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买万茹专利>正文

一种腹部带蒂皮瓣术后患者用手臂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1991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腹部带蒂皮瓣术后患者用手臂固定装置,包括上臂固定结构、前臂固定结构以及分别与上臂固定结构、前臂固定结构相连接的胸部固定带,上臂固定结构包括上臂支撑托,上臂支撑托的一侧设有上臂固定带,上臂支撑托的另一侧设有连接带,连接带与胸部固定带相连接;前臂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前臂托带和第二前臂托带,第一前臂托带和第二前臂托带之间设有棉垫,第二前臂托带与胸部固定带相连接,且第二前臂托带的端部设有肩带。利用该固定装置可提高患者舒适度,而且固定方便。

A kind of arm fixation device for patients after abdominal pedicled flap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部带蒂皮瓣术后患者用手臂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腹部带蒂皮瓣术后患者用手臂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腹部带蒂皮瓣术因其成活率高,手术风险小,简单有效,成为临床中修复手或前臂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常用手术方式。为保证皮瓣成活,患侧肢体需持续固定于腹部3-4周后,行二期断蒂术,断蒂前由于患肢长时间处于限制体位,容易出现无意识的牵拉皮瓣,影响到皮瓣的血运,传统绷带虽可起到一定固定作用,但可引起患肢肩关节、肘关节酸胀等舒适度下降的现象,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了一种可提高舒适度的患者用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患者舒适度,而且固定方便的腹部带蒂皮瓣术后患者用手臂固定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腹部带蒂皮瓣术后患者用手臂固定装置,包括上臂固定结构、前臂固定结构以及分别与所述上臂固定结构、前臂固定结构相连接的胸部固定带,所述上臂固定结构包括上臂支撑托,所述上臂支撑托的一侧设有上臂固定带,所述上臂支撑托的另一侧设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所述胸部固定带相连接;所述前臂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前臂托带和第二前臂托带,所述第一前臂托带和所述第二前臂托带之间设有棉垫,所述第二前臂托带与所述胸部固定带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前臂托带的端部设有肩带。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胸部固定带为长方形,所述胸部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适配的第一魔术贴。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胸部固定带与所述上臂固定带之间、所述胸部固定带与所述连接带之间、所述胸部固定带与所述第二前臂托带之间分别通过相互适配的第二魔术贴、相互适配的第三魔术贴、相互适配的第四魔术贴连接在一起。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臂支撑托设有上臂放置凹槽,所述上臂放置凹槽的两端为弧形,所述上臂支撑托内部设有气垫夹层,所述气垫夹层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气垫夹层相连通的凸起,所述凸起穿过所述上臂放置凹槽,所述气垫夹层的一端通过导气管连有气囊。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前臂托带与所述肩带通过魔术贴连接在一起。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腹部带蒂皮瓣术后患者用手臂固定装置,包括上臂固定结构、前臂固定结构以及分别与上臂固定结构、前臂固定结构相连接的胸部固定带,上臂固定结构包括上臂支撑托,上臂支撑托的一侧设有上臂固定带,上臂支撑托的另一侧设有连接带,连接带与所述胸部固定带相连接;前臂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前臂托带和第二前臂托带,第一前臂托带和第二前臂托带之间设有棉垫,第二前臂托带与所述胸部固定带相连接,且第二前臂托带的端部设有肩带。经过腹部带蒂皮瓣术后的患者,患者术后一周内平躺时将上臂支撑托置于上臂下方,通过上臂固定带固定在胸部固定带上,实现了对上臂的支撑和固定,并且保持肩关节外展角度,上臂与腹部处于一水平;第一前臂托带包裹前臂,棉垫与前臂紧密贴合,第二前臂托带置于患者后背绕过对侧肩部并与第一前臂托带固定在一起,实现对前臂的固定;胸带固定绕胸前一周用于固定患肢;采用上述手臂固定装置能够有效维持术后患肢特定摆放位置,可避免肢体、皮瓣的受压,使患肢保持舒适、稳定、患者能够放心入睡,防止患者休息期间皮瓣蒂部扭转、折叠、撕脱等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由于胸部固定带为长方形,胸部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适配的第一魔术贴。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两端的魔术贴将胸部固定带固定在患者的胸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由于胸部固定带与上臂固定带之间、胸部固定带与连接带之间、胸部固定带与第二前臂托带之间分别通过相互适配的第二魔术贴、相互适配的第三魔术贴、相互适配的第四魔术贴连接在一起。