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丽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双层式围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05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双层式围堰,包括外围堰圈和内围堰圈,所述外围堰圈和内围堰圈之间的底部通过底板连接,所述外围堰圈和内围堰圈的上端卡接有通过扶梯,所述外围堰圈和内围堰圈之间的下侧支撑有加强筋机构,所述加强筋机构包括分别支撑在外围堰圈内部和内围堰圈外壁上的两组支撑卡板,通过内围堰圈、外围堰圈的双层围堰圈的设置,防水效果更好,不会对内围堰圈内建造位置造成影响;通过加强筋机构的设置,方便对内围堰圈、外围堰圈之间的支撑加强作用;通过爬梯、通过扶梯之间的配合作用,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在内围堰圈、外围堰圈之间行走。

A double layer Cofferdam for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双层式围堰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为一种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双层式围堰。
技术介绍
围堰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建造永久性水利设施,修建的临时性围护结构。其作用是防止水和土进入建筑物的修建位置,以便在围堰内排水,开挖基坑,修筑建筑物。一般主要用于水工建筑中,除作为正式建筑物的一部分外,围堰一般在用完后拆除。围堰高度高于施工期内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现有的围堰在使用时对于围堰圈的结构强度支撑不够,且在安装与拆卸时不够方便,内部出现积水时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双层式围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围堰在使用时对于围堰圈的结构强度支撑不够,且在安装与拆卸时不够方便,内部出现积水时不够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双层式围堰,包括外围堰圈和内围堰圈,所述外围堰圈和内围堰圈之间的底部通过底板连接,所述外围堰圈和内围堰圈的上端卡接有通过扶梯,所述外围堰圈和内围堰圈之间的下侧支撑有加强筋机构,所述加强筋机构包括分别支撑在外围堰圈内部和内围堰圈外壁上的两组支撑卡板,两组所述支撑卡板上分别设置有连接螺母和中空连接套,所述连接螺母上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另一端活动卡接在中空连接套内,所述螺杆位于中空连接套一侧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外围堰圈的内壁、内围堰圈的内壁均设置有爬梯,且两组爬梯分别位于通过扶梯的两侧。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嵌入圈。优选的,所述通过扶梯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卡接板,所述通过扶梯底部两侧的卡接板分别与外围堰圈、内围堰圈的上端卡接。优选的,所述外围堰圈和内围堰圈均为依次首尾卡接的卡板组成的卡板围堰圈,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应开设有与卡板连接的卡槽。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外壁上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螺杆的外壁焊接。优选的,所述内围堰圈的内壁通过通过卡圈连接有抽吸管,所述抽吸管的底端延伸至内围堰圈的内腔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内围堰圈、外围堰圈的双层围堰圈的设置,防水效果更好,不会对内围堰圈内建造位置造成影响;2)通过加强筋机构的设置,方便对内围堰圈、外围堰圈之间的支撑加强作用;3)通过爬梯、通过扶梯之间的配合作用,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在内围堰圈、外围堰圈之间行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通过扶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加强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围堰圈、2外围堰圈、3底板、4通过扶梯、5卡接板、6嵌入圈、7加强筋机构、71支撑卡板、72连接螺母、73中空连接套、74螺杆、75调节螺母、8爬梯、9抽吸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双层式围堰,包括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之间的底部通过底板3连接,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为同轴安装,内围堰圈1内部为建造区域;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的上端卡接有通过扶梯4,通过扶梯4的设置,工作人员能够在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之间来回移动,