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三层织物隔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
本公开的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波纹状中间层的三层织物隔热材料,其中多条隔热体被分别引导至多个织物长度方向延伸的波纹状束通道。隔热体不附接至织物,而是仅通过隔热件和织物壁之间的摩擦力而浮在束通道中。隔热体是专门为服装、被褥、睡袋等设计的。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该隔热体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在US2607104中描述了波纹状的两层和三层织物,其具有高弹性以用于侧向压缩。描述了这种织物对侧向压缩的弹性阻力,以提供与海绵橡胶相当的缓冲。三层织物包括顶部织物、底部织物和较硬的中间织物,它们在单次操作中编织。为了形成三维形状,通过热处理将顶部和底部织物收缩。未收缩中间层将形成波纹状织物层。为了打开通道以进行填充,必须在编织后完成收缩过程。因此,如果完全在工业上可行,则填充是编织和收缩织物之后用于隔热材料的单独操作。然而,在该文件中公开的材料被构造成即使在相当大的压力下也通过较硬的中间层保持波纹状通道打开。制造三层织物也是不经济的,并且如果在该过程中引入任何隔热体,则其应该在编织过程中进行,这在说明书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层隔热材料(10),所述三层隔热材料包括第一织物层(12)、第二织物层(14)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12、14)之间的第三带凹槽的中间织物层(16),所述带凹槽的中间织物层(16)通过纵向接缝(18a-18n)交替地附接至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12、14),形成用于隔热材料(22)的纵向通道(20a-20n),并且在每个纵向通道(20a-20n)内形成单独的隔热材料(22)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接缝(18a-18n)是激光焊接接缝,并且所述第一织物层(12)和所述第二织物层(14)是对红外线透明的织物,且所述第三带凹槽的中间织物层(1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504 FI 201753901.一种三层隔热材料(10),所述三层隔热材料包括第一织物层(12)、第二织物层(14)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12、14)之间的第三带凹槽的中间织物层(16),所述带凹槽的中间织物层(16)通过纵向接缝(18a-18n)交替地附接至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12、14),形成用于隔热材料(22)的纵向通道(20a-20n),并且在每个纵向通道(20a-20n)内形成单独的隔热材料(22)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接缝(18a-18n)是激光焊接接缝,并且所述第一织物层(12)和所述第二织物层(14)是对红外线透明的织物,且所述第三带凹槽的中间织物层(16)是具有红外吸收性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带凹槽的中间织物层(16)是通过对表面施用红外吸收剂而被制成为能够吸收红外线的。
3.一种用于制造三层隔热材料(10)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引入第一织物层(12)、第二织物层(14)和带凹槽的中间织物层(16),
-将所述带凹槽的中间织物层(16)交替地附接至所述第一织物层(12)和所述第二织物层(14)以形成多个纵向通道(20a-20n),以及
-同时形成所述纵向通道(20a-20n),每个通道(20a-20n)填充有单独的隔热材料(22)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造三层隔热材料(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12)和所述第二织物层(14)是通过缝合而附接至所述带凹槽的中间织物层(16)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造三层隔热材料(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12)和所述第二织物层(14)是通过激光焊接而附接至所述带凹槽的中间织物层(16)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造三层隔热材料(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12)和所述第二织物层(14)是通过超声波焊接而附接至所述带凹槽的中间织物层(1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约·图奥里涅米,
申请(专利权)人:欧瑞格普罗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芬兰;FI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