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伍婉婉专利>正文

奶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017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3:4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奶瓶,包括瓶身、旋盖、奶嘴以及分隔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奶瓶,在安装奶嘴时即可挤压分隔件,使得瓶身的第一腔室内的奶水进入奶嘴的第二腔室内,操作非常方便,不需要额外的动作来排出奶嘴内的空气。婴幼儿在喝奶时,喝到的第一口就是奶,避免了空气的吸入,杜绝胀气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奶瓶
本技术涉及婴幼儿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奶瓶。
技术介绍
现有的奶瓶,一般包含两种状态:一种为成人给婴幼儿亲自喂食的奶瓶,一般包含瓶身、奶嘴、螺纹盖、防尘罩等;成人在给婴幼儿喂食的过程中,奶瓶必须保持一定的倾斜度、奶嘴必须向下,奶水才能够填满奶嘴部分,婴幼儿才能顺利的喝到奶水(如附图1-1所示);如果出现奶瓶平放或者反向倾斜度、奶嘴向上的情况,则奶嘴中是不会有奶水存在,婴幼儿就会无法吸食到奶水,只能吸食到奶瓶中的空气,就会喝入过多的空气入胃部,形成胀气,进而由于胀气出现吐奶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婴幼儿的健康(如附图1-2/1-3所示)。另一种为婴幼儿自行抓握、自行吸食奶水的奶瓶,一般包括瓶身、奶嘴、螺纹盖、带重力球的硅胶吸管、吸管叶片等部分,该种奶瓶通过硅胶吸管直接连通奶嘴内部和瓶身内部。在婴幼儿使用的时候,由于奶嘴及吸管中存在有空气,婴幼儿在喝第一口时,必须先喝掉奶嘴及硅胶吸管中的空气后,奶水才能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吸入吸管及奶嘴中,这样,婴幼儿才能喝到奶水;在婴幼儿喝奶的间隙,当婴幼儿的嘴巴离开奶嘴,原来存在于奶嘴中的奶水,会由于自身重力的原因,通过硅胶吸管又倒流回奶瓶瓶身中,如此,婴幼儿再一次喝奶时,还是会重复喝掉奶嘴及吸管中的空气,然后又才能喝到奶水;这样,婴幼儿就会喝入过多的空气入胃部,形成胀气,进而由于胀气出现而吐奶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婴幼儿的健康(如附图2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克服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奶瓶,防止婴幼儿在喝奶时吸入空气,杜绝胀气的发生。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奶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身,具有第一腔室,瓶身内设有限位台阶;奶嘴,具有第二腔室;旋盖,卡住奶嘴的下端,并与所述瓶身可拆卸连接,将奶嘴安装于瓶身的一端,使得第二腔室的开口与第一腔室的开口相向设置;以及分隔件,设于瓶身的限位台阶和旋盖之间,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隔开,该分隔件包括气囊和可压缩变形的气囊弹片,气囊安装于气囊弹片上,气囊与气囊弹片配合形成第三腔室;当装好奶嘴的旋盖安装于瓶身时该第三腔室被压缩变形,体积变小;分隔件还设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连接通道,气囊底部设有第一单向阀,该第一单向阀控制的流动方向为气体从第三腔室进入第二腔室;气囊底部局部向上延伸形成立柱,该立柱位于第三腔室内,立柱的顶端穿过气囊弹片安装于气囊弹片上;立柱内部中空形成所述连接通道,连接通道的顶端设有第二单向阀,该第二单向阀控制的流动方向为液体从连接通道流向第一腔室,连接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吸管,吸管设于第一腔室内。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弹片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弹性复位件,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相对设置;弹性复位件连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用于对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进行弹性复位。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呈片状环形结构,第一支撑件的周边环形面与奶嘴的内周侧面形成密封,使奶嘴内部形成独立的第二腔室。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中心设有安装定位孔,所述立柱的顶端定位安装于该安装定位孔内。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一圈开口朝上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底部设有通气孔,使得凹槽内部空间与第三腔室连通;奶嘴下端对应通气孔具有封堵端面,所述奶嘴下端的封堵端面封住凹槽的开口,从而封住通气孔。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为环形框状结构,中间为完全镂空。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数个弹性元件,每个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弹性元件具有“N”字形结构。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气囊设计成受压后可以内缩的桶形结构,在受压的时候可以向内折叠。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气囊的上部开口端为整圈的倒扣结构,扣紧于气囊弹片的第一支撑件的环形周边。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气囊的底部为全封闭的结构,包住第二支撑件的底部以及边缘。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气囊连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并至少围住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的侧面,使得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形成第三腔室。