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光伏连接器端子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655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合一光伏连接器端子组件,包括公端端子单元和母端端子单元,该公端端子单元包括公端端子主体、该母端端子单元包括母端端子主体,该公端端子主体采用金属板材通过冲压卷制的方式形成,该公端端子主体的右部设有环形的卡槽,该卡槽内套设有止退圈,该止退圈的侧壁上设有内端靠左、外端靠右的公端止退弹片;该母端端子主体采用金属板材通过冲压卷制的方式形成,该母端端子主体的外部套设有护套,该护套的左部侧壁上设有内端靠右、外端靠左的母端止退弹片;该公端端子主体和该止退圈通过二合一冲压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完成;该母端端子主体和该护套通过二合一冲压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完成。优点是:组装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制备。

Two in one photovoltaic connector terminal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合一光伏连接器端子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组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二合一光伏连接器端子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光伏连接器的公、母端子多为冲压包圆成形结构,且母端子内部组装导电内网作为导电传输介质,公端子插入时与导电内网接触,同时压迫导电内网,导电内网与负极端子内壁接触,从而实现电源传输。然而,介质传递增加了接触的不可靠性,若接触不良可能带来局部温升过高,造成连接器绝缘零件烧坏,甚至造成连接器烧毁,电站发电损失。同时,介质传递增加了接触触抗,进而增加了发电损耗,减少了功率输出,从而影响电站的整体装机容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合一光伏连接器端子组件,它具有组装简单、成本较低,且使用寿命较长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二合一光伏连接器端子组件,包括公端端子单元和母端端子单元,其中,该公端端子单元包括公端端子主体、该母端端子单元包括母端端子主体,所述公端端子主体采用金属板材通过冲压卷制的方式形成,同时,该公端端子主体的右部设有环形的卡槽,该卡槽内套设有止退圈,该止退圈的侧壁上设有内端靠左、外端靠右的公端止退弹片,且该公端端子主体的右端形成有断面呈“U”字形的公端铆杯;所述母端端子主体采用金属板材通过冲压卷制的方式形成,同时,该母端端子主体的外部套设有护套,该护套采用金属板材通过冲压卷制的方式形成,且该护套的左部侧壁上设有内端靠右、外端靠左的母端止退弹片;以及该公端端子主体和该止退圈通过二合一冲压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完成,且冲压完成后通过激光焊点予以加固;该母端端子主体和该护套通过二合一冲压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完成,且冲压完成后通过激光焊点予以加固。所述卡槽内设有定位口,该止退圈上设有和定位口相配的定位扣。所述母端端子主体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孔,该护套的内壁上对应的设置有定位块,定位块卡在相应的定位孔内。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组装简单、成本较低,且易于制备。本专利技术的二合一光伏连接器端子组件的公、母端子均采用二合一冲压一体成形组合结构,母端子外部还通过后激光焊加工补强工艺的方式套设有护套,母端端子的止退结构成型在护套上。如此,不仅是结构较为紧凑,且降低了制备难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二合一光伏连接器端子组件的部分部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止退圈的立体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二合一光伏连接器端子组件的部分部件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护套的立体图。图中:10、公端端子单元,11、公端端子主体,111、卡槽,1111、定位口,112、公端铆杯,12,止退圈,121、公端止退弹片,122、定位扣;20、母端端子单元,21、母端端子主体,211、导电接触区,2111、条形孔,2112、内弹片,212、母端铆杯,213、定位孔,22、护套,221、母端止退弹片,222、外弹片,2221、开放式外弹片,2222、封闭式外弹片,223、定位块。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见图1至图5所示:二合一光伏连接器端子组件,包括公端端子单元10和母端端子单元20。其中,该公端端子单元10包括公端端子主体11、该母端端子单元20包括母端端子主体21。图1中,位于右方的为公端端子单元10,位于左方的为母端端子单元20。具体而言:该公端端子主体11采用金属板材通过冲压卷制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该公端端子主体11具有薄壁空心结构。