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清洗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440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清洗主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由电机驱动运行的水泵,水泵的进液口处通过第一连管连通有进液管组件,水泵的出液口处连通有出液管过滤组件,第一连管与出液管过滤组件之间连通有回液管;所述进液管组件包括与第一连管连通的第二连管,第二连管竖直设置且第一连管与第二连管的下侧相连,第二连管的上端连通有呈水平设置的主进液管,第二连管的下端连通有呈水平设置的排气管,主进液管和排气管上均串联设置有第一电动阀和第一手动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紧凑,空间占用率低,且水泵发生气化的现象少,同时能够快速的对气化现象进行处理。

A high pressure clean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清洗主机
本技术涉及加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清洗主机。
技术介绍
高压清洗机是一种清洗工具,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电机带动高压柱塞泵进行抽水工作,再通过高压柱塞泵将水输送到喷管上进行高压、高流速的喷出,高速喷出的水会对其他设备进行冲洗操作,其清洗原理为:水的冲击力大于污垢与物体之间的表面附着力,则高压水会将污垢剥离,冲走。现有的高压清洗机的高压柱塞泵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气化现象,高压柱塞泵出现气化的原因可能是进入其中的液体中含有气泡导致的,将会使高压柱塞泵无法正常,对液体起不到加压的作用,同时无法对高压柱塞泵的气化现象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清洗主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压清洗机中的高压柱塞泵的进液中含有气泡导致高压柱塞泵容易发生气化现象,且无法快速对气化现象进行处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压清洗主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由电机驱动运行的水泵,水泵的进液口处通过第一连管连通有进液管组件,水泵的出液口处连通有出液管过滤组件,第一连管与出液管过滤组件之间连通有回液管;所述进液管组件包括与第一连管连通的第二连管,第二连管竖直设置且第一连管与第二连管的下侧相连,第二连管的上端连通有呈水平设置的主进液管,第二连管的下端连通有呈水平设置的排气管,主进液管和排气管上均串联设置有第一电动阀和第一手动阀。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回液管的设计能够加大第一连管内的压力,将从主进液管内进入的液体进行加压,在从主进液管内通入的液体中含有气泡时,加压使气泡破裂,减少水泵的气化现象;2、当水泵发生气化现象的时候,将排气管连通,使带有气泡的液体从排气管中排出后,便可使水泵继续正常运行;3、进液管组件中的第一连管、第二连管、主进液管和排气管的布置方式,使本高压清洗主机结构紧凑,体积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拆除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进液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出液管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回液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电机2、水泵3、第一连管4、进液管组件5、第二连管51、主进液管52、排气管53、辅进液管54、第一电动阀55、第一手动阀56、出液管过滤组件6、过滤器61、第三连管62、第一水平段621、第一竖直段622、第二水平段623、出液管63、排污管64、第二电动阀65、第二手动阀66、回液管7、第三水平段71、第四水平段72、第二竖直段73、第三手动阀8、减震垫9。实施例参考图1~图6所示:一种高压清洗主机,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由电机2驱动运行的水泵3,水泵3的进液口处通过第一连管4连通有进液管组件5,水泵3的出液口处连通有出液管过滤组件6,第一连管4与出液管过滤组件6之间连通有回液管7;进液管组件5包括与第一连管4连通的第二连管51,第二连管51竖直设置且第一连管4与第二连管51的下侧相连,第二连管51的上端连通有呈水平设置的主进液管52,第二连管51的下端连通有呈水平设置的排气管53,第二连管51的上侧连通有呈水平设置的辅进液管54,辅进液管54位于主进液管52的下方,主进液管52、辅进液管54和排气管53上均串联设置有第一电动阀55和第一手动阀56;辅进液管54作为备用,便于在主进液管52发生损坏的时候使用;第一手动阀56的设计是为了在第一电动阀55发生损坏的时候使用;为了检测水泵3的压力,在水泵3上设置有压力表。采用的出液管过滤组件6包括过滤器61,过滤器61的进液口与水泵3的出液口之间通过第三连管62连通,过滤器61的出液口处连通有出液管63,过滤器61底部的排污口连通有排污管64,出液管63和排污管64上均串联设置有第二电动阀65和第二手动阀66,回液管7上设置有第三手动阀8;通过过滤器61的设置来对水泵3排出的液体进行过滤,提高使用的液体的清洁度;排污管64的设计便于将过滤器61内的滤渣排出。采用的水泵3、第一连管4、第二连管51、主进液管52和排气管53均设置在电机2的前侧,过滤器61、排污管64和出液管63均位于电机2的后侧,第三连管62位于电机2的端部一侧;第三连管62包括与过滤器61相连的第一水平段621、与第一水平段621相连的第一竖直段622和与第一竖直段622相连的第二水平段623,第一水平段621与第二水平段623垂直设置;回液管7包括与第一竖直段622相连的第三水平段71、与第三水平段71相连且垂直设置的第四水平段72以及与第四水平段72相连的第二竖直段73,第二竖直段73通过接头与第一连管4相连;通过各个管道形状和位置设计,使本高压清洗主机内的结构布置紧凑,使其空间占用率低。为了减少电机2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量,电机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减震垫9;本高压清洗主机的壳体1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控制各个电动阀、水泵3、电机2以及过滤器61的运行状态的开关。使用时,排气管53上的第一手动阀56和第一电动阀55以及排污管64上的第二手动阀66和第二电动阀65处于关闭状态,其余的第一手动阀56、第二手动阀66、第一电动阀55、第二电动阀65和第三手动阀8均处于连通状态,启动电机2和过滤器61,液体从主进液管52依次进入第二连管51和第一连管4后进入水泵3,通过水泵3加压后从第三连管62排入过滤器61中过滤后从出液管63中排出。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清洗主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由电机驱动运行的水泵,其特征在于,水泵的进液口处通过第一连管连通有进液管组件,水泵的出液口处连通有出液管过滤组件,第一连管与出液管过滤组件之间连通有回液管;/n所述进液管组件包括与第一连管连通的第二连管,第二连管竖直设置且第一连管与第二连管的下侧相连,第二连管的上端连通有呈水平设置的主进液管,第二连管的下端连通有呈水平设置的排气管,主进液管和排气管上均串联设置有第一电动阀和第一手动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清洗主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由电机驱动运行的水泵,其特征在于,水泵的进液口处通过第一连管连通有进液管组件,水泵的出液口处连通有出液管过滤组件,第一连管与出液管过滤组件之间连通有回液管;
所述进液管组件包括与第一连管连通的第二连管,第二连管竖直设置且第一连管与第二连管的下侧相连,第二连管的上端连通有呈水平设置的主进液管,第二连管的下端连通有呈水平设置的排气管,主进液管和排气管上均串联设置有第一电动阀和第一手动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清洗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器,过滤器的进液口与水泵的出液口之间通过第三连管连通,过滤器的出液口处连通有出液管,过滤器底部的排污口连通有排污管,出液管和排污管上均串联设置有第二电动阀和第二手动阀,回液管上设置有第三手动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洲陈文周林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凯诺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