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籽榨油用自动给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2531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茶籽榨油用自动给料装置,包括提升机、导料板、送料箱、废料槽、导料管、转轴一、碾辊一、碾辊二、转轴二、传动带、绞龙轴、同步带、绞龙筒和绞龙叶片,提升机设置在送料箱左侧,且与上料口连接,导料板位于送料箱内部中间位置,废料槽设置在送料箱内部右下角,导料管连接在送料箱下端面,碾辊一设置在转轴一上,碾辊二设置在转轴二上,转轴一通过传动带与转轴二连接,绞龙筒设置设置在导料板下侧,且与导料板连接,绞龙轴转动连接在绞龙筒内部,且绞龙轴通过同步带与转轴一相连接,绞龙叶片固定设置在绞龙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流程,简便了操作,提升了送料效果,提高了送料效率,实用性强。

An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for extracting oil from camellia s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茶籽榨油用自动给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茶籽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油茶籽榨油用自动给料装置。
技术介绍
油茶籽油来源于山茶科植物油茶或小叶油茶的成熟种子,经压榨法、浸出法等油脂提炼技术法得到的脂肪油。是我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植物油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茶籽油生产基地,除此之外只有东南亚、日本等国有极少量的分布。需要区别与一种来源于山茶科植物茶树的成熟种子制得的植物油,与油茶油籽非同一产品。油茶籽油是由油茶籽榨出的食用油,但传统的油茶籽油榨油过程中,需要人为进行加料,费时费力,效率较低,且加料前,需要进行剥壳操作,流程复杂,操作不便,综上所述,现急需一种油茶籽榨油用自动给料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油茶籽榨油用自动给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油茶籽油榨油过程中,需要人为进行加料,费时费力,效率较低,且加料前,需要进行剥壳操作,流程复杂,操作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茶籽榨油用自动给料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剥壳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提升机、上料口、导料板、送料箱、废料槽和导料管,所述上料口开设于送料箱顶端,所述提升机设置在送料箱左侧,且与上料口连接,所述导料板位于送料箱内部中间位置,所述废料槽设置在送料箱内部右下角,所述导料管连接在送料箱下端面,所述剥壳机构设置在送料箱内部,所述剥壳机构包括转轴一、碾辊一、碾辊二、转轴二、传动带、绞龙轴、同步带、绞龙筒和绞龙叶片,所述转轴一和转轴二并列转动连接在送料箱内部,所述碾辊一设置在转轴一上,所述碾辊二设置在转轴二上,所述转轴一通过传动带与转轴二连接,所述绞龙筒设置设置在导料板下侧,且与导料板连接,所述绞龙轴转动连接在绞龙筒内部,且绞龙轴通过同步带与转轴一相连接,所述绞龙叶片固定设置在绞龙轴上。进一步地,所述导料管一端通过导槽与绞龙筒相连接,另一端与榨油机入料管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绞龙筒环形侧面下侧均布有漏孔。进一步地,所述碾辊一和碾辊二结构相同,转动方向相同。进一步地,所述送料箱左端面设置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一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送料箱前端面铰接有用于除杂的箱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因添加了转轴一、碾辊一、碾辊二、转轴二和传动带,该设计可对油茶籽进行搓撕剥壳操作;因添加了绞龙轴、同步带、绞龙筒和绞龙叶片,该设计将油茶籽和壳分离,并将油茶籽输送至榨油机,将壳储存后便于清理;因添加了同步带,该设计利用一个驱动机驱动,节省了电能;本技术简化了流程,简便了操作,提升了送料效果,提高了送料效率,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剥壳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绞龙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1.提升机;2.上料口;3.剥壳机构;4.导料板;5.送料箱;6.废料槽;7.导料管;31.转轴一;32.碾辊一;33.碾辊二;34.转轴二;35.传动带;36.绞龙轴;37.同步带;38.绞龙筒;39.