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环境安全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081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危环境安全服,包括安全服本体和防护救助装置,其技术要点是:防护救助装置设于安全服本体外布面和内衬之间,防护救助装置由电源、带有无线通信模块的监控终端、与监控终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的用于监测工作人员四肢动作的角度传感器、用于追踪工作人员位置的GPS天线、与监控终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用于危险状态下对工作人员进行方向指引的震动马达组成,角度传感器分布于内衬对应人体四肢位置,震动马达分布于内衬对应人体胸腔前、后、左、右四处位置,GPS天线位于内衬对应人体一侧肩膀处位置。其实现了高危环境下遭遇危险时的自动报警及提示安全方向,做到了智能防护到个人,大大降低了高危环境下作业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危环境安全服
本技术涉及安全服,特别是一种高危环境安全服,适用于废弃物处理、化工危险品生产储存等领域。
技术介绍
工业化的推进在为人类生活提供丰富物质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威胁人身安全的“杀手锏”,生产事故的频发使得安全生产这一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近两年来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全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只有不断提升安全意识,才能保证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很多涉及到高危环境作业的工业企业,都在作业场地内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可燃有毒气体检测装置等,但这些报警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场地内安装的各类报警装置并不能及时的提示所有作业人员危险情况的发生,无法监测每个作业人员的实时状态。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工业仪器的一体化日益完善,作业场地随之日益增大,作业仪器也日益变大,作业场地内要求的作业人员相应减少,且作业人员之间相互照看的可能性越来越少,一旦某一位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由于意外或是自身原因发生晕厥,其他作业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并救助;2、由于作业厂房占地面积大且比较分散,环境复杂且专业性强,场地附近或内部某一处发生化学物质泄漏或火灾等紧急情况,场地内的作业人员虽能通过各类报警装置感知危险的存在,但往往在慌乱之中找不到安全通道。本申请就是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高危环境安全服,从根本上解决现有高危环境报警装置对作业人员的救助力较弱的问题,实现了高危环境下遭遇危险时的自动报警及提示安全方向,做到了智能防护到个人,大大降低了高危环境下作业的安全风险。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危环境安全服,包括安全服本体和防护救助装置,所述安全服本体为一体式衣裤结构并设内衬,其技术要点是:所述防护救助装置设于安全服本体外布面和内衬之间,防护救助装置由电源、带有无线通信模块的监控终端、与监控终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的用于监测工作人员四肢动作的角度传感器、用于追踪工作人员位置的GPS天线、与监控终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用于危险状态下对工作人员进行方向指引的震动马达组成,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分布于内衬对应人体四肢位置,所述震动马达的数量为4个,分布于内衬对应人体胸腔前、后、左、右四处位置,所述GPS天线位于内衬对应人体一侧肩膀处位置。上述的高危环境安全服,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数量为8个,分布于内衬对应人体小臂、大臂、小腿及大腿位置。上述的高危环境安全服,所述电源和监控终端对称分布于内衬对应人体胸腔两侧位置。上述的高危环境安全服,所述电源采用锂电池。上述的高危环境安全服,所述安全服本体的衣袖小臂外侧对称设有便捷拉链,以便于安装防护救助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固定在内衬上的多个角度传感器,自动监控作业人员的活动状态,当作业人员在遭遇危险或自身突发疾病发生晕厥时,所有角度传感器均感应到作业人员的静止状态,并通过监控终端向监控中心发出信号,以使监控中心根据得到的信号判断作业人员为静止状态,在持续设定时间后,发出报警信号,提示监控人员注意并及时了解情况,从而起到了对应每个作业人员的人身监控作用,从而利于及时救助。