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安装的光伏组件集成板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快速安装的光伏组件集成板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传统的能源结构形式主要有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经过漫长时间的化学和生物反应产生的,均具有不可再生性。为了人类社会能源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新型能源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太阳能具有干净清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再生、绿色环保等优点,是最重要和最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目前世界上太阳能的发电量还不到总发电量的0.1%,与太阳能的地位极不相称,其主要原因就是太阳能发电装置成本较高,经济性还无法与常规能源相竞争。在各种太阳能发电技术中,光伏发电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其发电成本也远远高于水电煤电的传统发电。因此,要普及光伏发电系统,通过降低发电系统整体造价来降低成本是关键。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分成几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单元层次,最小且不可分割。对于晶硅太阳能电池片,一般尺寸(直径)为125mm、156mm,固定低电压0.7V。第二层次封装层次特征是,多个单元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安装的光伏组件集成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串联的光伏组件单板、折叠式集成板固定框架、定位合页、定位安装装置;其中,/n所述折叠式集成板固定框架包括多个固定框架构件、多个定位合页,多个所述固定框架构件之间依次串连组成一体框架,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框架构件之间通过所述定位合页连接,使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框架构件之间可折叠;多块串联的所述光伏组件单板通过所述折叠式集成板固定框架联接形成一个集成单元;/n所述定位合页包括第一合页部件、第二合页部件,所述第一合页部件与所述第二合页部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合页部件上对称设置一组第一弧形肋板,所述第一弧形肋板的圆弧面沿所述第一合页部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快速安装的光伏组件集成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串联的光伏组件单板、折叠式集成板固定框架、定位合页、定位安装装置;其中,
所述折叠式集成板固定框架包括多个固定框架构件、多个定位合页,多个所述固定框架构件之间依次串连组成一体框架,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框架构件之间通过所述定位合页连接,使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框架构件之间可折叠;多块串联的所述光伏组件单板通过所述折叠式集成板固定框架联接形成一个集成单元;
所述定位合页包括第一合页部件、第二合页部件,所述第一合页部件与所述第二合页部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合页部件上对称设置一组第一弧形肋板,所述第一弧形肋板的圆弧面沿所述第一合页部件的上部空间延伸,所述圆弧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合页部件固定,另一端上设有第一定位键;
所述第二合页部件上对称设置一组第二弧形肋板,所述第二弧形肋板的圆弧面沿所述第二合页部件的上部空间延伸,所述圆弧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合页部件固定,另一端上设有第二定位键;
所述第一弧形肋板与所述第二弧形肋板绕同一个圆心转动,通过一组所述第一定位键与所述第二定位键卡合,所述第一弧形肋板与所述第二弧形肋板连接为一体,使所述第一合页部件与所述第二合页部件的圆心角固定;所述定位合页用于固定相邻所述固定框架构件之间角度,即固定相邻串联的所述光伏组件单板的角度;
所述定位安装装置包括至少两组定位支架、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支架运动;所述定位支架包括多个节段杆件,多个所述节段杆件依次首尾相连,相邻两个所述节段杆件之间通过弹性合页连接,使多个所述节段杆件通过所述弹性合页连接后形成锯齿状支架,各个相邻所述节段杆件之间可活动;
两组所述定位支架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折叠式集成板固定框架的两侧,所述定位支架与所述折叠式集成板固定框架之间形成联动机构,通过所述定位支架控制所述集成单元的展开和闭合;通过所述定位合页的定位角度控制所述集成单元展开后的结构形状,使所述集成单元通过折叠形成一块所述光伏组件单板的尺寸,或者展开后形成平面结构或曲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安装的光伏组件集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架的每个所述节段杆件与所述固定框架构件的侧边通过横销交叉连接,使所述定位支架与所述折叠式集成板固定框架之间形成交叉折叠的所述联动机构,当所述折叠式集成板固定框架为半展开状态时,所述折叠式集成板固定框架与所述定位安装装置形成相互交错的锯齿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安装的光伏组件集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滚动轮、导向槽、钢绞线以及牵引部件;
其中,所述滚动轮设置于所述定位支架的底部;所述导向槽设置于所述定位支架的下方,使所述滚动轮沿所述导向槽滑动;
所述牵引部件设置于所述定位支架的一端或两端;所述牵引部件包括转动轴、驱动轮、两个钢索绕盘,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导向槽上,与所述导向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两个所述钢索绕盘设置于所述转动轴的两端,所述驱动轮设置于所述转动轴的中间位置,通过所述驱动轮控制所述转动轴的转速控制展开速度;
所述钢绞线与所述定位支架穿接,所述钢绞线穿心通过每个所述节段杆件,所述钢绞线一端与第一节所述节段杆件或最后一节所述节段杆件通过索锚具固定;另一端与所述钢索绕盘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江,李建勇,迟鸣声,丁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