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扁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59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强度扁电缆,其包括扁电缆本体,扁电缆本体内设三线芯,各线芯包括导电线芯、设置于导电线芯外部的绝缘层、设于绝缘层外部的碳纤维布层,护套具有半圆形的左端部和半圆形的右端部,其还包括:对称设置于第二线芯上部和下部的第二上保护层、第二下保护层;对称设置于第一线芯上部和下部的第一上保护层、第一下保护层,第一上保护层、第一下保护层的左端部设置有位于左端部内的左半圆形保护层;对称设置于第三线芯上部和下部的第三上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第三上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的右端部设置有位于右端部内的右半圆形保护层;电缆内设置有端部加强筋和中间加强筋。该电缆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High strength flat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度扁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扁电缆。
技术介绍
现有扁电缆通常应用于电梯等行业,扁电缆最外层通常采用一个护套对内部结构进行保护,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扁电缆被划破的问题,直至损坏内部的线芯,其严重影响到扁电缆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扁电缆,其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强度扁电缆,其包括扁电缆本体,扁电缆本体内设自左向右等间距布置的第一线芯、第二线芯、第三线芯,各线芯包括导电线芯、设置于导电线芯外部的绝缘层,绝缘层外部设置有碳纤维布层,三线芯外部设置有扁平的护套,护套具有半圆形的左端部和半圆形的右端部,其还包括:对称设置于第二线芯上部和下部的第二上保护层、第二下保护层,第二上保护层、第二下保护层位于护套中;对称设置于第一线芯上部和下部的第一上保护层、第一下保护层,第一上保护层、第一下保护层位于护套中,第一上保护层、第一下保护层的左端部设置有位于左端部内的左半圆形保护层;对称设置于第三线芯上部和下部的第三上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第三上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位于护套中,第三上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的右端部设置有位于右端部内的右半圆形保护层;左端部设置有左端部加强筋,右端部设置有右端部加强筋,第一上保护层、第二上保护层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左上中间加强筋,第二上保护层和第三上保护层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右上中间加强筋,第一下保护层、第二下保护层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左下中间加强筋,第二下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右下中间加强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高强度扁电缆通过对各线芯布置相应的保护层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电缆整体的结构强度,并且,通过在线芯布置的保护层可以避免电缆表面出现划伤的情况下进一步让尖锐物体破坏内部线芯,由于内部的多个位置布设加强筋,让整个电缆的强度有效的得到提升。进一步,第一上保护层、第二上保护层、第三上保护层共轴布置。进一步,第一下保护层、第二下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共轴布置。进一步,第一上保护层右端部和第一下保护层右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一竖向连接体。进一步,第二上保护层左端部和第二下保护层左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左竖向连接体。进一步,第二上保护层右端部和第二下保护层右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右竖向连接体。进一步,第三上保护层左端部和第三下保护层左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三竖向连接体。进一步,第一上保护层、第一下保护层、第二上保护层、第二下保护层、第三上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左半圆形保护层、右半圆形保护层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高强度扁电缆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中高强度扁电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术,而仍然实现本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参见图1,一种高强度扁电缆,其包括扁电缆本体,扁电缆本体内设自左向右等间距布置的第一线芯a、第二线芯b、第三线芯c,各线芯包括导电线芯1、设置于导电线芯外部的绝缘层2,绝缘层外部设置有碳纤维布层3,而碳纤维布层的表面为粗糙面,这样可以提高自身与相邻结构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相对结构的稳定性,三线芯外部设置有扁平的护套4,护套具有半圆形的左端部和半圆形的右端部。继续见图1,高强度扁电缆还包括对称(对称轴为电缆横向轴线O)设置于第二线芯上部和下部的第二上保护层5、第二下保护层6。第二上保护层、第二下保护层位于护套中,第二上保护层、第二下保护层离电缆的表面距离为3-5mm,如无特别说明,下文的保护层与之同理。对称(对称轴为电缆横向轴线O)设置于第一线芯上部和下部的第一上保护层7、第一下保护层8,第一上保护层、第一下保护层位于护套中,第一上保护层、第一下保护层的左端部设置有位于左端部内的左半圆形保护层11,左半圆形保护层可以与第一上保护层7、第一下保护层8为一体式结构。对称(对称轴为电缆横向轴线O)设置于第三线芯上部和下部的第三上保护层9、第三下保护层10,第三上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位于护套中,第三上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的右端部设置有位于右端部内的右半圆形保护层12,右半圆形保护层与第三上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为一体式结构。