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辅热式供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032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3:29
一种太阳能辅热式供暖装置,包括加热部、蓄热水箱、散热器、电加热器和介质管路;介质管路包括介质管件、循环泵、进液阀和出液阀,介质管件内部充有超导液;加热部包括集热管、速热传导体和铝翅片,集热管的内部设置有速热传导体,速热传导体一端设置在集热管的底端,另一端伸出集热管管口并伸入至介质管件的内部,速热传导体的表面设置有铝翅片,速热传导体与铝翅片焊接;出液阀与蓄热水箱的进液端连接,蓄热水箱的出液端与散热器的进液端连接,散热器的出液端与进液阀连接,在散热器的框架上设置有电加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改良解决了太阳能供热系统的技术缺陷,同时实现即时加热,设置的蓄热水箱供夜间或者阴雨天气继续使用。

A solar assisted he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辅热式供暖装置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暖气
,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太阳能辅热式供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家庭式太阳能取暖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家庭式太阳能取暖主要是通过水暖,利用水循环形成室内温差,热循环使室内温度上升。市场上太阳能集热器主要采用全真空玻璃集热管式,基本结构是在玻璃集热管的内部,插入一根圆柱形金属热管,集热材料吸附的热量通过圆柱形金属热管传递给循环水,从而热水循环到室内进行供暖。现有专利针对提高导热或者储能储热提供了方案,但是都是基于在真空玻璃管内的水循环而提出的改良,在这种结构连接方式下,当其中一个真空玻璃集热管破损,太阳能供暖系统将不能继续使用,严重影响居民取暖。因此需要一种技术解决供暖存在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辅热式供暖装置,解决了现有供暖存在的缺陷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太阳能辅热式供暖装置,包括加热部、蓄热水箱、散热器、电加热器和介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管路包括介质管件、循环泵、进液阀和出液阀,介质管件内部充有超导液;所述加热部包括集热管、速热传导体和铝翅片,集热管为密封的圆柱体真空玻璃管,集热管的内部设置有贯穿集热管的速热传导体,速热传导体的一端设置在集热管的底端,速热传导体的另一端伸出集热管的管口,速热传导体伸入至介质管件的内部,速热传导体的表面设置有铝翅片,速热传导体预留通孔,铝翅片与速热传导体通过通孔接触,出液阀通过介质管件与蓄热水箱的进液端连接,蓄热水箱的出液端通过介质管件与循环泵的进液口相连接,循环泵的出液口通过介质管件与散热器的进液端相连接,散热器的出液端通过介质管件与加热部的进液阀连接,散热器的下部设置有电加热器,电加热器与散热器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所述介质管件直径为10-12毫米的金属管。所述电加热器,包括发热元件、肋片、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通入散热器的介质管件的下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出线端与控制器输入端连接,控制器设置在散热器的框架上,发热元件的上面设置有肋片,肋片的一端与发热元件螺栓连接,肋片的另一端与介质管件的管壁接触,所述速热传导体为金刚石/金属基高导热复合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种结构的集热管内不再注入液体介质,将对液体的加热引至介质管件集中加热,通过设计改良,将集热管中的速热传导体的一端伸入至介质管件中,速热传导体将热量传递给介质管件中的超导液,这种设计解决了因真空集热管其中一个破损导致整个太阳能供热系统不能继续使用的技术缺陷,又借助速热传导体和超导液体能够快速传递热量,缩短室内升温所需的时间;通过速热传导体上面设置的铝翅片能够加强导热功能,再结合采用直径为10-12毫米的介质管件,实现导热同步,即时加热的效果;设置的蓄热水箱还可以将加热的水储存,供夜间或者阴雨天气继续使用供暖;同时,散热器内设置了电加热器,当采用阳光光照不充足或者连续阴雨天气,储热装置的热量不满足使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低于30度,将自动启动电加热器,实现不间断群暖。