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相互适配的魔术贴将各部分固定在一起。采用分体设计,结构简单,穿戴方便。由于上臂支撑托设有上臂放置凹槽,上臂放置凹槽的两端为弧形,上臂支撑托内部设有气垫夹层,气垫夹层上设有多个与气垫夹层相连通的凸起,凸起穿过上臂放置凹槽,气垫夹层的一端通过导气管连有气囊。人总是躺着,患肢不能活动,会出现酸胀感,通过反复挤压气囊给气垫夹层充气,进而给凸起充气,凸起不断的充气和放气实现了对患肢的按摩。采用这一设计,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上臂支撑托的设计贴合上臂及肩关节外展的角度,并能使患者平躺时贴合床面,不留空隙,还实现了对患肢的按摩。由于第一前臂托带与肩带通过魔术贴连接在一起。采用这一设计,结构简单,而且方便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腹部带蒂皮瓣术后患者用手臂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气垫夹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胸部固定带的展开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参考图;其中,1-胸部固定带,10-第一魔术贴,11-第二魔术贴,12-第三魔术贴,13-第四魔术贴,2-上臂支撑托,20-上臂放置凹槽,21-气垫夹层,210-凸起,22-导气管,23-气囊,3-上臂固定带,4-连接带,5-第一前臂托带,6-第二前臂托带,7-棉垫,8-肩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一种腹部带蒂皮瓣术后患者用手臂固定装置,如图1、图2、图3和图4共同所示,包括上臂固定结构、前臂固定结构以及分别与上臂固定结构、前臂固定结构相连接的胸部固定带1(胸部固定带1为长方形,胸部固定带1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适配的第一魔术贴10。),上臂固定结构包括上臂支撑托2,上臂支撑托2的一侧设有上臂固定带3,上臂支撑托2的另一侧设有连接带4,连接带4与胸部固定带1相连接;前臂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前臂托带5和第二前臂托带6,第一前臂托带5和第二前臂托带6之间设有棉垫7,第二前臂托带6与胸部固定带1相连接,且第二前臂托带6的端部设有肩带8,第一前臂托带5与肩带8通过魔术贴连接在一起。其中胸部固定带、上臂固定带、连接带、第一前臂托带、第二前臂托带以及肩带分别为棉布材质。经过腹部带蒂皮瓣术后的患者,患者术后一周内平躺时将上臂支撑托置于上臂下方,通过上臂固定带固定在胸部固定带上,实现了对上臂的支撑和固定,并且保持肩关节外展角度,肘关节舒适位;第一前臂托带包裹前臂,棉垫与前臂紧密贴合,第二前臂托带置于患者后背绕过对侧肩部并与第一前臂托带固定在一起,实现对前臂的固定;胸部固定带固定绕胸前一周用于固定患肢;通过上述手臂固定装置能够有效维持术后患肢特定的摆放位置,可避免肢体、皮瓣受压,使患肢保持舒适、稳定、患者能够放心入睡,防止患者休息期间皮瓣蒂部扭转、折叠、撕脱等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其中,胸部固定带1与上臂固定带3之间、胸部固定带1与连接带4之间、胸部固定带1与第二前臂托带6之间分别通过相互适配的第二魔术贴11、相互适配的第三魔术贴12、相互适配的第四魔术贴13连接在一起。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对上臂和前臂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腹部带蒂皮瓣术后患者用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臂固定结构、前臂固定结构以及分别与所述上臂固定结构、前臂固定结构相连接的胸部固定带,所述上臂固定结构包括上臂支撑托,所述上臂支撑托的一侧设有上臂固定带,所述上臂支撑托的另一侧设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所述胸部固定带相连接;所述前臂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前臂托带和第二前臂托带,所述第一前臂托带和所述第二前臂托带之间设有棉垫,所述第二前臂托带与所述胸部固定带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前臂托带的端部设有肩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部带蒂皮瓣术后患者用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臂固定结构、前臂固定结构以及分别与所述上臂固定结构、前臂固定结构相连接的胸部固定带,所述上臂固定结构包括上臂支撑托,所述上臂支撑托的一侧设有上臂固定带,所述上臂支撑托的另一侧设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所述胸部固定带相连接;所述前臂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前臂托带和第二前臂托带,所述第一前臂托带和所述第二前臂托带之间设有棉垫,所述第二前臂托带与所述胸部固定带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前臂托带的端部设有肩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部带蒂皮瓣术后患者用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部固定带为长方形,所述胸部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适配的第一魔术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部带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买万茹孟令妍
申请(专利权)人:买万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