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假体及其膝关节衬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0873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膝关节假体及其膝关节衬垫系统,膝关节衬垫系统包括半月板及胫骨平台,还包括弹性结构;所述半月板与所述胫骨平台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弹性结构的容纳腔;所述弹性结构包括能够沿膝关节的内侧及其外侧的方向移动的流动部,所述流动部为流体介质或流固体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统提供的膝关节衬垫系统,可以在生理活动下达到平衡状态。即,可以有效解决膝关节内外侧压力平衡和软组织平衡的难题,同时可以承受冲击载荷,达到更佳趋近自然膝关节的效果。

Knee prosthesis and its pa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膝关节假体及其膝关节衬垫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膝关节内植入物
,特别涉及一种膝关节假体及其膝关节衬垫系统。
技术介绍
全膝关节置换术始于1970年代,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项常规手术,其主要用于恢复下肢力线、以及实现膝关节内外侧压力平衡及周围软组织张力平衡。得益于截骨等手术工具的改善及导航技术的发展,下肢力线的恢复已能够得到精确处理,但软组织平衡问题还只能依赖于医生的手术经验。近年来,虽然已有公司推出术中膝关节力反馈衬垫,但由于费用高昂还未能被广泛接受;且术中平躺体位的平衡状态不一定代表术后生理活动下也能达到平衡状态,其术后恢复效果也有待评估。因此,如何在生理活动下达到平衡状态,是本
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膝关节衬垫系统,可以在生理活动下达到平衡状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膝关节假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膝关节衬垫系统,包括半月板及胫骨平台,还包括弹性结构;所述半月板与所述胫骨平台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弹性结构的容纳腔;所述弹性结构包括能够沿膝关节的内侧及其外侧的方向移动的流动部,所述流动部为流体介质或流固体介质。一种膝关节假体,包括股骨髁及髌骨,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膝关节衬垫系统;所述股骨髁设置于所述膝关节衬垫系统的半月板上。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衬垫系统及膝关节假体,通过在半月板与胫骨平台之间设置弹性结构,实现减震及弹性支撑作用。并且,由于流动部能够延膝关节的内侧及其外侧的方向移动,因此,在生理活动下,能够通过膝关节的内侧及其外侧的受力不同调整流动部并使其沿膝关节的内侧及其外侧的方向移动,进而能够实现自动平衡内外侧膝关节压力和软组织张力的作用。弹性结构包括流动部,流动部能够沿膝关节的内侧及其外侧的方向移动,使膝关节衬垫系统在人体静载荷下表现出粘弹性特征,在受冲击载荷下(如跳跃)表现出超弹性特征,从而完全模仿出人体膝关节软骨和半月板的功能,具备平衡两侧关节压力和软组织张力的功能。本专利技术系统提供的膝关节衬垫系统,可以在生理活动下达到平衡状态。即,可以有效解决膝关节内外侧压力平衡和软组织平衡的难题,同时可以承受冲击载荷,达到更佳趋近自然膝关节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膝关节衬垫系统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面的剖切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膝关节衬垫系统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膝关节衬垫系统的第一种内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膝关节衬垫系统的第二种内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膝关节衬垫系统的第三种内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膝关节衬垫系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膝关节衬垫系统,以在生理活动下达到平衡状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膝关节假体。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膝关节衬垫系统,包括半月板1、弹性结构2及胫骨平台3。半月板1与胫骨平台3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弹性结构2的容纳腔;弹性结构2包括能够沿膝关节的内侧及其外侧的方向移动的流动部,流动部为流体介质或流固体介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衬垫系统,通过在半月板1与胫骨平台3之间设置弹性结构2,实现减震及弹性支撑作用。并且,由于流动部能够延膝关节的内侧及其外侧的方向移动,因此,在生理活动下,能够通过膝关节的内侧及其外侧的受力不同调整流动部并使其沿膝关节的内侧及其外侧的方向移动,进而能够实现自动平衡内外侧膝关节压力和软组织张力的作用。弹性结构2包括流动部,流动部能够沿膝关节的内侧及其外侧的方向移动,使膝关节衬垫系统在人体静载荷下表现出粘弹性特征,在受冲击载荷下(如跳跃)表现出超弹性特征,从而完全模仿出人体膝关节软骨和半月板的功能,具备平衡两侧关节压力和软组织张力的功能。本专利技术系统提供的膝关节衬垫系统,可以在生理活动下达到平衡状态。即,可以有效解决膝关节内外侧压力平衡和软组织平衡的难题,同时可以承受冲击载荷,达到更佳趋近自然膝关节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依据上述膝关节衬垫系统的原理,在小关节、踝关节和脊柱人工椎间盘设置衬垫系统。