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金工件的紧密加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68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五金工件的紧密加工模具,适应于模具设备技术领域的生产与应用,五金工件的紧密加工模具包括,底座,底座上方焊接有下压板,且下压板包括位于下压板顶端的下模座,下模座与下压板为一体设置,下模座左右两侧设有四个插轴,且插轴与下压板焊接,下压板顶端前后两端开有两个落料槽,且下压板顶端中心位置开有浇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顶杆、落料槽、合板和弹簧,不仅能够快速的将废料排出,同时排出的废料能够储存在一起,而不会在五金加工模具内部形成堆积,同时通过设置水泵和输水管,能够快速的使水源流通至五金加工模具内部,并清理五金加工模具内部残留的废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五金工件的紧密加工模具
本技术涉及泡五金模具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五金工件的紧密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五金模具是在工业生产中,用各种压力机和装在压力机上的专用工具,通过压力把金属材料制出所需形状的零件或制品,这种专用工具统称为五金模具,现有的五金加工模具在加工五金工件时,内部的废料经压制裁切后,会在五金加工模具内部形成堆积,且难以下料,同时堆积在五金加工模具内部的废料即使被清理后,任然会残留有少量的废屑在五金加工模具内部,长时间过后则难以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五金工件的紧密加工模具,解决了现有的五金工件的紧密加工模具难以下料和废屑难以清理的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五金工件的紧密加工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焊接有下压板,且下压板包括位于下压板顶端的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与下压板为一体设置,所述下模座左右两侧设有四个插轴,且所述插轴与下压板焊接,所述下压板顶端前后两端开有两个落料槽,且下压板顶端中心位置开有浇筑槽,所述落料槽顶端覆盖有合板,且合板与浇筑槽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合板底端与落料槽内壁内侧之间嵌接有弹簧,所述合板通过弹簧与落料槽相连接,所述下模座上方设有上模座,所述上模座包括位于上模座顶端的上顶板,且上顶板与上模座为一体设置,所述上模座左右两侧设有四个与插轴位置对应且插合的插管,且插管与上顶板固定,所述上模座底端通过螺钉钉合有与浇筑槽插接的压框,且压框前后两侧固定有呈两根呈L型的顶杆,所述底座还包括两个长度相同的格挡板,且格挡板上下两端与底座内壁上下两侧垂直设置,两个所述格挡板将底座内部分隔成两个下料腔,且两个下料腔分布在底座内部前后两端,所述底座右侧通过合页铰接有合盖,且合盖与下料腔右端盖合,两个格挡板之间设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螺钉与底座固定,且水泵包括出水口和两个进水口,两个进水口分别固定在水泵前后两端,且出水口固定在水泵顶端,两个所述出水口外侧均螺纹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贯穿格挡板后与下料腔贯通。优选的,当所述压框全部插入浇筑槽内时,所述顶杆底端将与合板顶端接触。优选的,当所述顶杆与合板接触后,所述弹簧将向下压缩,且合板将随着弹簧的伸缩而卡入落料槽中。优选的,所述落料槽延伸至下料腔内部,当所述合板随着弹簧的伸缩而卡入落料槽中后,所述浇筑槽将通过落料槽与下料腔相通。优选的,所述输水管通过下料腔与落料槽相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顶杆、落料槽、合板和弹簧,不仅能够快速的将废料排出,同时排出的废料能够储存在一起,而不会在五金加工模具内部形成堆积,同时通过设置水泵和输水管,能够快速的使水源流通至五金加工模具内部,并清理五金加工模具内部残留的废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右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2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标记:1-底座,2-下压板,3-下模座,4-上模座,5-上顶板,6-插管,7-插轴,8-合盖,9-下料腔,10-水泵,11-格挡板,12-输水管,13-浇筑槽,14-压框,15-顶杆,16-落料槽,17-合板,18-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五金工件的紧密加工模具,所述五金工件的紧密加工模具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方焊接有下压板2,且下压板2包括位于下压板2顶端的下模座3,所述下模座3与下压板2为一体设置,所述下模座3左右两侧设有四个插轴7,且所述插轴7与下压板2焊接,所述下压板2顶端前后两端开有两个落料槽16,且下压板2顶端中心位置开有浇筑槽13,所述落料槽16顶端覆盖有合板17,且合板17与浇筑槽13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合板17底端与落料槽16内壁内侧之间嵌接有弹簧18,所述合板17通过弹簧18与落料槽16相连接,所述下模座3上方设有上模座4,所述上模座4包括位于上模座4顶端的上顶板5,且上顶板5与上模座4为一体设置,所述上模座4左右两侧设有四个与插轴7位置对应且插合的插管6,且插管6与上顶板5固定,所述上模座4底端通过螺钉钉合有与浇筑槽13插接的压框14,且压框14前后两侧固定有呈两根呈L型的顶杆15,当所述压框14全部插入浇筑槽13内时,