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枝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808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修枝机,包括手柄组件、安装在所述手柄组件一端的动力机构以及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的刀条组件,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壳体组件、收容在壳体组件内的电机以及遮罩在所述电机外侧的罩壳,所述壳体组件的顶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罩壳的顶部封闭、底部设有通孔,以便外部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组件内部,并通过所述通孔进入由所述罩壳围设形成的电机室。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修枝机不仅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而且具有防水、防尘效果,能够在阴雨天和潮湿地区工作而不影响整机性能。

Pru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修枝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园林工具,尤其涉及一种修枝机。
技术介绍
电动修枝机是一种用于修剪各种矮树丛、树篱以及绿植等户外植物的装置。电动修枝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热量,不适合长时间连续工作,为此需要设计专门的通风结构为修枝机的电机、齿轮箱和PCB板进行散热和降温。但是,有时候工人为了赶工,电动修枝机可能会在雨天和潮湿地区使用,当修枝机在工作的时候遇到阴雨天气或者电动修枝机在潮湿地区使用时,雨水容易通过通风结构进入机器内部而使PCB板及电机等零部件出现短路或烧机等问题,这时就有可能影响工时,还有可能会增加成本,从而使得电动修枝机无法在阴天或下小雨天气使用。此外,修枝机使用时会产生木屑和灰尘,通风结构如果设计不好,木屑和灰尘就会通过通风结构进入修枝机内部,进而影响电机的工作。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通风结构提出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修枝机,该修枝机不仅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而且具有防水、防尘效果,能够在阴雨天和潮湿地区工作而不影响整机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修枝机,包括手柄组件、安装在所述手柄组件一端的动力机构以及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的刀条组件,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壳体组件、收容在壳体组件内的电机以及遮罩在所述电机外侧的罩壳,所述壳体组件的顶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罩壳的顶部封闭、底部设有通孔,以便外部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组件内部,并通过所述通孔进入由所述罩壳围设形成的电机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开设于所述罩壳的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电机为外转子电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下方的动力传输组件,所述动力传输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底部的底盖和收容在所述底盖内的风扇,所述风扇同轴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以在所述电机带动所述风扇转动时,排出所述电机室内的热气、带动外部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组件内部,并自所述通孔进入所述电机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盖形成有将风扇全包覆的鼓风室和位于鼓风室的底部并与外界相通的散热槽道,所述壳体组件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用于连通所述电机室与所述鼓风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盖的靠近刀条组件的一侧延伸形成有至少两个散热翼片,且相邻两个散热翼片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鼓风室由两个散热翼片围设形成,所述散热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鼓风室相通、另一端与外界相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传输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盖并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同轴套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且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组件包括遮盖在所述电机上方的顶盖,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顶盖的顶部,且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手柄组件一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罩壳收容在所述顶盖内,所述顶盖内部还形成有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罩壳之间的延伸壁,所述延伸壁自所述顶盖的内侧壁向下延伸;优选的,所述延伸壁自上而下延伸至所述罩壳的中间位置处且不与所述罩壳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壁与所述罩壳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内设置有过滤件,以在外部空气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气流通道时,过滤掉灰尘和水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顶盖下方的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开设有排泄口,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方向上,所述排泄口与所述进风口相互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修枝机通过在壳体组件的顶部开设进风口,同时将罩壳的顶部封闭、底部开设通孔,从而外部空气可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壳体组件内部,并通过所述通孔进入电机室内,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修枝机不仅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而且具有防水、防尘效果,能够在阴雨天和潮湿地区工作而不影响整机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修枝机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修枝机的分解图。图3是图2中手柄组件的分解图。图4是图2中刀条组件的分解图。图5是图2中动力机构的立体图。图6是图5所示动力机构的部分分解图。图7是图6中壳体组件的分解图。图8是图7所示壳体组件的另一角度分解图。图9是图5所示动力机构的剖视图。图10是图6中动力传输组件的分解图。图11是图10中底盖的分解图。图12是图10所示动力传输组件与刀条组件相配合时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修枝机100,包括手柄组件10、安装在所述手柄组件10一端的动力机构20以及与所述动力机构20相连的刀条组件30。请参阅图2与图3所示,所述手柄组件10包括主手柄11、副手柄12及防护板13,所述主手柄11为具有腔体的可握持的把手结构,主刀开关、调速开关等均设置在所述主手柄11上,以便用户操作。所述主手柄11与副手柄12分别设置在动力机构20的两端,且所述副手柄12靠近刀条组件30设置,便于用户握持和安全启动防护。所述防护板13与副手柄12一体设置,以起到防护的作用。请参阅图2与图4所示,所述刀条组件30包括一对剪切刀片31和防护装饰板32,一对剪切刀片31可拆卸的与所述动力机构20滑动设置,以由动力机构20驱动进行剪切作业;所述防护装饰板32固定设置在所述剪切刀片31的中间位置处,并位于一对剪切刀片31的上方。因手柄组件10和刀条组件30均属于现有结构,故此处不再详细描述,以下说明书部分将对动力机构20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5至图12并结合图2所示,所述动力机构20包括壳体组件21、收容在壳体组件21内的电机22、遮罩在所述电机22外侧的罩壳24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21下方的动力传输组件23。所述罩壳24内围设形成有供收容所述电机22的电机室240,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22优选为外转子电机。所述壳体组件21包括遮盖在所述电机22上方的顶盖211和位于所述顶盖211下方的支架212。所述顶盖211的顶部开设有进风口2110,所述进风口2110开设于所述顶盖211的后壁顶部,并使得所述进风口2110朝向所述手柄组件10一侧开口,从而外部空气可以通过该进风口2110进入顶盖211内部。当然,所述进风口2110也可开设在顶盖211的其它侧壁顶部,或者顶盖211的侧壁顶部和后壁顶部均开设有进风口2110,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于此不予限制。所述罩壳24收容在所述顶盖211内,并位于所述进风口2110的旁侧,所述顶盖211内部还形成有位于所述进风口2110与所述罩壳24之间的延伸壁25,且所述延伸壁25自所述顶盖211的内侧壁垂直向下延伸;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壁25自上而下延伸至所述罩壳24的中间位置处且不与所述罩壳24接触;也就是说,所述延伸壁25自所述顶盖211的内侧壁垂直向下延伸至罩壳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修枝机,包括手柄组件、安装在所述手柄组件一端的动力机构以及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的刀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壳体组件、收容在壳体组件内的电机以及遮罩在所述电机外侧的罩壳,所述壳体组件的顶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罩壳的顶部封闭、底部设有通孔,以便外部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组件内部,并通过所述通孔进入由所述罩壳围设形成的电机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修枝机,包括手柄组件、安装在所述手柄组件一端的动力机构以及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的刀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壳体组件、收容在壳体组件内的电机以及遮罩在所述电机外侧的罩壳,所述壳体组件的顶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罩壳的顶部封闭、底部设有通孔,以便外部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组件内部,并通过所述通孔进入由所述罩壳围设形成的电机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开设于所述罩壳的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电机为外转子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下方的动力传输组件,所述动力传输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底部的底盖和收容在所述底盖内的风扇,所述风扇同轴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以在所述电机带动所述风扇转动时,排出所述电机室内的热气、带动外部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组件内部,并自所述通孔进入所述电机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修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形成有将风扇全包覆的鼓风室和位于鼓风室的底部并与外界相通的散热槽道,所述壳体组件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用于连通所述电机室与所述鼓风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的靠近刀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夏子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格力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