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芳樟醇熏蒸抑制灰霉菌的草莓保鲜方法,该保鲜方法通过对采集后草莓进行灰霉菌接种,利用芳樟醇对灰霉菌线粒体功能的破坏从而展现的抑菌活性,采用低浓度的芳樟醇对草莓果实进行熏蒸,显著降低了灰霉菌的侵染能力,抑制了采后草莓灰霉病的发病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高效安全,操作简单,相比现行的采后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天然果实萜类挥发性物质芳樟醇对果实风味和外观品质无不利影响,高效,无残留、无公害,具有广阔的商业化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A new method of strawberry preservation using linalool fumigation to inhibit Botrytis cine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芳樟醇熏蒸抑制灰霉菌的草莓保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果蔬保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芳樟醇熏蒸抑制灰霉菌的草莓保鲜方法。
技术介绍
草莓果实营养丰富,然而作为一种质地柔软的水果,草莓果实在采后衰老速度和腐败的速率比一般水果要快,采后的草莓在成熟衰老过程中容易受到病原菌的感染,对果实的营养成分、风味、质地和颜色等都会有较大的影响,使得草莓果实的商品可接受度产生影响,同时缩短了草莓果实的货架期,一般草莓果实在低温(0℃)下货架期为15天左右,而在室温下(20–25℃)仅为3-4天。在众多病原菌中,灰霉菌(Botrytiscinerea)作为最常见的菌种,可以侵染多种果蔬。灰霉菌所引起的灰霉病是世界上十大果蔬病害之一,给果蔬行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草莓在田间和采后腐败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灰霉菌引起的,其中在采后阶段的腐败损耗严重时可以达到草莓总腐败损耗的90%以上,严重制约了草莓的货架期。为了减少草莓的田间损耗和延长草莓采后贮藏时间,一般会采用田间喷洒杀菌剂的方式来控制草莓灰霉病,其中苯胺嘧啶、嘧菌环胺、苯基吡咯等化学物质是目前被普遍使用的草莓抑菌剂。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果蔬等食品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农药残留问题得到重视,同时长期使用农药会提高病原菌的抵抗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开发新的安全、环保、高效的草莓灰霉病抑制方法,在有效抑制草莓灰霉病的同时还不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或潜在危害。目前,已有一些环境友好型的草莓采后保鲜方式被开发利用,包括利用天然产物进行果实涂膜保鲜,如壳聚糖涂膜等(Effectivenessofpostharvesttreatmentwithchitosanandotherresistanceinducersinthecontrolofstoragedecayofstrawberry.PostharvestBiologyandTechnology2002.75:24-27.),利用物理方式进行抑菌,如紫外线辐照,预热处理等(DarkperiodfollowingUV-Ctreatmentenhanceskillingofbotrytiscinereaconidiaandcontrolsgraymoldofstrawberries.Phytopathology2014.106(4):386-394.)。近年来研究发现,草莓果实中含有多种挥发性物质,这些挥发性物质不仅为果实提供特殊的香气风味,还参与到植物多种生理活动中,是植物与环境因子互作的重要化学素(Plantvolatilesandtheenvironment.Plant,CellandEnvironment2007.37(8):1905-1908.),在受到外界胁迫时,包括生物胁迫如病虫害和非生物胁迫如紫外辐照时,果实自身的挥发性物质会相应发生变化,这些挥发性物质作为植物特殊的信号分子,参与到植物与病原菌、植物与病虫害、以及植物与植物之间的互作当中。