装置,所述第四抽风装置位于所述显热交换器的第二出风口的侧端,所述第四抽风装置抽吸外部空气经所述显热交换器的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显热交换器与进入所述显热交换器第一进风口的空气进行换热,所述第五抽风装置位于所述密封换热凝水装置的第二出风口的侧端,所述第五抽风装置抽吸外部空气经所述密封换热凝水装置的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密封换热凝水装置与进入所述密封换热凝水装置第一进风口的空气进行换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单元包括太阳能转换电源模块、太阳能聚热模块,所述太阳能转换电源模块将太阳能转换为电源给所述动力机构、所述第一抽风装置、第二抽风装置、第三抽风装置、第四抽风装置、第五抽风装置提供电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体为油管道,所述第二发热体为油管道,所述太阳能聚热模块为所述油管道里的油提供热能加热。


6.一种空气制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低湿吸附转轮、中湿吸附转轮、高湿吸附转轮、第一密封导风风道、第二密封导风风道、第三密封导风风道、第一发热体、第二发热体、第三发热体、第一抽风装置、第二抽风装置、第三抽风装置、第四抽风装置、第一密封换热风道、第二密封换热风道、密封换热凝水单元、动力机构以及能源单元;
所述第一发热体置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前侧方,所述第一抽风装置位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前侧方或后侧方,抽吸外部空气进入所述低湿吸附转轮,所述第二发热体置于所述中湿吸附转轮的前侧方,所述第三发热体置于所述高湿吸附转轮的前侧方;
所述第一密封导风风道一开口端与所述低湿吸附转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裕佳吕政举周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天泉空气水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