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耳机收纳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1804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耳机收纳包,包括外壳和限位槽,所述外壳底部的边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外壳的底部分别铺设有第一软垫和设置有固定杆的下端,所述压板的底部铺设有第二软垫,所述第二顶盖边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软垫,且第二顶盖的上端面固定有把手,所述第二顶盖的边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底部通过第二弹簧与控制杆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控制杆的底部固定有限位杆的上端,且限位杆位于第二顶盖的外侧,所述限位槽开设于外壳的外壁,且限位槽位于限位杆的下方。该多功能耳机收纳包,能够提升防水的效果,能够有效的避免外界的水进行入到收纳包的内部,从而对耳机起到了保护的效果,同时能够避免耳机出现散落的现象。

A multifunctional headset storage 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耳机收纳包
本技术涉及耳机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耳机收纳包。
技术介绍
高端的耳机在生产后都是安装在收纳包的内部,从而能够对耳机进行保护,避免耳机被压坏,从而能够延长高端耳机的使用寿命,因此耳机收纳包能够减小耳机损坏的几率。然而现有的耳机收纳包,耳机线容易出现散落的现象,从而不方便耳机的拿取使用,同时防水的效果不佳,从而导致收纳包的内部容易进水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耳机收纳包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耳机收纳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现有的耳机收纳包,耳机线容易出现散落的现象,从而不方便耳机的拿取使用,同时防水的效果不佳,从而导致收纳包的内部容易进水的现象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耳机收纳包,包括外壳和限位槽,所述外壳底部的边侧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并且放置槽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顶盖,所述外壳的底部分别铺设有第一软垫和设置有固定杆的下端,且固定杆之间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底部铺设有第二软垫,且压板的顶部连接有套杆的下端,所述套杆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与套筒的内部相互连接,且套筒的上端固定于第二顶盖的底部,所述第二顶盖边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软垫,且第二顶盖的上端面固定有把手,所述第二顶盖的边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底部通过第二弹簧与控制杆的一端相互连接,并且控制杆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二顶盖的内部,所述控制杆的底部固定有限位杆的上端,且限位杆位于第二顶盖的外侧,所述限位槽开设于外壳的外壁,且限位槽位于限位杆的下方。优选的,所述放置槽在固定板上等间距分布,且放置槽与第一顶盖为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套杆设计为“T”字型结构,且套杆通过第一弹簧与套筒构成伸缩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三软垫顶部的长度大于第三软垫底部的长度,且第三软垫与第二顶盖为粘贴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杆设计为“T”字型结构,且控制杆通过第二弹簧与凹槽构成伸缩结构。优选的,所述限位杆设计为“L”字型结构,且限位杆与限位槽为卡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功能耳机收纳包,能够提升防水的效果,能够有效的避免外界的水进行入到收纳包的内部,从而对耳机起到了保护的效果,同时能够避免耳机出现散落的现象;1、第三软垫顶部的长度大于第三软垫底部的长度,当第二顶盖安装在外壳的顶部时,第三软垫能够产生形变,从而增加了外壳与第二顶盖之间的密闭性,进而提升了该耳机收纳包的防水性;2、第一弹簧产生的弹力能够将耳机线固定在外壳的底部,从而避免了携带该耳机收纳包时,耳机出现散落的现象,同时能够避免耳机与外壳发生碰撞,从而避免了耳机的散落,同时能够对耳机进行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软垫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控制杆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套杆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固定板;3、放置槽;4、第一顶盖;5、第一软垫;6、固定杆;7、第二软垫;8、压板;9、套杆;10、套筒;11、第一弹簧;12、第二顶盖;13、第三软垫;14、把手;15、凹槽;16、第二弹簧;17、控制杆;18、限位杆;19、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耳机收纳包,包括外壳1、固定板2、放置槽3、第一顶盖4、第一软垫5、固定杆6、第二软垫7、压板8、套杆9、套筒10、第一弹簧11、第二顶盖12、第三软垫13、把手14、凹槽15、第二弹簧16、控制杆17、限位杆18和限位槽19,外壳1底部的边侧设置有固定板2,且固定板2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3,并且放置槽3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顶盖