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螺纹孔的压铸件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278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螺纹孔的压铸件工装,其结构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工作台、螺孔、限位板、固定螺栓和转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螺纹孔的压铸件工装,本设计提出转动装置设计,解决了工装平台不便进行转动,不利于压铸件的后续处理,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将压杆下端上拉,带动连杆上移,再由连杆带动直杆上移,使得直杆下固定卡块脱离齿轮,如此,就可转动摇杆,带动转轴进行转动,转轴带动工作台转动,最后将压杆下压,卡块重新卡在齿轮上的轮齿之间,达到转动工装,便于压铸件其他面的处理,增加工作效率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螺纹孔的压铸件工装
本技术涉及压铸件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螺纹孔的压铸件工装。
技术介绍
压铸件是一种压力铸造的零件,是使用装好铸件模具的压力铸造机械压铸机,将加热为液态的铜、锌、铝或铝合金等金属浇入压铸机的入料口,经压铸机压铸,铸造出模具限制的形状和尺寸的铜、锌、铝零件或铝合金零件,工装,即工艺装备:指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工位器具等,压铸件需要在工装上进行后续的处理,随着零件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螺纹孔的压铸件工装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工装平台不便进行转动,不利于压铸件的后续处理,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具有螺纹孔的压铸件工装,解决了工装平台不便进行转动,不利于压铸件的后续处理,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达到了转动工装,便于压铸件其他面的处理,增加工作效率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螺纹孔的压铸件工装,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工作台、螺孔、限位板、固定螺栓和转动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架底端前后两侧通过螺栓与底座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底端前后两侧通过螺栓与底座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螺孔设置在工作台顶端,所述限位板底端通过固定螺栓与螺孔内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装置设置在工作台内部,所述转动装置由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转轴、限位块、固定块、空腔、齿轮、摇杆和固定机构组成,所述第一支撑座底端与第一支撑架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座底端与第二支撑架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左端中部与第一支撑座右端转动连接,所述工作台右端中部与第二支撑座左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左右两端垂直贯穿工作台内侧左右两端中部,并且转轴左右两端通过固定块与工作台内侧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左端垂直穿过第一支撑座左端且与第一支撑座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右端垂直穿过第二支撑座右端且与第二支撑座内侧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块设置在转轴左右两端,所述空腔设置在第二支撑座内部中端,所述齿轮设置在空腔内部,并且齿轮内侧与转轴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摇杆左端与转轴右端水平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第二支撑座顶端,所述固定机构由安装板、固定座、套筒、压杆、连杆、直杆和卡块组成,所述安装板前后两端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撑座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底端与安装板顶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后端与固定座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底端与安装板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压杆上端与固定座前端上侧转动连接,所述压杆中上端与连杆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下端与直杆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直杆下端水平穿过套筒内侧,并且直杆下端穿过第二支撑座顶端位于空腔内部上端,所述卡块顶端中部与直杆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卡块下端垂直插入齿轮外侧轮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螺孔设置有两个以上,并且螺孔交错状等距排列。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设置有四个,且限位板截面呈Z状。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座左端和第二支撑座右端。进一步的,所述齿轮外表面设置有三十六个轮齿,且两个轮齿之间呈梯形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底部呈弧形,且为粗糙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卡块形状大小与齿轮上两个轮齿之间的凹槽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卡块材质为合金工具钢。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材质为不锈钢。(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装平台不便进行转动,不利于压铸件的后续处理,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本设计提出转动装置设计,解决了工装平台不便进行转动,不利于压铸件的后续处理,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将压杆下端上拉,带动连杆上移,再由连杆带动直杆上移,使得直杆下固定卡块脱离齿轮,如此,就可转动摇杆,带动转轴进行转动,转轴带动工作台转动,最后将压杆下压,卡块重新卡在齿轮上的轮齿之间,达到转动工装,便于压铸件其他面的处理,增加工作效率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限位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转动装置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工作台-4、螺孔-5、限位板-6、固定螺栓-7、转动装置-8、第一支撑座-81、第二支撑座-82、转轴-83、限位块-84、固定块-85、空腔-86、齿轮-87、摇杆-88、固定机构-89、安装板-891、固定座-892、套筒-893、压杆-894、连杆-895、直杆-896、卡块-89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螺纹孔的压铸件工装: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工作台4、螺孔5、限位板6、固定螺栓7和转动装置8,第一支撑架2底端前后两侧通过螺栓与底座1顶端左侧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