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的复合针织牛仔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53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风的复合针织牛仔面料,包括基础层、内功能层和外功能层,基础层为该防风的复合针织牛仔面料的中间层,基础层包括棉麻层和棉毛混纺层,内功能层压合在基础层的里侧,内功能层包括保暖层和吸湿层,所述保暖层包括合成纤维层和天然纤维层,外功能层压合在基础层的外侧,外功能层包括耐磨层、阻燃层、防水层和防风层。

A windproof composite knitted denim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风的复合针织牛仔面料
本技术涉及牛仔面料防风
,具体为一种防风的复合针织牛仔面料。
技术介绍
牛仔布,是一种较粗厚的色织经面斜纹棉布,经纱颜色深,一般为靛蓝色,纬纱颜色浅,一般为浅灰或煮练后的本白纱。又称靛蓝劳动布,牛仔布始于美国西部,放牧人员用以制作衣裤而得名。由于牛仔面料已在世界范围内普及,这就需要牛仔面料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要求,因此,对于其保暖、吸湿、防水、防风、阻燃以及耐磨等功能的要求更为严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风的复合针织牛仔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风的复合针织牛仔面料,包括基础层、内功能层和外功能层,所述内功能层压合在所述基础层的里侧,所述外功能层压合在所述基础层的外侧。优选的,所述基础层包括棉麻层和棉毛混纺层。优选的,所述内功能层包括保暖层和吸湿层,所述保暖层包括合成纤维层和天然纤维层。优选的,所述外功能层包括耐磨层、阻燃层、防水层和防风层,所述耐磨层为所述外功能层的最外层,所述耐磨层压合在所述阻燃层的外表面,所述阻燃层压合在所述防水层的外表面,所述防水层压合在所述防风层的外表面,所述防风层为所述外功能层的最内层。优选的,所述基础层的厚度为2-3mm。优选的,所述内功能层的厚度为1-2mm。优选的,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0.2-0.3mm,所述阻燃层的厚度为0.2-0.3mm,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0.2-0.3mm和所述防风层的厚度为0.2-0.3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防风的复合针织牛仔面料:(一)、基础层是由棉麻层和棉毛混纺层针织而成的牛仔面料,棉麻对燃料具有良好的亲和力,染色容易,棉毛混纺是由65%-67%涤纶和33%-35%的棉花混纱线织成的纺织品,在干、湿情况下弹性和耐磨性都较好,尺寸稳定,缩水率小,具有挺拔、不易皱折、易洗、快干的特点,因而由这两种材料制成的牛仔布具有质地紧密,厚实,色泽鲜艳,织纹清晰的特性。(二)、保暖层是由含有远红外陶瓷材料的合成纤维层作为保暖层的内层以及天然纤维层作为保暖层的外层,合成纤维中的亚微米级远红外陶瓷材料能在常温下吸收人体自身向外散发的热量,并辐射回人体最需要的波长为4-14um的远红外线,使之与人体细胞共振产生热效应,可以有效的提高保暖效果,天然纤维还具有抗静电性能优异的特点,可以很好的减少人在穿着衣物时由于摩擦产生的静电;吸湿层使用的材料为尼龙纤维,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表面有众多的激孔或沟槽,其截面一般为特殊的异形状,利用毛细管效应,使纤维能够迅速的吸收皮肤表面湿气与汗水,再通过扩散、传递到外层带发,并且由于纤维表面有许多内外沟通的微孔或原纤维间隙和表面沟槽,使得水分容易进入纤维间,沿着纤维轴方向不少管状的沟槽或毛细管,为水分的迁移提供通道,因此纤维在具有良好的吸水性的同时,吸水之后也不出现像棉那样因吸水而膨润的现象。(三)、防风层使用的材料为E-PTFE膜,即聚四氟乙烯拉伸薄膜,其膜的微孔不是一条直的通道,而是通道在膜内结成网状结构,从而使得风不能直接通过,因而具有很好的防风性能;防水层使用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再经预混、挤压、压延、双向拉伸等特殊工艺生产的微孔性面料薄膜,其具有原纤维状微孔结构,孔隙率85%以上,每平方厘米有14亿个微孔,孔径范围0.02μm-15μm,微纤维之间形成孔隙,微纤维排列方向与拉伸方向基本平行,纤维束的连接处即为结点,它是由许多微纤维纠缠相连形成,每个微孔直径比水分子直径(20μm-100μm)小几百倍,比水蒸气分子(0.0003μm-0.0004μm)大上万倍,使水蒸气能通过,而水滴不能通过,利用这种微孔结构可达到优秀的防水功能;阻燃层使用的材料为聚丙烯腈纤维,其含35-85%丙烯腈成分,有这优异的耐火性能,缓和燃烧速度,隔绝空气,与其他阻燃材料比较而言,聚丙烯腈纤维阻燃效果更稳定;耐磨层使用的材料为聚酰氨纤维,其耐磨性能是棉纤维的10倍之多,是干粘胶纤维的10倍,是湿态纤维的140倍,此外还具有良好的耐蛀和耐腐蚀性能,可以很好的防止面料的磨损以及腐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分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基础层分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功能层分层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外功能层分层示意图。