以脊柱人工椎间盘为例,脊柱人工椎间盘衬垫系统包括多节脊柱及弹性结构2。相邻两节脊柱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弹性结构2的容纳腔;弹性结构2包括能够沿椎间盘的两侧方向移动的流动部,流动部为流体介质或流固体介质。椎间盘的两侧方向为脊柱人工椎间盘安装于人体内后人体的两侧方向。也可以使流动部能够沿椎间盘的两侧方向移动的同时,也可以沿椎间盘的前后方向移动。椎间盘的前后方向为脊柱人工椎间盘安装于人体内后人体的前后方向。其中,流体介质可以为气体或液体,气体可以为空气或惰性气体等,液体可以为纯净水、生理盐水或关节液等。流固体介质可以为硅胶、凝胶或椎间盘髓核类似物等。本实施例中,弹性结构2还包括内阁囊;流动部位于内阁囊内。通过上述设置,有效避免了流动部外溢的情况。即,流动部包裹于内阁囊内,内阁囊的外部形状依据其内部的流动部流动而改变,从而实现了弹性结构2的结构调节。进一步地,内隔囊为渗透膜,流动部为流体介质;内隔囊在静载受力时缓慢释放出内在的流体介质;并且在静载去除时吸收外围流体介质。即,作为流体介质的流动部可以通过上述渗透膜。通过内隔囊在静载受力时缓慢释放出内在的流体介质,从而表现出粘弹性特征,通过内隔囊在静载去除时吸收外围流体介质,从而恢复至变形前的状态,进一步提高了在生理活动下的平衡状态。也可以将内隔囊设置为非渗透膜,通过采用柔软材料制作内隔囊,即可使得内隔囊的外部形状依据流动部的流动状态而变形。其中,内隔囊可以采用不具有弹性的柔软材料制作,使其外部形状完全依据流动部的流动状态而定。通过膝关节的内侧及其外侧的受力不同调整流动部,对内隔囊的形状进行调整。内隔囊也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柔性材料制作,使得内隔囊的外部形状依据流动部的流动状态及内隔囊的弹性力而定。通过膝关节的内侧及其外侧的受力不同调整流动部,并且,内隔囊对流动部具有一定的弹性约束力,综合作用下实现对内隔囊的形状进行调整。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内隔囊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内侧内隔囊及外侧内隔囊;内侧内隔囊设置于膝关节的内侧,外侧内隔囊设置于膝关节的外侧。当然,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内隔囊,使得多个内隔囊沿膝关节的内侧到膝关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膝关节衬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半月板及胫骨平台,还包括弹性结构;所述半月板与所述胫骨平台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弹性结构的容纳腔;/n所述弹性结构包括能够沿膝关节的内侧及其外侧的方向移动的流动部,所述流动部为流体介质或流固体介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膝关节衬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半月板及胫骨平台,还包括弹性结构;所述半月板与所述胫骨平台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弹性结构的容纳腔;
所述弹性结构包括能够沿膝关节的内侧及其外侧的方向移动的流动部,所述流动部为流体介质或流固体介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衬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还包括内阁囊;
所述流动部位于所述内阁囊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关节衬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隔囊为渗透膜,所述流动部为流体介质;
所述内隔囊在静载受力时缓慢释放出内在的流体介质;并且在静载去除时吸收外围流体介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关节衬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隔囊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内侧内隔囊及外侧内隔囊;
所述内侧内隔囊设置于所述膝关节的内侧,所述外侧内隔囊设置于所述膝关节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膝关节衬垫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内隔囊之间相互连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膝关节衬垫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内隔囊之间相互独立。


7.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膝关节衬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内隔囊的抗压强度大于所述外侧内隔囊的抗压强度;
和/或,所述内侧内隔囊的弹性大于所述外侧内隔囊的弹性;
和/或,所述内侧内隔囊的高度大于所述外侧内隔囊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膝关节衬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内隔囊与所述外侧内隔囊相同。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关节衬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杜芳陈夕辉黄朋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德骼拜尔外科植入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