绞龙叶片;a.漏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油茶籽榨油用自动给料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剥壳机构3,装置主体包括提升机1、上料口2、导料板4、送料箱5、废料槽6和导料管7,上料口2开设于送料箱5顶端,提升机1设置在送料箱5左侧,且与上料口2连接,导料板4位于送料箱5内部中间位置,废料槽6设置在送料箱5内部右下角,导料管7连接在送料箱5下端面。剥壳机构3设置在送料箱5内部,剥壳机构3包括转轴一31、碾辊一32、碾辊二33、转轴二34、传动带35、绞龙轴36、同步带37、绞龙筒38和绞龙叶片39,转轴一31和转轴二34并列转动连接在送料箱5内部,碾辊一32设置在转轴一31上,碾辊二33设置在转轴二34上,转轴一31通过传动带35与转轴二34连接,绞龙筒38设置设置在导料板4下侧,且与导料板4连接,绞龙轴36转动连接在绞龙筒38内部,且绞龙轴36通过同步带37与转轴一31相连接,绞龙叶片39固定设置在绞龙轴36上,本技术简化了流程,简便了操作,提升了送料效果,提高了送料效率,实用性强。导料管7一端通过导槽与绞龙筒38相连接,另一端与榨油机入料管相连接,绞龙筒38环形侧面下侧均布有漏孔a,碾辊一32和碾辊二33结构相同,转动方向相同,送料箱5左端面设置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一31固定连接,送料箱5前端面铰接有用于除杂的箱门。本技术在工作时:提升机1将油茶籽从上料口2投入送料箱5,运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转动带动转轴一31转动,转轴一31通过传动带35带动转轴二34转动,转轴一31和转轴二34带动碾辊一32和碾辊二33转动,且碾辊一32对油茶籽产生向下的力,碾辊二33对油茶籽产生向上的力,产生搓撕,对油茶籽进行剥壳,壳与油茶籽分离,并通过导料板4导入绞龙筒38内部,转轴一31通过同步带37带动绞龙轴36转动,绞龙轴36带动绞龙叶片39转动,绞龙叶片39带动壳与油茶籽向右移动,油茶籽通过漏孔a进入导料管7,并从导料管7输送至榨油机进行榨油,壳继续向右移动,并进入废料槽6内部储存,以便清理,从而解决了传统的油茶籽油榨油过程中,需要人为进行加料,费时费力,效率较低,且加料前,需要进行剥壳操作,流程复杂,操作不便的问题。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茶籽榨油用自动给料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剥壳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提升机(1)、上料口(2)、导料板(4)、送料箱(5)、废料槽(6)和导料管(7),所述上料口(2)开设于送料箱(5)顶端,所述提升机(1)设置在送料箱(5)左侧,且与上料口(2)连接,所述导料板(4)位于送料箱(5)内部中间位置,所述废料槽(6)设置在送料箱(5)内部右下角,所述导料管(7)连接在送料箱(5)下端面;/n所述剥壳机构(3)设置在送料箱(5)内部,所述剥壳机构(3)包括转轴一(31)、碾辊一(32)、碾辊二(33)、转轴二(34)、传动带(35)、绞龙轴(36)、同步带(37)、绞龙筒(38)和绞龙叶片(39),所述转轴一(31)和转轴二(34)并列转动连接在送料箱(5)内部,所述碾辊一(32)设置在转轴一(31)上,所述碾辊二(33)设置在转轴二(34)上,所述转轴一(31)通过传动带(35)与转轴二(34)连接,所述绞龙筒(38)设置设置在导料板(4)下侧,且与导料板(4)连接,所述绞龙轴(36)转动连接在绞龙筒(38)内部,且绞龙轴(36)通过同步带(37)与转轴一(31)相连接,所述绞龙叶片(39)固定设置在绞龙轴(3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籽榨油用自动给料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剥壳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提升机(1)、上料口(2)、导料板(4)、送料箱(5)、废料槽(6)和导料管(7),所述上料口(2)开设于送料箱(5)顶端,所述提升机(1)设置在送料箱(5)左侧,且与上料口(2)连接,所述导料板(4)位于送料箱(5)内部中间位置,所述废料槽(6)设置在送料箱(5)内部右下角,所述导料管(7)连接在送料箱(5)下端面;
所述剥壳机构(3)设置在送料箱(5)内部,所述剥壳机构(3)包括转轴一(31)、碾辊一(32)、碾辊二(33)、转轴二(34)、传动带(35)、绞龙轴(36)、同步带(37)、绞龙筒(38)和绞龙叶片(39),所述转轴一(31)和转轴二(34)并列转动连接在送料箱(5)内部,所述碾辊一(32)设置在转轴一(31)上,所述碾辊二(33)设置在转轴二(34)上,所述转轴一(31)通过传动带(35)与转轴二(34)连接,所述绞龙筒(38)设置设置在导料板(4)下侧,且与导料板(4)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爱民黄祥元蒋艾青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天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