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正压无损耗油品存储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71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微正压无损耗油品存储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为圆柱形中空筒体结构,其上端设有罐顶,下端设有罐底;所述承重杆贯穿于罐体内部,一端与罐顶相接,另一端与罐底相接;所述气相口设于罐顶处;所述液相口设于罐体的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罐体处于微正压状态的同时罐体本身并不会发生形变且油品不易蒸发损耗,吊装运输方便占地面积小,同时在油品输送的过程中几乎不会发生油品损耗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正压无损耗油品存储罐
本技术涉及油气存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正压无损耗油品存储罐。
技术介绍
储油罐是一种储存油品的容器。按材质可分为非金属油罐和金属油罐两大类。而金属油罐由于其造价低、不易渗漏、施工方便、维护容易而得到广泛使用。金属油罐按形状又可分为立式圆柱形、卧式圆柱形和球形等三种。目前卧式圆柱形油罐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由于它具有承受较高的正压和负压的能力,且有利于减少油品的蒸发损耗,但同时其缺点也较为明显,由于其整体为横向设计因而导致它的占地面积大,运输吊装时极不方便。而立式圆柱形油罐主要存在问题就是由于油品大多数为易挥发性特质,因此会出现涨罐的现象,特别是立式圆柱形油罐的罐底会承担更大的压力,久而久之会导致罐底变形,导致罐体放置不稳出现倒罐的现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在油罐在与油罐车进行相互输送的过程中,由于大多数采用油泵进行输送,难免会存在挥发损耗的情况发生。因此综上所述,有必要提出一种微正压无损耗油品存储罐,结合立式圆柱形油罐和卧式圆柱形油罐的优点的同时,极大的降低在输送过程中油品的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微正压无损耗油品存储罐,其特点为罐体处于微正压状态的同时罐体本身并不会发生形变且油品不易蒸发损耗,吊装运输方便占地面积小,同时在油品输送的过程中几乎不会发生油品损耗的现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微正压无损耗油品存储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为圆柱形中空筒体结构,其上端设有罐顶,下端设有罐底;所述承重杆贯穿于罐体内部,一端与罐顶相接,另一端与罐底相接;所述气相口设于罐顶处;所述液相口设于罐体的底部。作为优化,所述承重杆的上端为内中空结构,且其外表面上环绕设有等距的开口槽;所述气相口位于罐顶的中心处。便于气体从气象口中排出。作为优化,所述罐顶和罐底均为弧形结构,罐顶相对于罐体呈向外凸起状,罐底相对于罐体呈向内凹陷状。罐顶呈外凸状,罐底呈内凹状增强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确保罐底不会发生形变。作为优化,所述承重杆的下端设有承重耳板;所述承重耳板以承重杆的中心为轴环绕等距的设有多个;所述罐体的内壁上设有内壁耳板;所述内壁耳板的水位位置高于承重耳板的水平位置且两者的数量和位置均互相匹配,并通过拉绳相连接。通过拉绳将一部分的力转由罐体承担,降低了对罐底的压力。作为优化,所述承重杆的上端与罐顶之间和承重杆的下端与罐底之间均设有加强筋。进一步强化罐顶和罐底的结构。作为优化,所述罐底的底部凹槽面下端设有与罐底底面平齐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呈“十”字形结构,其中间交汇处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上端与罐底之间设有压簧。为防止罐底发生形变造成涨罐现象,因此通过压簧和压力传感器对罐底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测。作为优化,所述气相口上设有气体流量计;所述液相口上设有液体流量计。作为优化,所述罐体的外周上设有吊装耳板;所述吊装耳板设有多个且以罐体的中心为轴环绕等距的设立于罐体外壁的上端处。便于搬运及运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改变了传统的油罐存储方式,将常用的卧式圆柱形油罐替换成立式圆柱形油罐,大大节省了占地面积提高了运输的便捷性;其次由于存储的油品大多具有挥发性,因此罐体会发生膨胀变形,通过改进罐顶、罐底设计并增加承重杆及相关结构,大大分担了罐底所承受的压力,以确保罐底不会发生较大的形变;再次通过罐底底部增加压力传感器及相应装置对压力进行监测,以做到及时调整防止问题发生;最后通过气相口和液相口对罐体内的油品进行输送,使油品始终处于密封状态中并利用压力进行输送,以降低在油品传送过程中油品的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承重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罐体1、罐顶2、罐底3、承重杆4、气相口5、液相口6、气体流量计7、液体流量计8、承重耳板9、内壁耳板10、吊装耳板11、加强板12、拉绳13、加强筋14、压簧15、压力传感器16、支撑座1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微正压无损耗油品存储罐,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为圆柱形中空筒体结构,其上端设有罐顶2,下端设有罐底3;所述承重杆4贯穿于罐体1内部,一端与罐顶2相接,另一端与罐底3相接;所述气相口5设于罐顶2处;所述液相口设于罐体1的底部。