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节能红外式防爆灯及其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8806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防爆灯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智能节能红外式防爆灯及其控制系统,包括红外灯以及用于红外灯的智能控制系统,所述红外灯上设有隔爆罩,隔爆罩是由两个半圆外罩组件对接组成,两个半圆外罩组件之间通过螺栓紧固,所述红外灯的外壁表面周向设有第一散热片,相邻的两个第一散热片之间均布有第二散热片。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提高防爆灯的散热速度,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有效延长防爆灯的使用寿命,极大地提高了防爆灯的使用安全性及可靠性,将散热结构模块化设计,使结构更为紧凑,使防爆灯更为美观,隐蔽性好,且节能效果佳,能够实现智能化控制,使用更为方便,适用范围广,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推广价值。

An intelligent energy-saving infrared explosion-proof lamp and its contro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节能红外式防爆灯及其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爆灯
,具体为一种智能节能红外式防爆灯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防爆灯是指用于可燃性气体和粉尘存在的危险场所,能防止灯内部可能产生的电弧、火花和高温引燃周围环境里的可燃性气体和粉尘,从而达到防爆要求的灯具。也称作防爆灯具、防爆照明灯。不同的可燃性气体混合物环境对防爆灯的防爆等级和防爆形式有不同的要求。但传统的防爆灯存在以下缺陷:1、结构设计不合理,由于防爆灯表面温度需要低于爆炸环境中的点燃温度,传统的防爆灯单一封闭式结构导致散热性能较差,使用寿命短,使用安全性及可靠性不高;2、大多数防爆灯采用的是传统光源,节能效果差,且功能性不足,存在使用不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节能红外式防爆灯及其控制系统,解决了传统的防爆灯结构设计不合理,单一封闭式结构导致散热性能较差,使用安全性及可靠性不高,大多数防爆灯采用的是传统光源,节能效果差,且功能性不足,存在使用不便的缺陷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节能红外式防爆灯及其控制系统,包括红外灯以及用于红外灯的智能控制系统,所述红外灯上设有隔爆罩,隔爆罩是由两个半圆外罩组件对接组成,两个半圆外罩组件之间通过螺栓紧固,所述红外灯的外壁表面设有卡槽,所述半圆外罩组件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连接的内导热层、中支承板和外导热层,所述内导热层的外表面上设有与卡槽卡接的卡块,所述中支承板的侧壁上设有半圆弧面,相邻的两个中支承板之间构成一个散热腔,所述中支承板的半圆弧面上设有与散热腔的中部对应设置的导热杆,每依次排列的三个中支承板中位于中部一个的长度大于位于其外侧两个的长度,每依次排列的三个中支承板之间均构成有一个散热风道,两个半圆外罩组件的前端与红外灯的灯头密封连接,两个半圆外罩组件的后端通过后盖密封,所述后盖的沿边内壁上设有进风机组和排风机组,所述进风机组和排风机组分别由若干进风机和排风机构成,进风机和排风机与散热风道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对应安装,两个半圆外罩组件的底部对称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内部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部卡接有用于防爆灯安装的底座。所述控制系统是由设置在红外灯壳体内的传感器模块和控制电路组成,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人体检测传感器和环境亮度传感器,所述控制电路是由转换单元、比较模块、放大电路、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开关模块和红外半球灯板组成,所述温度传感器嵌设于壳体上并用于检测壳体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转换单元将温度变量转换为可传送的标准化输出信号输出至比较模块,所述人体检测传感器和环境亮度传感器分别通过一个放大电路将相应的模拟输出电流进行电压转换并输出至比较模块,所述比较模块根据预设的电信号对人体检测传感器和环境亮度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并向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开关模块实现红外半球灯板通电开关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还分别与进风机组和排风机组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壳体温度信息后,根据比较模块预设的温度值向进风机组和排风机组输出控制信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红外灯的壳体和半圆外罩组件均由不锈钢制成,所述红外灯的通光玻璃采用冕类氟磷酸盐防爆玻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盖上对应进风机和排风机之间设有安装孔,所述后盖通过螺钉穿插安装孔紧固于红外灯的壳体上,所述后盖的中部设有过线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为由顶板、底板及竖板组成的工形结构,顶板与连接槽相适配,顶板通过两根竖板固定支撑于底板上,顶板与竖板平行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为PT100传感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人体检测传感器采用LHI778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环境亮度传感器采用BH1600FVC-TR传感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比较模块为DSP芯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采用80C51单片机。(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节能红外式防爆灯及其控制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智能节能红外式防爆灯及其控制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防爆灯表面温度,通过后盖上的进风机组和排风机组以及两个半圆外罩组件的组合设置,有效提高防爆灯的散热速度,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有效延长防爆灯的使用寿命,极大地提高了防爆灯的使用安全性及可靠性;2、该智能节能红外式防爆灯及其控制系统,由内导热层、中支承板和外导热层构成半圆外罩组件,在半圆外罩组件内形成多个散热风道,配合后盖上的进风机组和排风机组,将散热结构模块化设计,使结构更为紧凑,且组装方便,较之传统的暴露于外部环境中的散热片集成结构,使防爆灯更为美观;3、该智能节能红外式防爆灯及其控制系统,采用红外半球灯板作为光源,隐蔽性好,节能效果佳;4、该智能节能红外式防爆灯及其控制系统,通过人体检测传感器和环境亮度传感器进行人体及外部环境亮度检测,当检测到人体时,能够根据外部环境亮度进行相应电压输出,达到自动调光的效果,当未检测到人体时,通过控制模块向开关模块输出控制信号使红外半球灯板关闭,能够实现智能化控制,使用更为方便,适用范围广,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中支承板的切面展示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座和底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原理图。