架3底端前后两侧通过螺栓与底座1顶端右侧固定连接,螺孔5设置在工作台4顶端,限位板6底端通过固定螺栓7与螺孔5内侧固定连接,转动装置8设置在工作台4内部,转动装置8由第一支撑座81、第二支撑座82、转轴83、限位块84、固定块85、空腔86、齿轮87、摇杆88和固定机构89组成,第一支撑座81底端与第一支撑架2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座82底端与第二支撑架3顶端固定连接,工作台4左端中部与第一支撑座81右端转动连接,工作台4右端中部与第二支撑座82左端转动连接,转轴83左右两端垂直贯穿工作台4内侧左右两端中部,并且转轴83左右两端通过固定块85与工作台4内侧固定连接,转轴83左端垂直穿过第一支撑座81左端且与第一支撑座81内侧转动连接,转轴83右端垂直穿过第二支撑座82右端且与第二支撑座82内侧转动连接,限位块84设置在转轴83左右两端,空腔86设置在第二支撑座82内部中端,齿轮87设置在空腔86内部,并且齿轮87内侧与转轴83外侧固定连接,摇杆88左端与转轴83右端水平固定连接,固定机构89设置在第二支撑座82顶端,固定机构89由安装板891、固定座892、套筒893、压杆894、连杆895、直杆896和卡块897组成,安装板891前后两端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撑座82顶端中部固定连接,固定座892底端与安装板891顶端垂直固定连接,套筒893后端与固定座892前端下侧固定连接,套筒893底端与安装板891顶端固定连接,压杆894上端与固定座892前端上侧转动连接,压杆894中上端与连杆895上端转动连接,连杆895下端与直杆896上端转动连接,直杆896下端水平穿过套筒893内侧,并且直杆896下端穿过第二支撑座8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螺纹孔的压铸件工装,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工作台(4)、螺孔(5)、限位板(6)和固定螺栓(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装置(8),所述第一支撑架(2)底端前后两侧通过螺栓与底座(1)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3)底端前后两侧通过螺栓与底座(1)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螺孔(5)设置在工作台(4)顶端,所述限位板(6)底端通过固定螺栓(7)与螺孔(5)内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装置(8)设置在工作台(4)内部,所述转动装置(8)由第一支撑座(81)、第二支撑座(82)、转轴(83)、限位块(84)、固定块(85)、空腔(86)、齿轮(87)、摇杆(88)和固定机构(89)组成,所述第一支撑座(81)底端与第一支撑架(2)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座(82)底端与第二支撑架(3)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4)左端中部与第一支撑座(81)右端转动连接,所述工作台(4)右端中部与第二支撑座(82)左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83)左右两端垂直贯穿工作台(4)内侧左右两端中部,并且转轴(83)左右两端通过固定块(85)与工作台(4)内侧固定连接,所述转轴(83)左端垂直穿过第一支撑座(81)左端且与第一支撑座(81)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83)右端垂直穿过第二支撑座(82)右端且与第二支撑座(82)内侧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块(84)设置在转轴(83)左右两端,所述空腔(86)设置在第二支撑座(82)内部中端,所述齿轮(87)设置在空腔(86)内部,并且齿轮(87)内侧与转轴(83)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摇杆(88)左端与转轴(83)右端水平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89)设置在第二支撑座(82)顶端,所述固定机构(89)由安装板(891)、固定座(892)、套筒(893)、压杆(894)、连杆(895)、直杆(896)和卡块(897)组成,所述安装板(891)前后两端通过螺栓与第二支撑座(82)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892)底端与安装板(891)顶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套筒(893)后端与固定座(892)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所述套筒(893)底端与安装板(891)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压杆(894)上端与固定座(892)前端上侧转动连接,所述压杆(894)中上端与连杆(895)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895)下端与直杆(896)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直杆(896)下端水平穿过套筒(893)内侧,并且直杆(896)下端穿过第二支撑座(82)顶端位于空腔(86)内部上端,所述卡块(897)顶端中部与直杆(896)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卡块(897)下端垂直插入齿轮(87)外侧轮齿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螺纹孔的压铸件工装,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3)、工作台(4)、螺孔(5)、限位板(6)和固定螺栓(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装置(8),所述第一支撑架(2)底端前后两侧通过螺栓与底座(1)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3)底端前后两侧通过螺栓与底座(1)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螺孔(5)设置在工作台(4)顶端,所述限位板(6)底端通过固定螺栓(7)与螺孔(5)内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装置(8)设置在工作台(4)内部,所述转动装置(8)由第一支撑座(81)、第二支撑座(82)、转轴(83)、限位块(84)、固定块(85)、空腔(86)、齿轮(87)、摇杆(88)和固定机构(89)组成,所述第一支撑座(81)底端与第一支撑架(2)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座(82)底端与第二支撑架(3)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4)左端中部与第一支撑座(81)右端转动连接,所述工作台(4)右端中部与第二支撑座(82)左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83)左右两端垂直贯穿工作台(4)内侧左右两端中部,并且转轴(83)左右两端通过固定块(85)与工作台(4)内侧固定连接,所述转轴(83)左端垂直穿过第一支撑座(81)左端且与第一支撑座(81)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83)右端垂直穿过第二支撑座(82)右端且与第二支撑座(82)内侧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块(84)设置在转轴(83)左右两端,所述空腔(86)设置在第二支撑座(82)内部中端,所述齿轮(87)设置在空腔(86)内部,并且齿轮(87)内侧与转轴(83)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摇杆(88)左端与转轴(83)右端水平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89)设置在第二支撑座(82)顶端,所述固定机构(89)由安装板(891)、固定座(892)、套筒(893)、压杆(894)、连杆(895)、直杆(896)和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凌武冯东远侯治碧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同享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