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失重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424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3:4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失重称,涉及物料处理领域。失重称包括料斗、脱气装置、称体和重力传感器。脱气装置包括过滤筒和反吹装置。过滤筒连接于料斗的上端,反吹装置部分容纳于过滤筒内。反吹装置被配置为将过滤筒上附着的粉尘吹回料斗内。称体与料斗连接。重力传感器与称体连接,重力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料斗、脱气装置、称体和容纳于料斗内的物料的总重量。该失重称的排气系统分离后的粉尘能够留在生产装置再利用,失重称精度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失重称
本申请涉及物料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失重称。
技术介绍
失重称在补料和卸料的过程中产生粉尘气流,粉尘气流需要将粉尘与气流分离,将空气排入大气,相关技术中的排气系统分离后的粉尘不能留在生产装置再利用,导致失重称的精度下降。申请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在于:排气系统分离后的粉尘不能留在生产装置再利用,失重称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失重称,其旨在改善相关技术中失重称的排气系统分离后的粉尘不能留在生产装置再利用,失重称精度较低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失重称,该失重称包括料斗、脱气装置、称体和重力传感器。脱气装置包括过滤筒和反吹装置。过滤筒连接于料斗的上端,反吹装置部分容纳于过滤筒内。反吹装置被配置为将过滤筒上附着的粉尘吹回料斗内。称体与料斗连接。重力传感器与称体连接,重力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料斗、脱气装置、称体和容纳于料斗内的物料的总重量。通过设置脱气装置,用过滤筒将粉尘与空气分离,用反吹装置将附着于过滤筒上的粉尘重新吹回到料斗内,使得分离后的粉尘能够留在生产装置中,能够被再度利用,进而能够提高重力传感器所测得数据的精度,提高失重称的精度。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失重称包括均压管,均压管连通料斗的上端和下端。通过设置均压管,将料斗的上端和下端连通,平衡料斗内上下两端的气压,避免了因料斗上下两端压差而引起的失重称的精度误差,提高了失重称的精度。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均压管与料斗的下端倾斜地连接。均压管位于料斗的下端的斜上方,以防止料斗内的物料进入均压管。通过将均压管与料斗的下端倾斜地连接,并且均压管位于料斗下端的斜上方,能够防止料斗内的物料进入均压管。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料斗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开设于料斗的上端,出料口开设于料斗的下端。失重称包括打散机构,打散机构设置于料斗内。进料口、打散机构和出料口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通过设置打散装置将物料打散,防止物料结块。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打散机构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一转动轴,第一叶片和第一转动轴传动连接。第一叶片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一端与第一转动轴连接,第一段的另一端与第二段的一端连接,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具有夹角。通过将第一叶片与第一转动轴连接,使得第一转动轴带动第一叶片转动以打散物料。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存在夹角,能够很好的汇聚和打散物料。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失重称包括均匀机构,均匀机构设置于料斗内。进料口、打散机构、均匀机构和出料口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通过设置均匀机构,使得打散机构打散的物料经过均匀机构,保证出料均匀。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均匀机构包括均压板、受盘和叶轮。均压板与受盘围成容纳空间,叶轮容纳于容纳空间内,容纳空间具有开口,叶轮能够推动物料经开口流出。通过设置均压板,使得物料能够进入容纳空间内,通过设置叶轮依次将物料推送至出料位置,使得物料流出的流出量较为均匀。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受盘包括底壁和周壁,底壁与周壁连接,周壁设置有供物料流出的开口。通过将开口设置于周壁上,限制了物料的流出速度。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脱气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过滤筒容纳于壳体内且与壳体连接。过滤筒分隔进气端和出气端,进气端与料斗可拆卸地连接。出气端被用于排出空气,壳体与反吹装置连接。通过设置过滤筒,将进气端和出气端分隔,使得物料必须经过过滤筒的过滤,物料与空气分离后,附着在过滤筒上。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脱气装置包括遮蔽件,遮蔽件包括连接部和遮蔽部,连接部与出气端连接。遮蔽部与出气端之间具有间隙,遮蔽部遮蔽出气端。通过设置遮蔽件来遮蔽出气端,避免了杂质进入过滤筒中影响失重称的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失重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打散机构和均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Ⅲ位置的放大图。图标:10-失重称;100-料斗;110-进料口;120-出料口;200-脱气装置;210-过滤筒;220-反吹装置;230-遮蔽件;240-壳体;241-进气端;242-出气端;300-支撑座;310-称体;320-底座;400-重力传感器;500-均压管;600-打散机构;610-第一转动轴;620-第一叶片;621-第一段;622-第二段;700-均匀机构;710-均压板;720-叶轮;730-受盘;800-观察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失重称在补料和卸料的过程中产生粉尘气流,粉尘气流需要将粉尘与气流分离,将空气排入大气,相关技术中的排气系统分离后的粉尘不能留在生产装置再利用,导致失重称的精度下降。申请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在于:排气系统分离后的粉尘不能留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失重称,其特征在于,所述失重称包括:/n料斗;/n脱气装置,所述脱气装置包括过滤筒和反吹装置,所述过滤筒连接于所述料斗的上端,所述反吹装置部分容纳于所述过滤筒内,所述反吹装置被配置为将所述过滤筒上附着的粉尘吹回所述料斗内;/n称体,所述称体与所述料斗连接;以及/n重力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与所述称体连接,所述重力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料斗、所述脱气装置、所述称体和容纳于所述料斗内的物料的总重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失重称,其特征在于,所述失重称包括:
料斗;
脱气装置,所述脱气装置包括过滤筒和反吹装置,所述过滤筒连接于所述料斗的上端,所述反吹装置部分容纳于所述过滤筒内,所述反吹装置被配置为将所述过滤筒上附着的粉尘吹回所述料斗内;
称体,所述称体与所述料斗连接;以及
重力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与所述称体连接,所述重力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料斗、所述脱气装置、所述称体和容纳于所述料斗内的物料的总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失重称,其特征在于,所述失重称包括均压管,所述均压管连通所述料斗的上端和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失重称,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管与所述料斗的下端倾斜地连接,所述均压管位于所述料斗的下端的斜上方,以防止所述料斗内的物料进入所述均压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失重称,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开设于所述料斗的上端,所述出料口开设于所述料斗的下端,所述失重称包括打散机构,所述打散机构设置于所述料斗内,所述进料口、所述打散机构和所述出料口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失重称,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散机构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一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叶片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燕山粉研精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