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工程用秸秆压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9679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境工程用秸秆压块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上端两侧分别固定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料斗的下部两侧,所述料斗下端开口固定连通在压块槽的上侧中部,所述压块槽内设有挤压滑块,所述挤压滑块的外端固定连接连板一的一端,所述连板一另一端铰接有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圆盘的一侧偏心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秸秆压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环境工程用秸秆压块装置。本装置实现了秸秆压块工作,解决了秸秆占地大、不易搬运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境工程用秸秆压块装置
本技术涉及秸秆压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环境工程用秸秆压块装置。
技术介绍
环境工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利用科学的手段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目前农业生产中的设备越来越完善,但是收割小麦、玉米等作物后留下的秸秆不仅会妨碍下一轮耕作,还会影响旋耕机的运转,目前最常用的处理方法就是焚烧,然而,通过焚烧处理秸秆一方面会使具有潜在营养的秸秆白白浪费,最终重要的是燃烧产生的烟雾会对空气造成较大污染,尤其是在大面积焚烧时,其产生的烟雾还可能造成能见度的下降,对交通造成一定影响;而秸秆可以作为作为牧畜养殖的饲料。此前一直是将秸秆堆积在一起备用,这样占地大、不易搬运、安全性极差。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境工程用秸秆压块装置,用于秸秆压块成形。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环境工程用秸秆压块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上端两侧分别固定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料斗的下部两侧,所述料斗下端开口固定连通在压块槽的上侧中部,所述压块槽内设有挤压滑块,所述挤压滑块的外端固定连接连板一的一端,所述连板一另一端铰接有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圆盘的一侧偏心处,所述圆盘的中心处固定有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电机通过电机支撑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上。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所述连板一靠近所述连杆的一端下侧固定连接连板二的中部,所述连板二一侧固定有对称的L形滑槽,两个所述L形滑槽内分别设有一个T形圆柱滑块。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T形圆柱滑块的下端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L形滑槽分别固定连接在滑板的上侧一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压块槽的一端下侧设有出料口。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对应所述出料口在所述压块槽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滑筒。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滑筒内分别设有一个对应的所述滑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当挤压滑块在压块槽内向最外端滑动时,入料斗下端开口逐渐打开,秸秆原料从料斗落到压块槽内,两个T形圆柱滑块从对应的L形滑槽的直槽内进入斜槽内,两个T形圆柱滑块带动对应的滑板逐渐滑动到滑筒的最外端,出料口打开,当挤压滑块在压块槽内向最里端移动时,入料斗下端开口逐渐被挤压滑块封闭,挤压滑块推动压块槽内的秸秆原料向靠近过出料口的方向滑动,两个T形圆柱滑块从对应的L形滑槽的斜槽内进入直槽内,两个T形圆柱滑块进入对应的L形滑槽的直槽内后,两个滑板相互接触,出料口被关闭,挤压滑块继续推动秸秆原料,将秸秆原料推动到压块槽与两个滑板形成的封闭的腔体内,将秸秆原料压成块,然后挤压滑块在压块槽内开始向最外端移动,入料斗下端开口逐渐打开,出料口被打开,压制好的秸秆块从出料口落下,完成一次秸秆压块过程,本装置继续循环工作,不断的进行秸秆压块。本装置实现了秸秆压块工作,解决了秸秆占地大、不易搬运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部分零件剖切后与其他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零件剖切后与其他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本技术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三。图8为本技术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四。图中:1、料斗,2、支撑板,3、压块槽,4、T形圆柱滑块,5、L形滑槽,6、滑板,7、滑筒,8、底板,9、连板一,10、连板二,11、电机支撑块,12、电机,13、连杆,14、圆盘,15、出料口,16、挤压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8所示,本技术包括底板8,所述底板8上端两侧分别固定有支撑板2,两个所述支撑板2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料斗1的下部两侧,所述料斗1下端开口固定连通在压块槽3的上侧中部,所述压块槽3内设有挤压滑块16,所述挤压滑块16的外端固定连接连板一9的一端,所述连板一9另一端铰接有连杆13的一端,所述连杆13的另一端铰接在圆盘14的一侧偏心处,所述圆盘14的中心处固定有电机12的输出轴,所述电机12通过电机支撑块11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8上。在所述连板一9靠近所述连杆13的一端下侧固定连接连板二10的中部,所述连板二10一侧固定有对称的L形滑槽5,两个所述L形滑槽5内分别设有一个T形圆柱滑块4。两个所述T形圆柱滑块4的下端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L形滑槽5分别固定连接在滑板6的上侧一端。所述压块槽3的一端下侧设有出料口15。对应所述出料口15在所述压块槽3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滑筒7。两个所述滑筒7内分别设有一个对应的所述滑板6。本技术的工作流程为: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处理好的秸秆原料倒入料斗1,启动电机12,电机12带动圆盘14转动,所述圆盘14带动连杆13循环摆动,连杆13通过连板一9带动挤压滑块16在压块槽3内循环滑动,同时连杆13通过连板一9和连板二10带动两个L形滑槽5循环移动,当挤压滑块16在压块槽3内向最外端滑动时,入料斗1下端开口逐渐打开,秸秆原料从料斗1落到压块槽3内,两个T形圆柱滑块4从对应的L形滑槽5的直槽内进入斜槽内,两个T形圆柱滑块4带动对应的滑板6逐渐滑动到滑筒7的最外端,出料口15打开,当挤压滑块16在压块槽3内向最里端移动时,入料斗1下端开口逐渐被挤压滑块16封闭,挤压滑块16推动压块槽3内的秸秆原料向靠近过出料口15的方向滑动,两个T形圆柱滑块4从对应的L形滑槽5的斜槽内进入直槽内,两个T形圆柱滑块4进入对应的L形滑槽5的直槽内后,两个滑板6相互接触,出料口15被关闭,挤压滑块16继续推动秸秆原料,将秸秆原料推动到压块槽3与两个滑板6形成的封闭的腔体内,将秸秆原料压成块,然后挤压滑块16在压块槽3内开始向最外端移动,入料斗1下端开口逐渐打开,出料口15被打开,压制好的秸秆块从出料口15落下,完成一次秸秆压块过程,本装置继续循环工作,不断的进行秸秆压块。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境工程用秸秆压块装置,包括底板(8),其特征是:所述底板(8)上端两侧分别固定有支撑板(2),两个所述支撑板(2)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料斗(1)的下部两侧,所述料斗(1)下端开口固定连通在压块槽(3)的上侧中部,所述压块槽(3)内设有挤压滑块(16),所述挤压滑块(16)的外端固定连接连板一(9)的一端,所述连板一(9)另一端铰接有连杆(13)的一端,所述连杆(13)的另一端铰接在圆盘(14)的一侧偏心处,所述圆盘(14)的中心处固定有电机(12)的输出轴,所述电机(12)通过电机支撑块(11)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8)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工程用秸秆压块装置,包括底板(8),其特征是:所述底板(8)上端两侧分别固定有支撑板(2),两个所述支撑板(2)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料斗(1)的下部两侧,所述料斗(1)下端开口固定连通在压块槽(3)的上侧中部,所述压块槽(3)内设有挤压滑块(16),所述挤压滑块(16)的外端固定连接连板一(9)的一端,所述连板一(9)另一端铰接有连杆(13)的一端,所述连杆(13)的另一端铰接在圆盘(14)的一侧偏心处,所述圆盘(14)的中心处固定有电机(12)的输出轴,所述电机(12)通过电机支撑块(11)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工程用秸秆压块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连板一(9)靠近所述连杆(13)的一端下侧固定连接连板二(10)的中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胜男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华万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