目前研究发现,当植物受到病虫害侵染时,其自身有一系列的挥发性物质含量会上调,如醛类、萜类挥发性物质(Inducedvolatilesinelicitor-treatedandriceblastfungus-inoculatedriceleaves.Bioscience,BiotechnologyandBiochemistry2002.66(12):2549-2559.),通过体外实验证明,这些挥发性物质具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草莓果实中含有接近300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酯类、醛类、醇类、萜类、酮类、呋喃类和含硫化合物,其中酯类、醛类和萜类含量最多,然而,虽然目前对果实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已有研究,但对于草莓果实各种挥发性物质具体的抗菌活性及机理并不清楚,芳樟醇是草莓中含量最高的萜类挥发性物质,在低计量时这种天然的挥发性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都是无害的,国外研究发现含氧单萜类物质具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Screeningofantifungalactivitiesof21oxygenatedmonoterpenesin-vitroasplantdiseasecontrolagents."AllelopathyJournal2007.19(2):373-392.),然而将芳樟醇运用到草莓抗病保鲜中的研究目前还没有。真菌的线粒体等膜系统为其提供生长及侵染所必须的能量,破坏灰霉菌的线粒体功能就可以有效的抑制其生理活动,从而达到抑菌的目的(EssentialoilfromChenopodiumambrosioidesandmaincomponents:activityagainstLeishmania,theirmitochondriaandothermicroorganisms.ExperimentalParasitology2014.136:20-26.),由于芳樟醇为小分子脂溶性挥发性物质,很容易穿透真菌的膜系统,因此可能对灰霉菌的线粒体膜电位等造成损伤,从而抑制其生长。公开号为108371187A中首次公开了草莓叶片中的芳樟醇和桃金娘烯醇这两种萜类挥发性物质能够抑制草莓球腔菌,尤其是草莓球腔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并通过利用该萜类挥发性物质熏蒸草莓球腔菌或草莓叶片的试验,证明了芳樟醇和桃金娘烯醇在有效抑制草莓球腔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中的作用,以及防治草莓蛇眼病中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芳樟醇熏蒸抑制灰霉菌的草莓保鲜方法,该保鲜方法是对采收后草莓进行芳樟醇熏蒸,降低了草莓灰霉病的发病率,延长了草莓的储藏时间,并且对果实外观和口感无显著影响。一种芳樟醇熏蒸抑制灰霉菌线粒体功能的草莓保鲜方法,包括:(1)选取成熟度为7-8成的草莓,消毒处理;(2)将消毒过的草莓进行灰霉菌接种;(3)将接种后的草莓放入密闭保鲜盒储存,并向保鲜盒中加入芳樟醇溶液;(4)对草莓果实进行熏蒸处理,并储藏。步骤(1)中,为了消除其他杂菌对于草莓的腐败作用,所述的消毒处理中,消毒液为0.5-5%的次氯酸钠水溶液,浸泡时间为5-10min后。步骤(2)中,为了达到有效的侵染并适当控制侵染进程以达到实验可观察的目的,每个保鲜盒中,所述接种灰霉菌量为每30个草莓果实接种1×104个mL–1的灰霉菌孢子悬液3-10μl。由于芳樟醇对灰霉菌线粒体功能具有破坏作用,为了抑制采后草莓灰霉病的发病率,采用低浓度的芳樟醇对草莓果实进行熏蒸,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保鲜盒中每30颗草莓中添加芳樟醇溶液的量为1-2毫升。由于芳樟醇为草莓果实中天然存在的含量最高的萜类挥发性物质,具有令人愉快的果香味,且在自然条件下芳樟醇在短时间挥发完全,为了尽可能的提高熏蒸效果,降低灰霉菌的活性,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熏蒸时间为2-24h,进一步优选为24h。为了体现芳樟醇熏蒸抑制灰霉菌线粒体功能的草莓保鲜方法在室温下的可行性,步骤(4)中,所述的熏蒸处理的条件为20℃-25℃,所述的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芳樟醇熏蒸抑制灰霉菌的草莓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1)选取成熟度为7-8成的草莓,消毒液浸泡处理;/n(2)将消毒过的草莓进行灰霉菌接种;/n(3)将接种后的草莓放入保鲜盒储存,并向保鲜盒中加入芳樟醇溶液;/n(4)对草莓果实进行熏蒸处理,并储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芳樟醇熏蒸抑制灰霉菌的草莓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选取成熟度为7-8成的草莓,消毒液浸泡处理;
(2)将消毒过的草莓进行灰霉菌接种;
(3)将接种后的草莓放入保鲜盒储存,并向保鲜盒中加入芳樟醇溶液;
(4)对草莓果实进行熏蒸处理,并储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莓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消毒液为0.5-5%的次氯酸钠水溶液;所述的浸泡时间为5-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莓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自生,徐艳群,李莉,林星宇,李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