同时,该公端端子主体11的右部设有环形的卡槽111,该卡槽111内套设有止退圈12,该止退圈12的侧壁上设有内端靠左、外端靠右的公端止退弹片121。所谓内端,指的是靠近该止退圈12的轴心线位置的一端,反之,远离该止退圈12的轴心线位置的一端为外端。该公端端子主体11的右端形成有断面呈“U”字形的公端铆杯112,该公端铆杯112用于连接线缆。该公端端子主体11与该止退圈12最好通过二合一冲压一体成型加工完成。即,将制备该公端端子主体11的板材和制备该止退圈12的板材叠合在一起,然后通过模具共同冲压后,该止退圈12直接套设在该公端端子主体11的外部。之后,为了使二者结合的更加紧密,再通过激光焊点将该公端端子主体11与该止退圈12点焊连接。该母端端子主体21采用金属板材通过冲压卷制的方式形成。同理,该母端端子主体21具有薄壁空心结构,且为了该公端端子主体11的插入,该母端端子主体21的右部必然开口。同时,该母端端子主体21的右部设有导电接触区211。该导电接触区211的中部的直径小于该导电接触区211的两端的直径从而形成内凹状。也就是说,该导电接触区211的纵截面呈中间细的腰鼓形。该导电接触区211处形成有若干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延伸的条形孔2111。条形孔2111一般不少于3个。条形孔2111内设有弧形的内弹片2112。该母端端子主体21的左端形成有断面呈“U”字形的母端铆杯212,该母端铆杯212用于连接线缆。该母端端子主体21的外部套设有护套22。该护套22可以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在该母端端子主体21的外部,且之后可以通过激光点焊的方式加强固定。该护套22采用金属板材通过冲压卷制的方式形成。即,该护套22同样是空心薄壁结构。本实施例中,该母端端子主体21和该护套22最好同样通过二合一冲压一体成型加工的方式完成。即,将制备该母端端子主体21的板材和制备该护套22的板材叠合在一起,采用模具共同冲压后,使该护套22直接套设在该母端端子主体21的外部。之后,亦可通过激光焊点将该母端端子主体21和该护套22点焊连接,以使二者结合的更为紧密。该护套22的左部侧壁上设有内端靠右、外端靠左的母端止退弹片221。同样,所谓内端指的是靠近该护套22的轴心线位置的一端,反之,远离该护套22的轴心线位置的一端为外端。该护套22的右部侧壁上设有若干弧形的外弹片222,外弹片222和内弹片2112两两对应。即,在组装到位后,外弹片222和内弹片2112的位置两两重叠,或者说,外弹片222顶在相应的内弹片2112的外侧,以使内弹片2112不易产生永久变形。在使用时,该公端端子主体11的左部从右向左的插入该母端端子主体21的内部,且内弹片2112的中部处于弯折状态从而紧密的挤压在该公端端子主体11的侧壁上,使该公端端子主体11和该母端端子主体21实现良好的电接触。优化的:外弹片222包括开放式外弹片2221和封闭式外弹片2222,且开放式外弹片2221和封闭式外弹片2222相邻设置。即,相邻的2个开放式外弹片2221之间具有1个封闭式外弹片2222,且相邻的2个封闭式外弹片2222之间具有1个开放式外弹片2221。所谓开放式外弹片2221指的是与本体有断开对插时可动可下压弹片;所谓封闭式外弹片2222指的是弹片与本体未断开连在一起,在对插时,只有中部凹陷处可受力。这样,这种封闭结合开放结构的弹片结构设计,对插时形成多点接触,接触更加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二合一光伏连接器端子组件,包括公端端子单元(10)和母端端子单元(20),其中,该公端端子单元(10)包括公端端子主体(11)、该母端端子单元(20)包括母端端子主体(21),其特征在于:/n所述公端端子主体(11)采用金属板材通过冲压卷制的方式形成,同时,该公端端子主体(11)的右部设有环形的卡槽(111),该卡槽(111)内套设有止退圈(12),该止退圈(12)的侧壁上设有内端靠左、外端靠右的公端止退弹片(121),且该公端端子主体(11)的右端形成有断面呈“U”字形的公端铆杯(112);/n所述母端端子主体(21)采用金属板材通过冲压卷制的方式形成,同时,该母端端子主体(21)的外部套设有护套(22),该护套(22)采用金属板材通过冲压卷制的方式形成,且该护套(22)的左部侧壁上设有内端靠右、外端靠左的母端止退弹片(221);以及/n该公端端子主体(11)与该止退圈(12)通过二合一冲压一体成型加工完成,且通过激光焊点将该公端端子主体(11)与该止退圈(12)点焊连接;/n该母端端子主体(21)和该护套(22)通过二合一冲压一体成型加工的方式完成,且通过激光焊点将该母端端子主体(21)和该护套(22)点焊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二合一光伏连接器端子组件,包括公端端子单元(10)和母端端子单元(20),其中,该公端端子单元(10)包括公端端子主体(11)、该母端端子单元(20)包括母端端子主体(21),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端端子主体(11)采用金属板材通过冲压卷制的方式形成,同时,该公端端子主体(11)的右部设有环形的卡槽(111),该卡槽(111)内套设有止退圈(12),该止退圈(12)的侧壁上设有内端靠左、外端靠右的公端止退弹片(121),且该公端端子主体(11)的右端形成有断面呈“U”字形的公端铆杯(112);
所述母端端子主体(21)采用金属板材通过冲压卷制的方式形成,同时,该母端端子主体(21)的外部套设有护套(22),该护套(22)采用金属板材通过冲压卷制的方式形成,且该护套(22)的左部侧壁上设有内端靠右、外端靠左的母端止退弹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龙周德全祝菊芬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晶科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