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电加热器的内接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集热管,2、速热传导体,3、铝翅片,4、介质管件,5、蓄热水箱,6、散热装置、7、电加热器,8、循环泵,71、发热元件,72、肋片,73、温度传感器,74、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太阳能辅热式供暖装置,包括加热部、蓄热水箱5、散热器6、电加热器7和介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管路包括介质管件4、循环泵8、进液阀和出液阀,介质管件4折弯成介质可循环的管道,介质管件4内部充有超导液;所述加热部包括集热管1、速热传导体2和铝翅片3,集热管1为密封的圆柱体真空玻璃管,集热管1的内部设置有贯穿集热管的速热传导体2,速热传导体2的一端设置在集热管1的底端,速热传导体2的另一端伸出集热管1的管口,速热传导体2伸入至介质管件4的内部,速热传导体2的表面设置有铝翅片3,速热传导体2预留通孔,铝翅片3与速热传导体2通过通孔接触;出液阀通过介质管件4与蓄热水箱5的进液端连接,蓄热水箱5的出液端通过介质管件4与循环泵8进液口相连,循环泵8的出液口与散热器6的进液端相连接,散热器6的出液端通过介质管件4与加热部的进液阀连接,在散热器6的下边框架设置有电加热器7,电加热器7与散热器6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优选地,所述介质管件4直径为10-12毫米的金属管,集热管1内的速热传导体2伸入至介质管件4内,将热量传递至介质管件4内的超导液,选取的介质管件4直径不超过12毫米是为了能够实现瞬时加热超导液,同时直径不低于10毫米是为了保证超导液循环至散热器6的热量。优选地,所述电加热器7,包括发热元件71、肋片72、温度传感器73和控制器74,通入散热器6的介质管件4的下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3,温度传感器的出线端73与控制器74输入端连接,控制器74设置在散热器的框架上,发热元件71的上面设置有肋片72,肋片72的一端与发热元件71焊接,肋片72的另一端与介质管件4的管壁接触,速热传导2体预留通孔,铝翅片3与速热传导体2通过通孔接触,当温度传感器73检测到水管附近温度30度,所连接的控制器启动电加热,关闭介质管路的循环泵、进液阀和出液阀,电加热器工作。优选地,所述速热传导体为金刚石/金属基高导热复合材料。本技术这种结构的集热管内不再注入液体介质,将对液体的加热引至介质管件集中加热,通过设计改良,将集热管中的速热传导体的一端伸入至介质管件中,速热传导体将热量传递给介质管件中的超导体液,这种设计解决了因真空集热管其中一个破损导致整个供热装置不能使用的技术缺陷,超导液又能够快速传递热量,缩短室内升温所需的时间;通过速热传导体上面设置的铝翅片能够加强导热功能,再结合采用直径为10-12毫米的介质管件,实现导热同步,即时加热的效果;设置的蓄热水箱还可以将加热的水储存,供夜间或者阴雨天气继续使用供暖;同时,散热器内设置了电加热器,当采用阳光光照不充足或者连续阴雨天气,储热装置的热量不满足使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低于30度,将自动启动电加热器,实现不间断群暖。利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辅热式供暖装置,包括加热部、蓄热水箱(5)、散热器(6)、电加热器(7)和介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管路包括介质管件(4)、循环泵(8)、进液阀和出液阀,介质管件(4)内部充有超导液;所述加热部包括集热管(1)、速热传导体(2)和铝翅片(3),集热管(1)为密封的圆柱体真空玻璃管,集热管(1)的内部设置有贯穿集热管的速热传导体(2),速热传导体(2)的一端设置在集热管(1)的底端,速热传导体(2)的另一端伸出集热管(1)的管口,速热传导体(2)伸入至介质管件(4)的内部,速热传导体(2)的表面设置有铝翅片(3),速热传导体(2)预留通孔,铝翅片(3)与速热传导体(2)通过通孔接触,出液阀通过介质管件(4)与蓄热水箱(5)的进液端连接,蓄热水箱(5)的出液端通过介质管件(4)与循环泵(8)的进液口相连接,循环泵(8)的出液口通过介质管件(4)与散热器(6)的进液端相连接,散热器(6)的出液端通过介质管件(4)与加热部的进液阀连接,散热器(6)的下部设置有电加热器(7),电加热器(7)与散热器(6)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辅热式供暖装置,包括加热部、蓄热水箱(5)、散热器(6)、电加热器(7)和介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管路包括介质管件(4)、循环泵(8)、进液阀和出液阀,介质管件(4)内部充有超导液;所述加热部包括集热管(1)、速热传导体(2)和铝翅片(3),集热管(1)为密封的圆柱体真空玻璃管,集热管(1)的内部设置有贯穿集热管的速热传导体(2),速热传导体(2)的一端设置在集热管(1)的底端,速热传导体(2)的另一端伸出集热管(1)的管口,速热传导体(2)伸入至介质管件(4)的内部,速热传导体(2)的表面设置有铝翅片(3),速热传导体(2)预留通孔,铝翅片(3)与速热传导体(2)通过通孔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联渠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市亿诺热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