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289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头装置,包括用于对纤维丝束进行热处理的干燥设备,在干燥设备的烘仓区域沿着纤维丝束运行轨迹设置有双向牵引机构,通过双向牵引机构往复运行以将纤维丝束从干燥设备的丝束进口牵引至丝束出口;在干燥设备的丝束进口侧和丝束出口侧设置有用于对双向牵引机构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在干燥设备的丝束出口侧设置有用于调节双向牵引机构张力的张力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自动直接将纤维丝束从丝束进口牵引至丝束出口,替代人工完成在高温、密闭状态下的生头操作,而不需要操作人员进入干燥设备内操作,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尤其对纤维安全生产具有重大帮助,避免机械伤人和高温灼伤操作人员。

A kind of device for growing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化纤制造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生头装置。
技术介绍
化学纤维制造过程中,将属于同一批原丝的每个盛丝桶内各拉出一个丝头并列起来,在人工牵引下,按照一定的规律绕在低速运行的设备上,以完成后加工工序(如干燥处理)的操作,称为生头,这种用来绕丝的设备称之为生头装置。化学纤维的干燥方式种类繁多,就加热热源而言,包括电加热、蒸汽加热、燃气加热、红外线加热;就加热介质而言,包括电加热、导热油加热、联苯加热;就加热方式而言,包括传导热加热、辐射热加热、热风循环加热;就化学纤维的运行状态而言,包括纳尔逊罗拉加热、宽丝热风往复式加热、宽丝热辊加热。目前,通常采用宽丝热风循环加热方式对化学纤维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过程中将整片纤维丝束内置于干燥设备的烘仓内烘干,其优点包括:成倍提高了单线生产能力,提高了现场的文明清洁生产,降低了单位产品的物耗、能耗,为企业带来更大地利润空间;其缺点包括:干燥设备外形尺寸大型化。由于宽丝热风循环加热方式使得整片纤维丝束的宽度均达到人类操作的工程极限,加热过程中,为保证干燥效果,提高热交换效率,整片宽纤维丝束需要布满干燥设备的烘仓空间、并在干燥设备内往复循环运行。常规干燥设备的热处理烘仓占地面积大、设备长,纤维丝束的热处理过程处于一个扁平状长方形区域内,正常工况下处于高温(220℃-260℃)状态,热处理烘仓存在机外保温层,设备的开阖结构复杂。纤维丝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断丝、缠辊、开车等状况时,均需对热处理烘仓停止加热、打开热处理烘仓、降温,然后进行生头等操作。整个生头过程耗时长、能耗高、物耗高、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丝束刚刚生头完,整个热处理烘仓需要重新加热升温,在整个加热升温的过程中,生产线一直处于放废丝状态,直至所有热处理烘仓温度达到工艺设定值后才能正常纺丝。基于此,操作人员极不方便甚至无法进入干燥设备内进行必要的故障处理,这极大地影响了热处理烘仓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头装置,该装置无需操作人员进入干燥设备的烘仓区域进行生头操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头装置,包括用于对纤维丝束进行热处理的干燥设备,在干燥设备的烘仓区域沿着纤维丝束运行轨迹设置有双向牵引机构,通过双向牵引机构往复运行以将纤维丝束从干燥设备的丝束进口牵引至丝束出口;在干燥设备的丝束进口侧和/或丝束出口侧设置有用于对双向牵引机构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在干燥设备的丝束出口侧设置有用于调节双向牵引机构张力的张力调节机构。进一步地,双向牵引机构包括电机,电机连接带挂丝圈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连接限位机构,电机驱动传动机构运行并通过限位机构将挂丝圈限位于干燥设备的丝束进口与丝束出口之间,进而实现对双向牵引机构的限位。进一步地,传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在干燥设备丝束进口与丝束出口处的传动轮、以及设置在传动轮上的钢丝绳,其中一个传动轮连接电机,挂丝圈固定在钢丝绳上。进一步地,在干燥设备的丝束进口与丝束出口之间设置有导轨,沿着导轨轴向设置有单边开口的滑槽,钢丝绳位于滑槽内,挂丝圈经滑槽开口处向外延伸,运行过程中,挂丝圈经滑槽开口处向外延伸的部分用于挂丝。进一步地,滑槽为矩形滑槽或圆形滑槽,挂丝圈上设置有通孔以将挂丝圈套设于钢丝绳上,滑槽开口处与挂丝圈之间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挂丝圈为一体成型的枪栓,枪栓活动内置于滑槽内,枪栓上轴向设置有通孔以将枪栓套设于钢丝绳上,枪栓、导轨与滑槽共同构成枪栓式结构。其中,钢丝绳配合传动轮构成索轮传动机构。进一步地,限位机构包括电气限位开关,电气限位开关连接电气操作柜,电气操作柜连接并控制所述电机开阖;挂丝圈触碰电气限位开关后,电气限位开关触发连接电机的电路断开以实现挂丝圈制动。进一步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拉索和带弹簧的张力调节组件,拉索其中一端连接张力调节组件,拉索另一端连接传动机构,拉索中部支撑于导向轮上。进一步地,张力调节组件包括螺杆、套设在螺杆上的弹簧以及连接在干燥设备上的支撑架,在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挡块,在挡块上设置有圆孔,螺杆穿过圆孔并通过挡块和套设在螺杆上的螺母将弹簧限位于挡块一侧,位于挡块另一侧的螺杆端部连接拉索,通过弹簧伸缩产生的弹力带动拉索位移以实现双向牵引机构的张力调节。