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絮凝气浮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境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混合絮凝气浮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气浮净水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固液分离技术,始于选矿,该项技术在水处理领域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给水,尤其是低温、低浊、富藻类水体的净化处理,以及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气浮过程根据气泡的产生方式不同,可分为电解凝聚气浮、布气气浮和溶气气浮,其中的部分回流式压力溶气气浮是水处理中最常用的工艺。气浮是靠溶解于水中的空气突然减压释放,形成大量的微气泡,使混凝后的絮粒上浮除去,以达到净水目的。效果的优劣取决于气泡与絮粒的粘附情况。粘附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种:气泡与絮粒直接碰撞粘附;气泡从絮粒表面析出;气泡从絮粒间隙中生长或包裹。现有的气浮分离设备主要靠气泡与颗粒的吸附与顶托来实现固液分离,效果不稳定,效率比较差。气浮净水工艺过程充分利用微气泡的接触介质作用,使微气泡、微絮体在合适的反应器中进行接触絮凝,将颗粒物的同相与异相接触絮凝过程融二为一,最终形成适合分离、稳定的气泡-絮体共凝聚体,从而提高了气浮效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絮凝气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污水管(1)、污水泵(13)、酸碱加药管(4)、酸碱计量泵(5)、酸碱进药管(6)、酸碱药箱(7)、混凝剂加药管(9)、混凝剂计量泵(10)混凝剂进药管(11)、混凝剂药箱(12)、进水管(21)、多项介质泵(20)、进气管(27)、空气流量计(25)、出溶气水管(28)、溶气水支管(39)、污水管(14)、第一助凝剂加药管(40)、第一助凝剂计量泵(42)、第一助凝剂进药管、助凝剂药箱、第二助凝剂加药管(44)、第二助凝剂计量泵(43)、第二助凝剂进药管、箱体(58)、隔板(50)、搅拌装置、出水收集管(53)、出水导出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絮凝气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污水管(1)、污水泵(13)、酸碱加药管(4)、酸碱计量泵(5)、酸碱进药管(6)、酸碱药箱(7)、混凝剂加药管(9)、混凝剂计量泵(10)混凝剂进药管(11)、混凝剂药箱(12)、进水管(21)、多项介质泵(20)、进气管(27)、空气流量计(25)、出溶气水管(28)、溶气水支管(39)、污水管(14)、第一助凝剂加药管(40)、第一助凝剂计量泵(42)、第一助凝剂进药管、助凝剂药箱、第二助凝剂加药管(44)、第二助凝剂计量泵(43)、第二助凝剂进药管、箱体(58)、隔板(50)、搅拌装置、出水收集管(53)、出水导出管(54)、低位出水管(57)、高位出水管(56)、电动阀(55)、浮渣收集槽(51)和排泥管(52);所述进污水管(1)与所述污水泵(13)的进水口连接,所述酸碱加药管(4)的一端与所述进污水管(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酸碱计量泵(5)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酸碱进药管(6)的一端与所述酸价计量泵(5)的进水口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酸碱药箱(7)内,所述混凝剂加药管(9)的一端与所述进污水管(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混凝剂计量泵(10)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混凝剂进药管(11)的一端与所述混凝剂计量泵(10)的进水口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混凝剂药箱(12)内,所述污水泵(13)的出水口通过所述污水管(14)与所述隔板(50)内的底部连接,所述进水管(21)的一端与所述污水管(1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多功能介质泵(20)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空气流量计(25)通过所述进气管(27)与所述多功能介质泵(20)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多功能介质泵(20)的出水口通过所述溶气出水管(28)与所述污水管(14)连接,所述溶气水支管(39)的一端与所述溶气出水管(28)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所述隔板(50)内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助凝剂加药管(40)的一端与所述污水管(1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助凝剂计量泵(42)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助凝剂进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助凝剂计量泵(42)的进水口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助凝剂药箱内,所述第二助凝剂加药管(44)第一段与所述溶气水支管(39)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助凝剂计量泵(43)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助凝剂进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助凝剂计量泵(43)的进水口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助凝剂药箱内,所述隔板(50)为斗状且设在所述箱体(58)内,所述搅拌装置的输出轴位于所述隔板(50)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庆志,范文新,解欣宇,侯婷婷,许芝,肖经伦,韩耀,刘志航,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