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囊采用硅胶或其他可以与食品相接触的软性材料制成。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所述复位弹性件为一体结构,采用具有弹性及可以与食品相接触的塑料制成。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奶瓶,在安装奶嘴时即可同步挤压气囊弹片及气囊组装形成的第三腔室,迫使第三腔室内气压上升,气压冲开第一单向阀,向第一腔室注入气体,同步迫使第一腔室的气压也同步上升,如此,在第一腔室的气压作用下,使得瓶身的第一腔室内的奶水通过吸管、冲开第二单向阀,进入奶嘴的第二腔室内,直至充满第二腔室,操作非常方便,不需要额外的动作来排出奶嘴内的空气。婴幼儿在喝奶时,喝到的第一口就是奶,而不是空气。并且,在喝奶的间隙,当婴幼儿的嘴巴离开奶嘴后,由于第二单向阀控制的流动方向为液体从连接通道流向第二腔室,而无法逆向流通,因此奶水无法通过吸管流回第一腔室,奶嘴的第二腔室中始终充满奶水,因此,婴幼儿再一次喝奶时,喝到的始终是奶水,直到喝完奶瓶中的奶水,始终不会喝到空气,从而避免了胀气的发生,进而解决了由于胀气而造成吐奶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1、图1-2和图1-3是现有技术的一种奶瓶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另外一种奶瓶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奶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奶瓶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奶瓶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爆炸图;图6是本技术奶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爆炸图;图7是本技术奶瓶的气囊和气囊弹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请参考图3-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奶瓶,包括:瓶身1、旋盖3、奶嘴2以及分隔件4。瓶身1具有第一腔室101,用于储放奶水。瓶身1内设有限位台阶11。奶嘴2,具有第二腔室201。旋盖3卡住奶嘴2的下端,并与所述瓶身1可拆卸连接,将奶嘴2安装于瓶身1的一端,使得第二腔室201的开口与第一腔室101的开口相向设置。奶嘴2下端设有卡槽202,旋盖3对应卡槽202设有卡圈31,卡圈31插入卡槽202中,从而旋盖3卡住奶嘴2。分隔件4设于瓶身1的限位台阶11和旋盖3之间,将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201分隔开。该分隔件4包括气囊43和可压缩变形的气囊弹片40,气囊43安装于气囊弹片40上,气囊43与气囊弹片40配合形成第三腔室401。当装好奶嘴2的旋盖3安装于瓶身1时该第三腔室401会被压缩变形,体积变小;分隔件4还设有连通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201的连接通道402。气囊43底部设有第一单向阀400,该第一单向阀400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奶瓶,其特征在于,包括:/n瓶身,具有第一腔室,瓶身内设有限位台阶;/n奶嘴,具有第二腔室;/n旋盖,卡住奶嘴的下端,并与所述瓶身可拆卸连接,将奶嘴安装于瓶身的一端,使得第二腔室的开口与第一腔室的开口相向设置;以及/n分隔件,设于瓶身的限位台阶和旋盖之间,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隔开,该分隔件包括气囊和可压缩变形的气囊弹片,气囊安装于气囊弹片上,气囊与气囊弹片配合形成第三腔室;当装好奶嘴的旋盖安装于瓶身时该第三腔室被压缩变形,体积变小;分隔件还设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连接通道,/n气囊底部设有第一单向阀,该第一单向阀控制的流动方向为气体从第三腔室进入第二腔室;气囊底部局部向上延伸形成立柱,该立柱位于第三腔室内,立柱的顶端穿过气囊弹片安装于气囊弹片上;立柱内部中空形成所述连接通道,连接通道的顶端设有第二单向阀,该第二单向阀控制的流动方向为液体从连接通道流向第一腔室,连接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吸管,吸管设于第一腔室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奶瓶,其特征在于,包括:
瓶身,具有第一腔室,瓶身内设有限位台阶;
奶嘴,具有第二腔室;
旋盖,卡住奶嘴的下端,并与所述瓶身可拆卸连接,将奶嘴安装于瓶身的一端,使得第二腔室的开口与第一腔室的开口相向设置;以及
分隔件,设于瓶身的限位台阶和旋盖之间,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隔开,该分隔件包括气囊和可压缩变形的气囊弹片,气囊安装于气囊弹片上,气囊与气囊弹片配合形成第三腔室;当装好奶嘴的旋盖安装于瓶身时该第三腔室被压缩变形,体积变小;分隔件还设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连接通道,
气囊底部设有第一单向阀,该第一单向阀控制的流动方向为气体从第三腔室进入第二腔室;气囊底部局部向上延伸形成立柱,该立柱位于第三腔室内,立柱的顶端穿过气囊弹片安装于气囊弹片上;立柱内部中空形成所述连接通道,连接通道的顶端设有第二单向阀,该第二单向阀控制的流动方向为液体从连接通道流向第一腔室,连接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吸管,吸管设于第一腔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弹片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弹性复位件,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相对设置;弹性复位件连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用于对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进行弹性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呈片状环形结构,第一支撑件的周边环形面与奶嘴的内周侧面形成密封,使奶嘴内部形成独立的第二腔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件中心设有安装定位孔,所述立柱的顶端定位安装于该安装定位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婉婉
申请(专利权)人:伍婉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