所述顶杆15底端将与合板17顶端接触,当所述顶杆15与合板17接触后,所述弹簧18将向下压缩,且合板17将随着弹簧18的伸缩而卡入落料槽16中,所述底座1还包括两个长度相同的格挡板11,且格挡板11上下两端与底座1内壁上下两侧垂直设置,两个所述格挡板11将底座1内部分隔成两个下料腔9,且两个下料腔9分布在底座1内部前后两端,所述落料槽16延伸至下料腔9内部,当所述合板17随着弹簧18的伸缩而卡入落料槽16中后,所述浇筑槽13将通过落料槽16与下料腔9相通,首先,使用者可先将插轴7从插管6中抽出,并向浇筑槽13内添加浇筑液,当浇筑液灌满浇筑槽13后,待浇筑液冷却一段时间并凝固后,然后再将插轴7对准插管6,同时将压框14对准浇筑槽13,然后向下按压上顶板,插轴7将再次插入插管6中,并且压框14插入浇筑槽13内后,将对凝固了一段时间的浇筑液进行压制裁切,被裁切下的废料将分锯在压框14前后两侧,当整个压框14插入浇筑槽13内时,顶杆15底端将与合板17顶端接触,顶杆15与合板17接触后,会形成向下压制的作用力,并向下推动合板17,同时弹簧18将向下压缩,且合板17将随着弹簧18的伸缩而卡入落料槽16中,然后被裁切下的废料将从压框14前后两侧掉落至落料槽16中,同时堆积在下料腔9中,以便于使用者能够快速的收集废料;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底座1右侧通过合页铰接有合盖8,且合盖8与下料腔9右端盖合,两个格挡板11之间设有水泵10,所述水泵10通过螺钉与底座1固定,且水泵10包括出水口和两个进水口,两个进水口分别固定在水泵10前后两端,且出水口固定在水泵10顶端,两个所述出水口外侧均螺纹连接有输水管12,所述输水管12贯穿格挡板11后与下料腔9贯通,所述输水管12通过下料腔9与落料槽16相通,当堆积在下料腔9中的废料堆满后,使用者即可将废料取出,然后盖上合盖8,并将外接插头连接至电源处,同时启动水泵10,将用于输水的导管与进水口连接后,水源将通过输水管12排入下料腔9中,再从下料腔9导入落料槽16和浇筑槽13内,同时冲洗掉下料腔9、落料槽16和浇筑槽13中的废屑,然后再将合盖8打开,并排放出冲洗水,并避免废屑残留在下料腔9、落料槽16和浇筑槽13中造成堵塞。本技术中使用的仪器型号:水泵的型号为:DS3904(包括外接插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五金工件的紧密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五金工件的紧密加工模具包括:/n底座(1),所述底座(1)上方焊接有下压板(2),且下压板(2)包括位于下压板(2)顶端的下模座(3),所述下模座(3)与下压板(2)为一体设置,所述下模座(3)左右两侧设有四个插轴(7),且所述插轴(7)与下压板(2)焊接,所述下压板(2)顶端前后两端开有两个落料槽(16),且下压板(2)顶端中心位置开有浇筑槽(13),所述落料槽(16)顶端覆盖有合板(17),且合板(17)与浇筑槽(13)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合板(17)底端与落料槽(16)内壁内侧之间嵌接有弹簧(18),所述合板(17)通过弹簧(18)与落料槽(16)相连接,所述下模座(3)上方设有上模座(4),所述上模座(4)包括位于上模座(4)顶端的上顶板(5),且上顶板(5)与上模座(4)为一体设置,所述上模座(4)左右两侧设有四个与插轴(7)位置对应且插合的插管(6),且插管(6)与上顶板(5)固定,所述上模座(4)底端通过螺钉钉合有与浇筑槽(13)插接的压框(14),且压框(14)前后两侧固定有呈两根呈L型的顶杆(15),所述底座(1)还包括两个长度相同的格挡板(11),且格挡板(11)上下两端与底座(1)内壁上下两侧垂直设置,两个所述格挡板(11)将底座(1)内部分隔成两个下料腔(9),且两个下料腔(9)分布在底座(1)内部前后两端,所述底座(1)右侧通过合页铰接有合盖(8),且合盖(8)与下料腔(9)右端盖合,两个格挡板(11)之间设有水泵(10),所述水泵(10)通过螺钉与底座(1)固定,且水泵(10)包括出水口和两个进水口,两个进水口分别固定在水泵(10)前后两端,且出水口固定在水泵(10)顶端,两个所述出水口外侧均螺纹连接有输水管(12),所述输水管(12)贯穿格挡板(11)后与下料腔(9)贯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金工件的紧密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五金工件的紧密加工模具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上方焊接有下压板(2),且下压板(2)包括位于下压板(2)顶端的下模座(3),所述下模座(3)与下压板(2)为一体设置,所述下模座(3)左右两侧设有四个插轴(7),且所述插轴(7)与下压板(2)焊接,所述下压板(2)顶端前后两端开有两个落料槽(16),且下压板(2)顶端中心位置开有浇筑槽(13),所述落料槽(16)顶端覆盖有合板(17),且合板(17)与浇筑槽(13)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合板(17)底端与落料槽(16)内壁内侧之间嵌接有弹簧(18),所述合板(17)通过弹簧(18)与落料槽(16)相连接,所述下模座(3)上方设有上模座(4),所述上模座(4)包括位于上模座(4)顶端的上顶板(5),且上顶板(5)与上模座(4)为一体设置,所述上模座(4)左右两侧设有四个与插轴(7)位置对应且插合的插管(6),且插管(6)与上顶板(5)固定,所述上模座(4)底端通过螺钉钉合有与浇筑槽(13)插接的压框(14),且压框(14)前后两侧固定有呈两根呈L型的顶杆(15),所述底座(1)还包括两个长度相同的格挡板(11),且格挡板(11)上下两端与底座(1)内壁上下两侧垂直设置,两个所述格挡板(11)将底座(1)内部分隔成两个下料腔(9),且两个下料腔(9)分布在底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扩辚刘建科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索南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