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165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设备,其中具有抗压性和气密性的壁能够共享并且能够实现热辐射或者热吸收的量和集热量的同时增加。提供一种热交换设备,具有:蓄热器(9),其通过加热吸收液和从吸收液蒸发制冷剂而生成蒸汽制冷剂;冷凝器,其通过冷却和液化由蒸汽制冷剂而生成液体制冷剂;蒸发器,其通过蒸发液体制冷剂而生成蒸汽制冷剂并且通过蒸发热的方式冷却目标;以及吸收器,其使蒸发器生成的蒸汽制冷剂吸收在吸收液中,其中热交换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板状结构(1b),其具有预定的厚度并且其中第一面和第二面分别布置于前侧和后侧;以及第一盖部件(5),其布置为与第一面隔开以覆盖第一面并且在第一面设定第一空间,并且热交换设备特征在于:第一空间用作从第一盖部件散热的冷凝器或者吸收器中的至少一者且循环制冷剂和吸收剂。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紧凑方式构造的热交换设备。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热能的集热器(例如,见PTL1)。此外,已知从热源获得制冷剂并且通过制冷剂的蒸发热冷却循环水等的吸收式制冷机(例如,见PTL2)。用于吸收蒸发的制冷剂的吸收剂在吸收式制冷机中循环。在吸收蒸发的制冷剂的过程中以及在使通过沸腾从吸收剂再生和分离的制冷剂冷凝的过程中产生热。溴化锂水溶液、氨气和水等通常用作制冷剂和吸收剂的组合。溴化锂型比氨气型效率高很多。然而,通常需要在容器内部保持约1/10至1/100atm的真空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此外,现有技术已经提出了使用集热器采集的太阳热加热吸收式制冷机的吸收剂的技术。作为此类技术实际已经应用了例如以下装置:其中,集热器安装于建筑物的屋顶,吸收式制冷机安装在底层或者地下室的机房中,并且集热器和吸收式制冷机通过热介质管道互相连接。引用列表专利文献PTL1:JP-A-2012-127574PTL2:JP-A-2010-14328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问题然而,在上述设备中,由于集热器和吸收式制冷机安装在不同位置中,所以需要单独设置具有抵抗大气压力的抗压性和维持真空状态的气密性的壁。因此,导致整个设备的重量增加和成本增加。此外,由于需要排出制冷剂的吸收过程和冷凝过程中产生的热,所以通常使用引入冷却水的水冷型。此外,需要将冷却效果传递至起居空间,引入第二制冷剂,并且吸收式制冷机和起居空间使用第二制冷剂管道互相连接。这些事实也是导致重量增加和成本增加的因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经做出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方面提供一种热交换设备,其能够共享具有抗压性和气密性的壁并且能够同时实现放热量和吸热量的增加以及集热量的增加。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具有下列构造。(1)一种热交换设备,包括:蓄热器,该蓄热器利用所获得的外部能量加热吸收剂,并且通过从所述吸收剂蒸发制冷剂而生成蒸汽制冷剂;冷凝器,该冷凝器通过冷却和液化由所述蓄热器生成的所述蒸汽制冷剂而生成液体制冷剂;蒸发器,该蒸发器通过蒸发由所述冷凝器生成的所述蒸汽制冷剂而生成蒸汽制冷剂,并且利用蒸发热来冷却目标;吸收器,该吸收器将由所述蒸发器生成的所述液体制冷剂吸收至所述吸收剂中;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具有二维地延伸并且分别地布置在所述板状结构的前侧和后侧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所述板状结构具有预定的厚度;以及第一盖部件,该第一盖部件布置为与所述第一表面隔开以覆盖所述第一表面,并且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盖部件之间设定第一空间,其中所述第一空间用作从所述第一盖部件散热的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吸收器中的至少一者,并且使所述制冷剂和所述吸收剂循环。(2)根据(1)的热交换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二盖部件,该第二盖部件布置为与所述第二表面隔开以覆盖所述第二表面,并且在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盖部件之间设定第二空间,其中所述第二空间用作所述蒸发器,并且所述蒸发器从所述第二盖部件吸热。(3)根据(1)或者(2)的热交换设备,其中将所述第一空间分割为上部空间和位于所述上部空间下方的下部空间的分割壁设置于所述第一盖部件和所述第一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所述上部空间和所述下部空间中的一者用作所述冷凝器,所述上部空间和所述下部空间中的另一者用作所述吸收器,并且所述制冷剂和所述吸收剂在不使用外部动力的情况下循环。(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中所述板状结构具有蜂窝结构或者晶格结构,使得所述板状结构具有在一个方向延伸并且布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多个中空空间。(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设备,进一步包括集热器,该集热器基于所获得的太阳能加热所述吸收剂,其中所述集热器布置在所述板状结构内部,并且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一盖部件与所述第二表面及所述第二盖部件之中的至少一方具有透光性。(6)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设备,进一步包括集热器,该集热器基于所获得的外部能量而加热热介质,并且通过所述热介质和所述吸收剂之间的热交换加热所述吸收剂;以及换向阀,该换向阀在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二流动通道之间切换所述热介质的流动通道,其中当所述热介质的流动通道被切换至所述第一流动通道时,所述热介质通过所述热介质和所述吸收剂之间的热交换加热所述吸收剂,并且当所述热介质的流动通道被切换至所述第二流动通道时,所述热介质被引导至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侧、所述第二盖部件侧或者外部的散热单元,而不与所述吸收剂进行热交换。(7)根据(5)或者(6)的热交换设备,其中压差阻断器设置在所述吸收器、所述冷凝器、所述蒸发器、所述蓄热器以及连接所述吸收器、所述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蓄热器的管之中的一者与所述板状结构内部之间。(8)根据(6)的热交换设备,进一步包括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二盖部件附近的温度,其中在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等于或者大于预定的温度时,换向阀将所述热介质的流动通道自动地切换至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并且在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小于预定的温度时,换向阀将所述热介质的流动通道自动地切换至所述第二流动通道。