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胶带输送机转载点的溜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1042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胶带输送机转载点的溜槽装置,其包括上收料控制组件,下收料控制组件,多级储料槽,所述上收料控制组件与下收料控制组件相对设置在多级储料槽进料端与第一运输胶带的终端之间形成转载通道,所述上收料控制组件和/或下收料控制组件相对于多级储料槽的方位可调,以调整转载通道与多级储料槽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多级储料槽的出料端相对于第二运输胶带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溜槽装置能够对物料的运行轨迹进行调控,并配合多级储料槽,可根据物料速度,进行选择,对物料的能量有选择性地进行缓冲,减少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胶带输送机转载点的溜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井下、洗煤选煤设备等大型胶带输送设备,特别涉及大型胶带输送机转载点的过渡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煤矿机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大运量、高带速、大倾角的胶带输送机的应用愈来愈广,而输送机之间的转载任务均是由转载溜槽承担。而如果溜槽设计不合理,容易造成物料堆积堵塞,撒料和扬尘,削弱整个系统的运输能力,严重时甚至造成停机。目前,转载溜槽均是由钢板焊接而成的非标准件。转载溜槽板材不断受到研石及块煤的摩擦与冲击,从而造成转载溜槽使用寿命短,产生噪音大等问题。研究表明,当落料速度方向与接料输送带运行方向夹角大于90°时,即落料速度与输送带速度方向不一致时,输送带需要克服落下物料的动量,将加大设备的能量损耗、加重皮带磨损情况;当落料速度方向与接料输送带运行方向的夹角控制在90°以内,甚至更小时,运输系统能有效利用物料的自身势能,降低物料对溜槽的冲击,减轻扬尘,防止堵塞。由此可见提供一种性能稳定可靠性,提高输送机运输性能的溜槽装置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胶带输送设备中转载点用过渡装置所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种高性能的转载点用过渡装置方案。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胶带输送机转载点的溜槽装置,以降低物料对溜槽的冲击,避免堵塞。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胶带输送机转载点的溜槽装置,包括上收料控制组件,下收料控制组件,多级储料槽,所述上收料控制组件与下收料控制组件相对设置在多级储料槽进料端与第一运输胶带的终端之间形成转载通道,所述上收料控制组件和/或下收料控制组件相对于多级储料槽的方位可调,以调整转载通道与多级储料槽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多级储料槽的出料端相对于第二运输胶带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上收料控制组件包括上收料驱动组件和上收料板,所述上收料板的一端铰接,并相对于下收料控制组件分布,所述上收料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上收料板,并可驱动上收料板相对于下收料控制组件摆动。进一步的,所述下收料控制组件包括下收料驱动组件和下收料板,所述下收料板的一端铰接,并相对于上收料控制组件分布,所述下收料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下收料板,并可驱动下收料板相对于上收料控制组件摆动。进一步的,所述多级储料槽包括多级储料槽体以及出料通道,所述多级储料槽体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多级储料槽体的下端与出料通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溜槽装置还包括出料调节组件,所述出料调节组件设置在多级储料槽的出料端与第二运输胶带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出料调节组件包括调角组件和调角板,所述调角板的一端铰接,并位于多级储料槽的出料端与第二运输胶带之间;所述调角组件驱动连接调角板,并可驱动调角板相对于多级储料槽的出料端或第二运输胶带摆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溜槽装置能够对物料的运行轨迹进行调控,并配合多级储料槽,可根据物料速度,进行选择,对物料的能量有选择性地进行缓冲,减少冲击。再者,本方案还可对出料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调节,达到利用物料自身能量、减少对下运胶带的冲击和防堵塞的功能。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实例中溜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例中溜槽装置进行收料调节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例中溜槽装置进行出料调节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转载点溜槽装置是两条输送机运输物料的过渡设备,其功能就是使散状(颗粒或者块状)物料顺畅、冲击较小和扬尘较少地从一层输送带转运到另一层输送带。