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通过双向牵引机构自动直接将纤维丝束从丝束进口牵引至丝束出口,替代人工完成在高温、密闭状态下的生头操作,而不需要操作人员进入干燥设备内的烘仓区域进行生头操作,尤其是在干燥设备设备于正常工作温度、正常循环风量的前提下不需要操作人员进入干燥设备内操作;纤维生产过程中,本技术能够避免热处理烘仓的开阖操作,只需操作人员在热处理烘仓前进行简单地机外操作即可将纤维丝束从热处理烘仓入口(丝束进口)送出热处理烘仓出口(丝束出口),出口处的操作人员只需将纤维丝束头在机外取下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本技术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提高纤维丝束的烘干效率及生产效率,减少物耗、能耗损失,改善了纤维生产现场清洁状况,尤其对纤维安全生产具有重大帮助,能够避免机械伤人和高温灼伤操作人员。本技术能够通过电气限位开关及时制动,准确性和安全性能好;本技术通过特定的传动机构、张力调节机构以及限位开关的协同配合,能够平稳的完成生头操作,防纤维丝束缠绕性能优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生头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生头装置的A-A向剖视图;图3是图1中生头装置的电机支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生头装置的挂丝圈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生头装置的导轨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生头装置的弯板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生头装置的张力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中生头装置的挡板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中生头装置的底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以下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原理及其核心思想,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针对本技术进行的改进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述干燥设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设备。实施例一种生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对纤维丝束进行热处理的干燥设备,在干燥设备的烘仓区域沿着纤维丝束运行轨迹设置有双向牵引机构,通过双向牵引机构往复运行以将纤维丝束从干燥设备的丝束进口牵引至丝束出口;在干燥设备的丝束进口侧和/或丝束出口侧设置有用于对双向牵引机构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在干燥设备的丝束出口侧设置有用于调节双向牵引机构张力的张力调节机构。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双向牵引机构包括电机2,具体地,电机2采用直流电机或交流电机,电机通过电机支座1安装在干燥设备的机壁上,电机支座1结构如图3所示;电机2连接带挂丝圈6的传动机构,在传动机构上设置有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头装置,包括用于对纤维丝束进行热处理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干燥设备的烘仓区域沿着纤维丝束运行轨迹设置有双向牵引机构,通过双向牵引机构往复运行以将纤维丝束从干燥设备的丝束进口牵引至丝束出口;在干燥设备的丝束进口侧和/或丝束出口侧设置有用于对双向牵引机构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在干燥设备的丝束出口侧设置有用于调节双向牵引机构张力的张力调节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头装置,包括用于对纤维丝束进行热处理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干燥设备的烘仓区域沿着纤维丝束运行轨迹设置有双向牵引机构,通过双向牵引机构往复运行以将纤维丝束从干燥设备的丝束进口牵引至丝束出口;在干燥设备的丝束进口侧和/或丝束出口侧设置有用于对双向牵引机构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在干燥设备的丝束出口侧设置有用于调节双向牵引机构张力的张力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牵引机构包括电机(2),电机(2)连接带挂丝圈(6)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连接所述限位机构,电机(2)驱动传动机构运行并通过所述限位机构将挂丝圈(6)限位于干燥设备的丝束进口与丝束出口之间,进而实现对所述双向牵引机构的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在所述干燥设备丝束进口与丝束出口处的传动轮(3)、以及设置在传动轮(3)上的钢丝绳(7),其中一个传动轮(3)连接所述电机(2),所述挂丝圈(6)固定在钢丝绳(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干燥设备的丝束进口与丝束出口之间设置有导轨(8),沿着导轨(8)轴向设置有单边开口的滑槽(801),所述钢丝绳(7)位于滑槽(801)内,所述挂丝圈(6)经滑槽(801)开口处向外部分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801)为矩形槽或圆形槽,所述挂丝圈(6)上设置有通孔以将所述挂丝圈(6)套设于所述钢丝绳(7)上,所述滑槽(801)开口处与所述挂丝圈(6)之间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诗科巩清建向鹏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川维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