图中:100、红外灯;101、卡槽;200、半圆外罩组件;201、内导热层;2011、卡块;202、中支承板;2021、导热杆;203、外导热层;204、散热腔;2031、安装槽;300、后盖;301、进风机组;302、排风机组;303、安装孔;304、过线孔;400、连接座;401、连接槽;500、底座;600、传感器模块;601、温度传感器;602、人体检测传感器;603、环境亮度传感器;700、控制电路;701、转换单元;702、比较模块;703、放大电路;704、控制模块;705、电源模块;706、开关模块;707、红外半球灯板;800、螺栓;900、散热风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节能红外式防爆灯及其控制系统,包括红外灯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节能红外式防爆灯及其控制系统,包括红外灯(100)以及用于红外灯(100)的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灯(100)上设有隔爆罩,隔爆罩是由两个半圆外罩组件(200)对接组成,两个半圆外罩组件(200)之间通过螺栓(800)紧固,所述红外灯(100)的外壁表面设有卡槽(101),所述半圆外罩组件(200)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连接的内导热层(201)、中支承板(202)和外导热层(203),所述内导热层(201)的外表面上设有与卡槽(101)卡接的卡块(2011),所述中支承板(202)的侧壁上设有半圆弧面,相邻的两个中支承板(202)之间构成一个散热腔(204),所述中支承板(202)的半圆弧面上设有与散热腔(204)的中部对应设置的导热杆(2021),每依次排列的三个中支承板(202)中位于中部一个的长度大于位于其外侧两个的长度,每依次排列的三个中支承板(202)之间均构成有一个散热风道(900),两个半圆外罩组件(200)的前端与红外灯(100)的灯头密封连接,两个半圆外罩组件(200)的后端通过后盖(300)密封,所述后盖(300)的沿边内壁上设有进风机组(301)和排风机组(302),所述进风机组(301)和排风机组(302)分别由若干进风机和排风机构成,进风机和排风机与散热风道(900)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对应安装,两个半圆外罩组件(200)的底部对称设有连接座(400),所述连接座(400)的内部设有连接槽(401),所述连接槽(401)的内部卡接有用于防爆灯安装的底座(500);/n所述控制系统是由设置在红外灯(100)壳体内的传感器模块(600)和控制电路(700)组成,所述传感器模块(600)包括温度传感器(601)、人体检测传感器(602)和环境亮度传感器(603),所述控制电路(700)是由转换单元(701)、比较模块(702)、放大电路(703)、控制模块(704)、电源模块(705)、开关模块(706)和红外半球灯板(707)组成,所述温度传感器(601)嵌设于壳体上并用于检测壳体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601)通过转换单元(701)将温度变量转换为可传送的标准化输出信号输出至比较模块(702),所述人体检测传感器(602)和环境亮度传感器(603)分别通过一个放大电路(703)将相应的模拟输出电流进行电压转换并输出至比较模块(702),所述比较模块(702)根据预设的电信号对人体检测传感器(602)和环境亮度传感器(603)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并向控制模块(704)输出控制信号,所述电源模块(705)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704)连接,所述控制模块(704)的输出端与开关模块(70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704)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开关模块(706)实现红外半球灯板(707)通电开关控制,所述控制模块(704)的输出端还分别与进风机组(301)和排风机组(302)连接,所述控制模块(704)接收到由温度传感器(601)检测到的壳体温度信息后,根据比较模块(702)预设的温度值向进风机组(301)和排风机组(302)输出控制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节能红外式防爆灯及其控制系统,包括红外灯(100)以及用于红外灯(100)的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灯(100)上设有隔爆罩,隔爆罩是由两个半圆外罩组件(200)对接组成,两个半圆外罩组件(200)之间通过螺栓(800)紧固,所述红外灯(100)的外壁表面设有卡槽(101),所述半圆外罩组件(200)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连接的内导热层(201)、中支承板(202)和外导热层(203),所述内导热层(201)的外表面上设有与卡槽(101)卡接的卡块(2011),所述中支承板(202)的侧壁上设有半圆弧面,相邻的两个中支承板(202)之间构成一个散热腔(204),所述中支承板(202)的半圆弧面上设有与散热腔(204)的中部对应设置的导热杆(2021),每依次排列的三个中支承板(202)中位于中部一个的长度大于位于其外侧两个的长度,每依次排列的三个中支承板(202)之间均构成有一个散热风道(900),两个半圆外罩组件(200)的前端与红外灯(100)的灯头密封连接,两个半圆外罩组件(200)的后端通过后盖(300)密封,所述后盖(300)的沿边内壁上设有进风机组(301)和排风机组(302),所述进风机组(301)和排风机组(302)分别由若干进风机和排风机构成,进风机和排风机与散热风道(900)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对应安装,两个半圆外罩组件(200)的底部对称设有连接座(400),所述连接座(400)的内部设有连接槽(401),所述连接槽(401)的内部卡接有用于防爆灯安装的底座(500);
所述控制系统是由设置在红外灯(100)壳体内的传感器模块(600)和控制电路(700)组成,所述传感器模块(600)包括温度传感器(601)、人体检测传感器(602)和环境亮度传感器(603),所述控制电路(700)是由转换单元(701)、比较模块(702)、放大电路(703)、控制模块(704)、电源模块(705)、开关模块(706)和红外半球灯板(707)组成,所述温度传感器(601)嵌设于壳体上并用于检测壳体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601)通过转换单元(701)将温度变量转换为可传送的标准化输出信号输出至比较模块(702),所述人体检测传感器(602)和环境亮度传感器(603)分别通过一个放大电路(703)将相应的模拟输出电流进行电压转换并输出至比较模块(702),所述比较模块(702)根据预设的电信号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广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飞赫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