(9)根据(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中超亲水薄膜形成在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所述第一内表面为面对所述第一盖部件上的第一空间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内表面为面对所述第二盖部件上的所述第二空间的表面。(10)根据(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设备,进一步包括阻气层,该阻气层将所述板状结构、所述第一盖部件、所述第二盖部件和所述蓄热器覆盖为气密状态以将其内部维持为真空状态。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设备,其能够共享具有抗压性和气密性的壁并且能够同时实现放热量和吸热量的增加,以及集热量的增加。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设备中使用的挤出成型材料的示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设备中使用的壳体的室外侧的示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设备中使用的壳体的室内侧的示图。图4示出热交换设备中使用的壳体的组装状态的示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设备中使用的壳体的装配之后的状态的示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设备中使用的透明热交换器组件的组装状态的示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设备中使用的透明热交换器组件的装配之后的状态的示图。图8是示出外框装接至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设备中使用的透明热交换器组件的状态的示图。图9是示出外框装接至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设备中使用的透明热交换器组件之后的状态的示图。图10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设备的热介质流动的示图。图1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设备的吸收剂流动的示图。图1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设备的水的流动的示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设备的第一截面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设备的第二截面图。图15是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设备的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设备,包括:/n蓄热器,该蓄热器利用所获得的外部能量加热吸收剂,并且通过从所述吸收剂蒸发制冷剂而生成蒸汽制冷剂;/n冷凝器,该冷凝器通过冷却和液化由所述蓄热器生成的所述蒸汽制冷剂而生成液体制冷剂;/n蒸发器,该蒸发器通过蒸发由所述冷凝器生成的所述蒸汽制冷剂而生成蒸汽制冷剂,并且利用蒸发热来冷却目标;/n吸收器,该吸收器将由所述蒸发器生成的所述液体制冷剂吸收至所述吸收剂中;/n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具有二维地延伸并且分别地布置在所述板状结构的前侧和后侧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所述板状结构具有预定的厚度;以及/n第一盖部件,该第一盖部件布置为与所述第一表面隔开以覆盖所述第一表面,并且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盖部件之间设定第一空间,其中/n所述第一空间用作从所述第一盖部件散热的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吸收器中的至少一者,并且使所述制冷剂和所述吸收剂循环。/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热交换设备,包括:
蓄热器,该蓄热器利用所获得的外部能量加热吸收剂,并且通过从所述吸收剂蒸发制冷剂而生成蒸汽制冷剂;
冷凝器,该冷凝器通过冷却和液化由所述蓄热器生成的所述蒸汽制冷剂而生成液体制冷剂;
蒸发器,该蒸发器通过蒸发由所述冷凝器生成的所述蒸汽制冷剂而生成蒸汽制冷剂,并且利用蒸发热来冷却目标;
吸收器,该吸收器将由所述蒸发器生成的所述液体制冷剂吸收至所述吸收剂中;
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具有二维地延伸并且分别地布置在所述板状结构的前侧和后侧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并且所述板状结构具有预定的厚度;以及
第一盖部件,该第一盖部件布置为与所述第一表面隔开以覆盖所述第一表面,并且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盖部件之间设定第一空间,其中
所述第一空间用作从所述第一盖部件散热的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吸收器中的至少一者,并且使所述制冷剂和所述吸收剂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二盖部件,该第二盖部件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二表面隔开以覆盖所述第二表面,并且在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盖部件之间设定第二空间,其中
所述第二空间用作所述蒸发器,并且所述蒸发器从所述第二盖部件吸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中,
将所述第一空间分割为上部空间和位于所述上部空间下方的下部空间的分割壁设置于所述第一盖部件和所述第一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所述上部空间和所述下部空间中的一者用作所述冷凝器,所述上部空间和所述下部空间中的另一者用作所述吸收器,并且所述制冷剂和所述吸收剂在不使用外部动力的情况下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中,
所述板状结构具有蜂窝结构或者晶格结构,使得所述板状结构具有在一个方向延伸并且布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多个中空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设备,进一步包括:
集热器,该集热器基于所获得的太阳能加热所述吸收剂,其中,
所述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拓树
申请(专利权)人:博塔驻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