图中:1基础层、101棉麻层、102棉毛混纺层、2内功能层、21保暖层、2101合成纤维层、2102天然纤维层、22吸湿层、3外功能层、31耐磨层、32阻燃层、33防水层、34防风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风的复合针织牛仔面料,包括基础层1、内功能层2和外功能层3,基础层1的厚度为2-3mm,基础层1包括棉麻层101和棉毛混纺层102,基础层1是由棉麻层101和棉毛混纺层102针织而成的牛仔面料,棉麻对燃料具有良好的亲和力,染色容易,棉毛混纺是由65%-67%涤纶和33%-35%的棉花混纱线织成的纺织品,在干、湿情况下弹性和耐磨性都较好,尺寸稳定,缩水率小,具有挺拔、不易皱折、易洗、快干的特点,因而由这两种材料制成的牛仔布具有质地紧密,厚实,色泽鲜艳,织纹清晰的特性,内功能层2压合在基础层1的里侧,内功能层2包括保暖层21和吸湿层22,内功能层2的厚度为1-2mm,保暖层21包括合成纤维层2101和天然纤维层2102,保暖层21是由含有远红外陶瓷材料的合成纤维层2101作为保暖层21的内层以及天然纤维层2102作为保暖层21的外层,合成纤维2101中的亚微米级远红外陶瓷材料能在常温下吸收人体自身向外散发的热量,并辐射回人体最需要的波长为4-14um的远红外线,使之与人体细胞共振产生热效应,可以有效的提高保暖效果,天然纤维还具有抗静电性能优异的特点,可以很好的减少人在穿着衣物时由于摩擦产生的静电;吸湿层22使用的材料为尼龙纤维,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表面有众多的激孔或沟槽,其截面一般为特殊的异形状,利用毛细管效应,使纤维能够迅速的吸收皮肤表面湿气与汗水,再通过扩散、传递到外层带发,并且由于纤维表面有许多内外沟通的微孔或原纤维间隙和表面沟槽,使得水分容易进入纤维间,沿着纤维轴方向不少管状的沟槽或毛细管,为水分的迁移提供通道,因此纤维在具有良好的吸水性的同时,吸水之后也不出现像棉那样因吸水而膨润的现象,外功能层3压合在基础层1的外侧,外功能层3包括耐磨层31、阻燃层32、防水层33和防风层34,耐磨层31为外功能层3的最外层,耐磨层31压合在阻燃层32的外表面,耐磨层31的厚度为0.2-0.3mm,耐磨层31使用的材料为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风的复合针织牛仔面料,包括基础层(1)、内功能层(2)和外功能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功能层(2)压合在所述基础层(1)的里侧,所述外功能层(3)压合在所述基础层(1)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风的复合针织牛仔面料,包括基础层(1)、内功能层(2)和外功能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功能层(2)压合在所述基础层(1)的里侧,所述外功能层(3)压合在所述基础层(1)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风的复合针织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层(1)包括棉麻层(101)和棉毛混纺层(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风的复合针织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功能层(2)包括保暖层(21)和吸湿层(22),所述保暖层(21)包括合成纤维层(2101)和天然纤维层(21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风的复合针织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功能层(3)包括耐磨层(31)、阻燃层(32)、防水层(33)和防风层(34),所述耐磨层(31)为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优岭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盛纺龙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