参见图1,其所示为本实例给出的用于胶带输送机转载点的溜槽装置的组成示例。由图可知,本用于胶带输送机转载点的溜槽装置100主要由上收料控制组件110,下收料控制组件120,多级储料槽130以及出料调节组件140相互配合构成。这里的上收料控制组件110和下收料控制组件120相对于设置,在多级储料槽130的进料端与第一运输胶带200的终端之间形成可调转载通道150,以将第一运输胶带200的物料转运至多级储料槽130。该上收料控制组件110和下收料控制组件120相对于多级储料槽的分布方位可调,这样通过调整上收料控制组件110和/或下收料控制组件120相对于多级储料槽的方位,以实现调整转载通道150的出口与多级储料槽13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继而实现收料调整和控制。本溜槽装置100中的多级储料槽130通过多级的储料槽结构对物料进行暂储,缓冲。该多级储料槽130可与可调转载通道150配合,实现根据物料能量有选择性地进行缓冲。本溜槽装置100中的出料调节组件140设置在多级储料槽130的出料端相对于第二运输胶带300之间,用于对从多级储料槽130出料端出来的物料的方向和速度进行调节。作为举例,本溜槽装置100在具体构成时,上收料控制组件110主要由上收料油缸111和上收料板112配合构成,而下收料控制组件120主要由下收料油缸121和下收料板122配合构成。据此,上收料板112分布在第一运输胶带200的终端上侧与多级储料槽130进料端的上侧之间,并且上收料板112的下端优选伸入到多级储料槽130的进料端中,作为可调转载通道150的上侧壁。该上收料板112的上端(即远离多级储料槽130的一端)进行铰接,从而使得上收料板112的下端可相对于多级储料槽130进行摆动。对于该上收料板112的具体构成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作为举例,本实例中采用为平板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上收料油缸111作为上收料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连接上收料板112,以驱动上收料板112绕铰接点进行摆动。根据需要该上收料油缸111可以采用其它的驱动组件来代替,只要能够有效驱动上收料板112即可。在具体设置时,该上收料油缸111的固定端进行交接,图示方案中上收料油缸111与上收料板112分别通过铰接的方式固定在同一平面上,但不限于此。该上收料油缸111的动作端直接与上收料板112板体进行铰接,具体的连接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由此设置的上收料油缸111可有效驱动上收料板112绕其铰接点进行转动(即摆动)。与之配合的,下收料板122相对于上收料板112,分布在第一运输胶带200的终端下侧与多级储料槽130进料端的下侧之间,并且下收料板122的下端优选伸入到多级储料槽130的进料端中,作为可调转载通道150的下侧壁。该下收料板122的上端(即远离多级储料槽130的一端)进行铰接,从而使得下收料板122的下端可相对于多级储料槽130进行摆动。对于该下收料板122的具体构成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作为举例,本实例中的下收料板122整体为平板结构,其下端相对于下收料板122的主体以一定角度向上翘起,由此可对经由下收料板122导向移动的物料进入到多级储料槽130中时,形成一定的缓冲和方向调节。下收料油缸121作为下收料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连接下收料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胶带输送机转载点的溜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收料控制组件,下收料控制组件,多级储料槽,所述上收料控制组件与下收料控制组件相对设置在多级储料槽进料端与第一运输胶带的终端之间形成转载通道,所述上收料控制组件和/或下收料控制组件相对于多级储料槽的方位可调,以调整转载通道与多级储料槽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多级储料槽的出料端相对于第二运输胶带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胶带输送机转载点的溜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收料控制组件,下收料控制组件,多级储料槽,所述上收料控制组件与下收料控制组件相对设置在多级储料槽进料端与第一运输胶带的终端之间形成转载通道,所述上收料控制组件和/或下收料控制组件相对于多级储料槽的方位可调,以调整转载通道与多级储料槽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多级储料槽的出料端相对于第二运输胶带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收料控制组件包括上收料驱动组件和上收料板,所述上收料板的一端铰接,并相对于下收料控制组件分布,所述上收料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上收料板,并可驱动上收料板相对于下收料控制组件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收料控制组件包括下收料驱动组件和下收料板,所述下收料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翥郭泽海侯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