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在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移动工作;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之间的下侧支撑有加强筋机构7,加强筋机构7包括分别支撑在外围堰圈2内部和内围堰圈1外壁上的两组支撑卡板71,两组支撑卡板71上分别设置有连接螺母72和中空连接套73,连接螺母72上螺接有螺杆74,螺杆74的另一端活动卡接在中空连接套73内,螺杆74位于中空连接套73一侧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挡板,通过转动螺杆74在连接螺母72旋转,使得转动螺杆74与连接螺母72之间的相对转动使得两组卡板71之间的距离调整,从而能够使得两组卡板71紧固支撑在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之间;外围堰圈2的内壁、内围堰圈1的内壁均设置有爬梯8,且两组爬梯8分别位于通过扶梯4的两侧,两组爬梯8方便员工在外围堰圈2、内围堰圈1上爬上或者爬下。底板3的底部设置有嵌入圈6,通过嵌入圈6的设置,能够方便嵌入地下进行密封的作用。通过扶梯4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卡接板5,通过扶梯4底部两侧的卡接板5分别与外围堰圈2、内围堰圈1的上端卡接,使得扶梯4通过卡接板5卡接在外围堰圈2、内围堰圈1上。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均为依次首尾卡接的卡板组成的卡板围堰圈,底板3的上表面对应开设有与卡板连接的卡槽,使得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与底板3之间方便连接和拆卸。螺杆74的外壁上设置有调节螺母75,调节螺母75与螺杆74的外壁焊接,方便通过扳手对螺杆74进行转动调节作用。内围堰圈1的内壁通过通过卡圈连接有抽吸管9,抽吸管9的底端延伸至内围堰圈1的内腔底部。工作原理:预先将底板3通过嵌入圈6嵌入在工程位置,使得工程位置位于内围堰圈1的内部,将组成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卡板对应插接在底板3的卡槽内,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为依次首尾卡接的卡板组成的卡板围堰圈,卡板的首尾两侧分别为嵌入块和嵌入槽,相邻的卡板通过嵌入块和嵌入槽配合作用而连接;将加强筋机构7置于内围堰圈1与外围堰圈2之间,通过扳手转动调节螺母75带动螺杆74转动,中空连接套73与螺杆74活动连接,使得螺杆74相对中空连接套73转动而不会发生横向位置移动,螺杆74与连接螺母72的配合作用,使得螺杆74转动时会相对连接螺母72发生横向移动,通过横向移动使得两侧的支撑卡板71之间距离改变,从而将两侧的支撑卡板71分别支撑在内围堰圈1与外围堰圈2之间,达到紧固加强支撑的作用;通过在抽吸管9上外接泵体对内围堰圈1内部的积水抽出,通过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对外部的水隔档作用,双重隔档,使得内围堰圈1内部渗漏进入水的速率降低。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双层式围堰,包括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之间的底部通过底板(3)连接,所述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的上端卡接有通过扶梯(4),所述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之间的下侧支撑有加强筋机构(7),所述加强筋机构(7)包括分别支撑在外围堰圈(2)内部和内围堰圈(1)外壁上的两组支撑卡板(71),两组所述支撑卡板(71)上分别设置有连接螺母(72)和中空连接套(73),所述连接螺母(72)上螺接有螺杆(74),所述螺杆(74)的另一端活动卡接在中空连接套(73)内,所述螺杆(74)位于中空连接套(73)一侧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外围堰圈(2)的内壁、内围堰圈(1)的内壁均设置有爬梯(8),且两组爬梯(8)分别位于通过扶梯(4)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双层式围堰,包括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之间的底部通过底板(3)连接,所述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的上端卡接有通过扶梯(4),所述外围堰圈(2)和内围堰圈(1)之间的下侧支撑有加强筋机构(7),所述加强筋机构(7)包括分别支撑在外围堰圈(2)内部和内围堰圈(1)外壁上的两组支撑卡板(71),两组所述支撑卡板(71)上分别设置有连接螺母(72)和中空连接套(73),所述连接螺母(72)上螺接有螺杆(74),所述螺杆(74)的另一端活动卡接在中空连接套(73)内,所述螺杆(74)位于中空连接套(73)一侧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外围堰圈(2)的内壁、内围堰圈(1)的内壁均设置有爬梯(8),且两组爬梯(8)分别位于通过扶梯(4)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双层式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的底部设置有嵌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丽
申请(专利权)人:潘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