4,外壳1的底部分别铺设有第一软垫5和设置有固定杆6的下端,且固定杆6之间设置有压板8,压板8的底部铺设有第二软垫7,且压板8的顶部连接有套杆9的下端,套杆9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11与套筒10的内部相互连接,且套筒10的上端固定于第二顶盖12的底部,第二顶盖12边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软垫13,且第二顶盖12的上端面固定有把手14,第二顶盖12的边侧开设有凹槽15,且凹槽15的底部通过第二弹簧16与控制杆17的一端相互连接,并且控制杆17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二顶盖12的内部,控制杆17的底部固定有限位杆18的上端,且限位杆18位于第二顶盖12的外侧,限位槽19开设于外壳1的外壁,且限位槽19位于限位杆18的下方;放置槽3在固定板2上等间距分布,且放置槽3与第一顶盖4为螺纹连接,由于放置槽3设置有多个,因此放置槽3中能够放置不同类型的耳机皮套,同时旋转第一顶盖4时,第一顶盖4能够与放置槽3分离,从而能够将放置槽3内部的耳机皮套取出;套杆9设计为“T”字型结构,且套杆9通过第一弹簧11与套筒10构成伸缩结构,保证了缠绕在固定杆6上的耳机线能够被第一弹簧11产生的弹力压住,从而避免了耳机线在外壳1的内部出现散乱的现象,同时能够避免耳机线的晃动,避免了耳机的损坏;第三软垫13顶部的长度大于第三软垫13底部的长度,且第三软垫13与第二顶盖12为粘贴连接,保证了第二顶盖12盖在外壳1的顶部时,第三软垫13能够被挤压变形,从而能够增加该收纳包的防水效果;控制杆17设计为“T”字型结构,且控制杆17通过第二弹簧16与凹槽15构成伸缩结构,限位杆18设计为“L”字型结构,且限位杆18与限位槽19为卡合连接,保证了向外拉动控制杆17时,第二弹簧16能够被拉伸,然后第二顶盖12盖在外壳1的顶部时,松开控制杆17时,第二弹簧16产生的弹力能够使得限位杆18与限位槽19卡合,从而使得第二顶盖12能够被固定在外壳1的顶部。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多功能耳机收纳包时,根据图1-2,首先旋转第一顶盖4,由于第一顶盖4与放置槽3为螺纹连接,因此第一顶盖4与放置槽3分离,然后将不同大小的耳机皮套放置到放置槽3的内部,接着将第一顶盖4重新安装在放置槽3的顶部,从而保证了该收纳包能够对不同大小的耳机皮套进行分类收集,然后将耳机线缠绕在3个固定杆6上;根据图1-5,接着向左侧拉动控制杆17,使得控制杆17在凹槽15的内部运动,使得第二弹簧16被拉伸,接着通过把手14将第二顶盖12安装到外壳1的顶部,同时第二顶盖12边侧底部的第三软垫13被外壳1挤压变形,从而增加了外壳1与第二顶盖12之间的密闭性,进而保证了该收纳包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同时第二软垫7挤压耳机线,使得压板8推动套杆9向套筒10的内部运动,同时第一弹簧11被压缩,从而保证了耳机线能够被固定住,避免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耳机收纳包,包括外壳(1)和限位槽(19),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底部的边侧设置有固定板(2),且固定板(2)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3),并且放置槽(3)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顶盖(4),所述外壳(1)的底部分别铺设有第一软垫(5)和设置有固定杆(6)的下端,且固定杆(6)之间设置有压板(8),所述压板(8)的底部铺设有第二软垫(7),且压板(8)的顶部连接有套杆(9)的下端,所述套杆(9)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11)与套筒(10)的内部相互连接,且套筒(10)的上端固定于第二顶盖(12)的底部,所述第二顶盖(12)边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软垫(13),且第二顶盖(12)的上端面固定有把手(14),所述第二顶盖(12)的边侧开设有凹槽(15),且凹槽(15)的底部通过第二弹簧(16)与控制杆(17)的一端相互连接,并且控制杆(17)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二顶盖(12)的内部,所述控制杆(17)的底部固定有限位杆(18)的上端,且限位杆(18)位于第二顶盖(12)的外侧,所述限位槽(19)开设于外壳(1)的外壁,且限位槽(19)位于限位杆(18)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耳机收纳包,包括外壳(1)和限位槽(19),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底部的边侧设置有固定板(2),且固定板(2)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3),并且放置槽(3)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顶盖(4),所述外壳(1)的底部分别铺设有第一软垫(5)和设置有固定杆(6)的下端,且固定杆(6)之间设置有压板(8),所述压板(8)的底部铺设有第二软垫(7),且压板(8)的顶部连接有套杆(9)的下端,所述套杆(9)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11)与套筒(10)的内部相互连接,且套筒(10)的上端固定于第二顶盖(12)的底部,所述第二顶盖(12)边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软垫(13),且第二顶盖(12)的上端面固定有把手(14),所述第二顶盖(12)的边侧开设有凹槽(15),且凹槽(15)的底部通过第二弹簧(16)与控制杆(17)的一端相互连接,并且控制杆(17)的另一端贯穿于第二顶盖(12)的内部,所述控制杆(17)的底部固定有限位杆(18)的上端,且限位杆(18)位于第二顶盖(12)的外侧,所述限位槽(19)开设于外壳(1)的外壁,且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艳羽王三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艾昕宸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