2、当危险发生作业人员需要救助时,监控中心可以通过固定在内衬上的GPS天线确定发生危险的作业人员所在位置及离其最近的作业人员所在位置,形成救助路线,指导最近的作业人员去救助,具体是,监控中心发出指令,救助人员对应救助路线侧的震动马达发生震动,救助人员根据震动方向去往需救助地点。或者在紧急危险情况下,如有害气体的泄漏、火灾等,监控中心可以实现及时的报警提示功能,并通过震动马达协助作业人员及时逃离危险,大大提高了作业安全性。通过以上,本技术解决了现有高危环境报警装置对作业人员的救助力较弱的问题,在与监控中心的配合下,实现了高危环境下遭遇危险的自动报警及提示安全方向,做到了智能防护到个人,大大降低了高危环境下作业的安全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安全服本体、2.GPS天线、3.角度传感器、4.便捷拉链、5.监控终端、6.震动马达、7.电源。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该高危环境安全服,包括安全服本体1和防护救助装置,所述安全服本体为一体式衣裤结构并设内衬。其中,所述防护救助装置设于安全服本体外布面和内衬之间,防护救助装置由电源7、带有无线通信模块的监控终端5、与监控终端5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的用于监测工作人员四肢动作的角度传感器3、用于追踪工作人员位置的GPS天线2、与监控终端5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用于危险状态下对工作人员进行方向指引的震动马达6组成。所述角度传感器3的数量为多个,分布于内衬对应人体四肢位置,所述震动马达6的数量为4个,分布于内衬对应人体胸腔前、后、左、右四处位置,所述GPS天线2位于内衬对应人体一侧肩膀处位置。本实施例中,所述角度传感器3的数量为8个,分布于内衬对应人体小臂、大臂、小腿及大腿位置。所述电源7和监控终端5对称分布于内衬对应人体胸腔两侧位置。所述电源7采用锂电池。所述安全服本体1的衣袖小臂外侧对称设有便捷拉链4,以便于安装防护救助装置。所述安全服本体1布面符合国家标准,具有一般安全服防火、阻燃、透气的安全防护功能。安全服本体1的外布面与内衬尺寸相匹配。使用时,作业人员正确穿戴安全服后进入工作场地,安全服内的GPS天线2实时向监控中心发送作业人员所在位置,当作业人员在遭遇危险或自身突发疾病发生晕厥时,安全服内的8个角度传感器3均识别出作业人员的非正常状态(即静止状态)后,向监控终端5传递信号,监控终端5将信号传递给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即刻向距其最近的正常作业人员发出提示信号,该作业人员安全服内的4个震动马达6同时震动,并按照3秒长信号、间隔1秒及1秒短信号为一次完整的提示信号,给出作业人员三次提示,随后按照两人的实时位置,一个或两个震动马达6同时震动,给出作业人员方向指示,指引该作业人员到达意外发生位置。当作业场地附近发生紧急危险情况,监控中心监测到危险情况后,立即向场地内的作业人员的监控终端5发射信号,作业人员的安全服内的4个方向指引震动马达6同时震动,并按照3秒长信号、间隔1秒为一次完整的提示信号,给出作业人员三次提示,随后根据作业人员所在位置及安全出口所在位置,一个或两个震动马达6同时震动,给出作业人员方向指示,指引该作业人员迅速到达安全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危环境安全服,包括安全服本体和防护救助装置,所述安全服本体为一体式衣裤结构并设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救助装置设于安全服本体外布面和内衬之间,防护救助装置由电源、带有无线通信模块的监控终端、与监控终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的用于监测工作人员四肢动作的角度传感器、用于追踪工作人员位置的GPS天线、与监控终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用于危险状态下对工作人员进行方向指引的震动马达组成,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分布于内衬对应人体四肢位置,所述震动马达的数量为4个,分布于内衬对应人体胸腔前、后、左、右四处位置,所述GPS天线位于内衬对应人体一侧肩膀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危环境安全服,包括安全服本体和防护救助装置,所述安全服本体为一体式衣裤结构并设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救助装置设于安全服本体外布面和内衬之间,防护救助装置由电源、带有无线通信模块的监控终端、与监控终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的用于监测工作人员四肢动作的角度传感器、用于追踪工作人员位置的GPS天线、与监控终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用于危险状态下对工作人员进行方向指引的震动马达组成,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分布于内衬对应人体四肢位置,所述震动马达的数量为4个,分布于内衬对应人体胸腔前、后、左、右四处位置,所述GPS天线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睿付盈春张爱平齐亚辉于海飞冯虹达赵岩全树亮辛江敏董永升
申请(专利权)人:阜新环发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