所述承重杆4的上端为内中空结构,且其外表面上环绕设有等距的开口槽;所述气相口5位于罐顶2的中心处。便于气体从气相口中排出。所述罐顶2和罐底3均为弧形结构,罐顶2相对于罐体1呈向外凸起状,罐底3相对于罐体1呈向内凹陷状。罐顶呈外凸状,罐底呈内凹状增强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确保罐底不会发生形变。所述承重杆4的下端设有承重耳板9;所述承重耳板9以承重杆4的中心为轴环绕等距的设有多个;所述罐体1的内壁上设有内壁耳板10;所述内壁耳板10的水位位置高于承重耳板9的水平位置且两者的数量和位置均互相匹配,并通过拉绳13相连接。通过拉绳将一部分的力转由罐体承担,降低了对罐底的压力。所述承重杆4的上端与罐顶2之间和承重杆4的下端与罐底3之间均设有加强筋14。进一步强化罐顶和罐底的结构。所述罐底3的底部凹槽面下端设有与罐底3底面平齐的支撑座17;所述支撑座17呈“十”字形结构,其中间交汇处设有压力传感器16;所述压力传感器16的上端与罐底3之间设有压簧15。为防止罐底发生形变造成涨罐现象,因此通过压簧和压力传感器对罐底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测。所述气相口5上设有气体流量计7;所述液相口上设有液体流量计8。所述罐体1的外周上设有吊装耳板11;所述吊装耳板11设有多个且以罐体1的中心为轴环绕等距的设立于罐体1外壁的上端处。便于搬运及运输。工作原理:当需要对罐体1内的油品进行输送转移时,将气相口5和液相口6分别与油罐车的出口和入口相连接,当需要将油品从罐体1内移运至油罐车时,通过传送泵将油罐车内的气体从出口泵送至罐体1的气相口5中,通过压力罐体1内的油品会从液相口6输送至油罐车的入口中去。当需要对油罐车内的油品输送至罐体1内时,通过传送泵将罐体1内的气体从气相口5泵送至油罐车的出口中,通过压力油罐车内的油品会从油罐车的入口输送至罐体1的液相口中去。通过气体流量计7和液体流量计8对传送物质的物理量进行测算以进行监控。具体实施例1:结合图1,在实施例1中,承重杆4的顶部与罐顶2相接,气相口5设于罐顶2处,但并未处于罐顶2的中央处,因此在传送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油品损耗。具体实施例2:结合图2,在实施例2中,承重杆4的顶部未与罐顶2相接,但是通过加强筋14与罐顶2相接,因此,当罐体1因油品挥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微正压无损耗油品存储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为圆柱形中空筒体结构,其上端设有罐顶(2),下端设有罐底(3);所述罐顶(2)与罐底(3)之间设有承重杆(4);所述罐顶(2)处设有气相口(5);所述罐体(1)底部设有液相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微正压无损耗油品存储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为圆柱形中空筒体结构,其上端设有罐顶(2),下端设有罐底(3);所述罐顶(2)与罐底(3)之间设有承重杆(4);所述罐顶(2)处设有气相口(5);所述罐体(1)底部设有液相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正压无损耗油品存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杆(4)的上端为内中空结构,且其外表面上环绕设有等距的开口槽;所述气相口(5)位于罐顶(2)的中心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正压无损耗油品存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顶(2)和罐底(3)均为弧形结构,罐顶(2)相对于罐体(1)呈向外凸起状,罐底(3)相对于罐体(1)呈向内凹陷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正压无损耗油品存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杆(4)的下端设有承重耳板(9);所述承重耳板(9)以承重杆(4)的中心为轴环绕等距的设有多个;所述罐体(1)的内壁上设有内壁耳板(10);所述内壁耳板(10)的水位位置高于承重耳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海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万吉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