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科护理用辅助咀嚼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0877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腔科护理用辅助咀嚼训练装置,包括万向轮、电热丝、织物层、电热器、扶手、装置主体、第一万向节、第二万向节、伸缩杆、第三万向节等;通过让患者坐在装置主体上,电热器带动电热丝进行加热,通过伸缩杆和万向节进行调整咀嚼训练器的距离和角度,同时装置底部设置万向轮方便医护人员推至户外;通过患者咬住咀嚼训练器上的第一咬合块和第二咬合块,内部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带动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旋转,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凸起部分撬动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使得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右端第一咬合块和第二咬合块张开,再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回位,以此往复运动,在患者口中实现张开闭合,模拟咀嚼动作。

An auxiliary chewing training device for oral nur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科护理用辅助咀嚼训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口腔科护理用辅助咀嚼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口腔(oralcavity)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分。前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咽相续,在临床工作中,因医院目前尚无专用的口腔护理咀嚼训练装置,对于口腔术后的患者而言,在患者口腔护理的过程中,该患者需要自行将自己的口部进行先张开、后闭合、再张开的往复式状态,以此对自己口腔进行咀嚼训练处理,以此提高口腔术后的康复效果,此种方式费时费力,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体力强度,在训练时患者口中会流出和吐出大量口水,很难处理,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口腔科护理用辅助咀嚼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口腔科护理用辅助咀嚼训练装置,解决了患者需要手动对自己口腔进行咀嚼训练处理,以此提高口腔术后的康复效果,此种方式费时费力,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体力强度,在训练时患者口中会流出和吐出大量口水,很难处理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口腔科护理用辅助咀嚼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腔科护理用辅助咀嚼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万向轮(1)、电热丝(5)、织物层(6)、电热器(7)、扶手(8)、装置主体(9)、第一万向节(10)、第二万向节(11)、伸缩杆(12)、第三万向节(13)、第四万向节(14)、咀嚼训练器(15)和消毒箱(16);/n所述装置主体(9)下端设有数个万向轮(1);/n所述装置主体(9)中间包覆有一层电热丝(5),所述电热丝(5)下端设有电热器(7),所述电热器(7)的输出端与电热丝(5)的输入端相连接;/n所述电热丝(5)上表面铺设有一层织物层(6),所述织物层(6)上设有扶手(8);/n所述装置主体(9)腔室内部设有消毒箱(16);/n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科护理用辅助咀嚼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万向轮(1)、电热丝(5)、织物层(6)、电热器(7)、扶手(8)、装置主体(9)、第一万向节(10)、第二万向节(11)、伸缩杆(12)、第三万向节(13)、第四万向节(14)、咀嚼训练器(15)和消毒箱(16);
所述装置主体(9)下端设有数个万向轮(1);
所述装置主体(9)中间包覆有一层电热丝(5),所述电热丝(5)下端设有电热器(7),所述电热器(7)的输出端与电热丝(5)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电热丝(5)上表面铺设有一层织物层(6),所述织物层(6)上设有扶手(8);
所述装置主体(9)腔室内部设有消毒箱(16);
所述装置主体(9)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万向节(10),所述第一万向节(10)上活动连接有第二万向节(11),所述第二万向节(11)下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2),所述伸缩杆(12)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万向节(13),所述第三万向节(13)上活动连接有第四万向节(14),所述第四万向节(14)下端设有咀嚼训练器(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科护理用辅助咀嚼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咀嚼训练器(15)的具体结构为:包括训练器外壳(19)、第一电机(20)、第一皮带(21)、第一连杆(22)、第一弹簧(23)、第二连杆(24)、第二弹簧(25)、第三连杆(26)、第二电机(27)、第四连杆(28)、第二皮带(29)、第一凸轮(30)、第五连杆(31)、第一咬合块(32)、保护套(33)、橡胶盖(34)、第二咬合块(35)、第六连杆(36)、第二凸轮(37)、下巴托座(39)、管道(40)、水泵(41)和积液筒(42);
所述训练器外壳(19)右侧面设有橡胶盖(34);
所述训练器外壳(19)左侧下端设有积液筒(42);
所述训练器外壳(19)右侧下端设有下巴托座(39);
所述训练器外壳(19)下端中间设有水泵(41),所述水泵(41)输入端通过管道(40)与下巴托座(39)腔室内部相连通,所述水泵(41)输出端通过管道(40)与积液筒(42)相连通;
所述训练器外壳(19)腔室内部左侧上端设有第二电机(27),所述第二电机(27)输出端通过第二皮带(29)与第一凸轮(30)内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一凸轮(30)连接在训练器外壳(19)腔室内部右侧上端;
所述训练器外壳(19)腔室内部左侧壁上端设有第二弹簧(25),所述第二弹簧(25)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杆(26),所述第三连杆(26)下端与训练器外壳(19)铰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燕朱江程红霞孙鄢妍葛加晶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