左端部设置有左端部加强筋13,右端部设置有右端部加强筋14,这两个端部加强筋可以强化电缆的端部结构强度,第一上保护层、第二上保护层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左上中间加强筋15,第二上保护层和第三上保护层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右上中间加强筋16,第一下保护层、第二下保护层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左下中间加强筋17,第二下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右下中间加强筋18。通过在相邻保护层的间隙设置加强筋,既可以强化电缆中间段的结构强度,也不妨碍电缆中间位置在间隙处可以发生略微形变的效果。该高强度扁电缆通过对各线芯布置相应的保护层而可以有效的提高电缆整体的结构强度,通过在线芯布置的保护层可以避免电缆表面出现划伤的情况下进一步让尖锐物体破坏内部线芯,由于在端部和中间位置都布设加强筋,让整个电缆的强度有效的得到提升。从图1可以看出,第一上保护层、第二上保护层、第三上保护层共轴布置,即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该结构可以保证保护层对电缆的保护效果,避免保护层与电缆表面距离不一而造成埋深较大的保护层还未出现破损而埋深较浅的保护层出现破损。同理,第一下保护层、第二下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共轴布置。该实施例的加强筋包括但不仅限于钢丝、碳纤维结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上保护层与下保护层通过连接体连为一体结构。具体地讲,参见图2,第一上保护层右端部和第一下保护层右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一竖向连接体19与第一上保护层、第一下保护层之间设置有倒角结构,倒角结构为直角倒角,当然,也可以采用弧形倒角,通过倒角结构,可以避让处相邻结构层之间的结构加强筋安装位。继续参见图2,第二上保护层5左端部和第二下保护层6左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左竖向连接体20,该第二左竖向连接体20与第二上保护层、第一下保护层之间设置有倒角结构,例如直角倒角结构,这里在第一竖向连接体、第二竖向连接体的端部(上下端部)形成了一个Y型结构加强筋安装空间,结构加强筋布置于该空间内。继续见图2,第二上保护层5右端部和第二下保护层6右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右竖向连接体21,第二右竖向连接体与第二上保护层、第二下保护层之间设置有倒角结构,例如直角倒角。而第三上保护层左端部和第三下保护层左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三竖向连接体22,第三竖向连接体与第三上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之间设置有倒角结构,例如直角倒角,这里的第二右竖向连接体21、第三竖向连接体22的端部(上下端部)形成了一个Y型结构加强筋安装空间,结构加强筋布置于该空间内。需要指出的是,第一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扁电缆,其包括扁电缆本体,扁电缆本体内设自左向右等间距布置的第一线芯、第二线芯、第三线芯,各线芯包括导电线芯、设置于导电线芯外部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部设置有碳纤维布层,三线芯外部设置有扁平的护套,所述护套具有半圆形的左端部和半圆形的右端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线芯上部和下部的第二上保护层、第二下保护层,所述第二上保护层、第二下保护层位于护套中;/n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芯上部和下部的第一上保护层、第一下保护层,所述第一上保护层、第一下保护层位于护套中,所述第一上保护层、第一下保护层的左端部设置有位于左端部内的左半圆形保护层;/n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三线芯上部和下部的第三上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所述第三上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位于护套中,所述第三上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的右端部设置有位于右端部内的右半圆形保护层;/n所述左端部设置有左端部加强筋,所述右端部设置有右端部加强筋,所述第一上保护层、第二上保护层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左上中间加强筋,所述第二上保护层和第三上保护层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右上中间加强筋,所述第一下保护层、第二下保护层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左下中间加强筋,所述第二下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右下中间加强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扁电缆,其包括扁电缆本体,扁电缆本体内设自左向右等间距布置的第一线芯、第二线芯、第三线芯,各线芯包括导电线芯、设置于导电线芯外部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部设置有碳纤维布层,三线芯外部设置有扁平的护套,所述护套具有半圆形的左端部和半圆形的右端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线芯上部和下部的第二上保护层、第二下保护层,所述第二上保护层、第二下保护层位于护套中;
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芯上部和下部的第一上保护层、第一下保护层,所述第一上保护层、第一下保护层位于护套中,所述第一上保护层、第一下保护层的左端部设置有位于左端部内的左半圆形保护层;
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三线芯上部和下部的第三上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所述第三上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位于护套中,所述第三上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的右端部设置有位于右端部内的右半圆形保护层;
所述左端部设置有左端部加强筋,所述右端部设置有右端部加强筋,所述第一上保护层、第二上保护层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左上中间加强筋,所述第二上保护层和第三上保护层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右上中间加强筋,所述第一下保护层、第二下保护层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左下中间加强筋,所述第二下保护层、第三下保护层之间的间隙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秋郑光磊戴玲佩戴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嘉泽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