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电解槽全系列停电的二次启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786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5:28
一种铝电解槽全系列停电的二次启动方法,第一步,通过坐槽使x台电解槽达到二次启动条件;第二步,在坐槽后的x台电解槽中,灌入足够的液体电解质,利用效应启动的方法进行二次启动,在一周时间内启动x1台电解槽;第三步,对剩余的x2台电解槽,通过点抬电压的方式,使温度达到启动所需温度,之后灌入足量电解质,控制电压上升幅度及上升频率,第一包电解质灌完后电压保持在4.0V至5.0V之间,灌入第二包电解质时将电压控制在8.0V以内,待电压平稳后等待阳极效应的发生,利用效应来提高电解温度,实现二次启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铝电解槽全系列停电8小时以上的二次启动。

A method of secondary start-up for a series of blackouts of aluminum reduction c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电解槽全系列停电的二次启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铝电解
,特别涉及一种铝电解槽全系列停电的二次启动方法。
技术介绍
在铝电解生产工艺中,若供电系统出现故障,则会造成电解槽全系列停电事故,长时间停电和低电流(低于电解槽保温电流)运行,导致电解槽热量无法维持,电解槽热收入得不到保证,在此过程中,电解温度急剧下降,槽内液体电解质成固体状态,一部分电解质沾结阳极底掌,一部分下沉到炉底。现有技术中,在供电负荷在有限的条件下,为保证部分电解槽能达到保温电流,会选择根据电解槽情况,通过坐槽使部分电解槽达到正常生产的条件,然后再二次启动剩余电解槽。一般是灌入电解质,并将电压抬至3.5V左右,依靠低电压将槽内凝固电解质熔化以达到二次启动,此种方法实施后槽内阳极脱落持续增加,灌入的电解质成固体状态,成功启动电解槽的几率非常低,期间的被迫停槽造成全系列的低电流运行,失去二次启动最佳时间段。可见,电解槽全系列停电将会给正常生产带来严重后果,而现有二次启动方法存在严重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电解槽全系列停电的二次启动方法,可实现铝电解槽全系列停电8小时以上的二次启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电解槽全系列停电的二次启动方法,包括:第一步,通过坐槽使x台电解槽达到二次启动条件;第二步,在坐槽后的x台电解槽中,灌入足量电解质,利用效应启动的方法进行二次启动,在一周时间内启动x1台电解槽;第三步,对剩余的x2台电解槽,通过点抬电压的方式,使温度达到启动所需温度,之后灌入足量电解质,控制电压上升幅度及上升频率,第一包电解质灌完后电压保持在4.0V至5.0V之间,灌入第二包电解质时将电压控制在8.0V以内,待电压平稳后等待阳极效应的发生,利用效应来提高电解温度,实现二次启动转入正常生产条件。所述第一步中坐槽是指在电解槽停电后,电解质收缩严重,甚至于电解质凝固沉入炉底,电解槽无法正常进行生产,在不停槽情况下,将阳极全部做到铝水中3~5cm,依靠铝水导电性能进行铝液焙烧,以保证电解槽热能损失,维持电解槽保温状态,以便于进行二次启动。所述第二步中效应启动方法是指在启动电解槽时,灌入足量电解质后,将电压抬至效应状态的电解槽电压以上,利用高电压产生热能使电解槽内凝固的电解质全部熔化,达到电解槽正常生产条件。所述效应状态的电解槽电压为8V,保持8~15V,时间30分钟左右。所述第三步中,点抬电压方式是在抬电压进行二次启动过程中控制槽电压上升速度,每次抬电压时槽电压上升控制在0.1~0.2V,同时观察阳极上升程度和电解质工作状态。由于启动温度不能低于770℃,为了达到二次启动要求,需要将电压从2.0以下抬至2.5V左右,通过抬高电压增加热收入,而从2.0V以下抬至2.5V,而槽内没有液体电解质,只能采用点抬方式,每次使电压上升0.1~0.2V;即电压升高,通过拉开极距使槽内热量增加,使温度上升到二次启动温度要求。所述第三步中,第一包电解质重量7~8吨,第二包电解质在5~7吨,第一包电解质和第二包电解质灌满一台电解槽。所述第三步中,灌入足量电解质后,上升幅度及上升频率控制策略是保持电压匀速上升,且电压每0.5V稍作停顿,具体是在3.0V、3.5V、4V、4.5V、5.0V、5.5V、6V时停顿30s左右,在电压6V以后控制电压在保持在6~8V,达到二次启动所需电压。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效应产生弧光增加热量熔化槽内凝固电解质,达到电解槽二次启动条件,恢复正常生产。目前电解生产停电超过8小时后,没有可用技术将电解槽一次性启动,本专利技术可以将停电8小时以上采用坐槽的方式进行二次启动,延长槽寿命,节约巨额大修费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青海物产工业投资有限公司模拟供电系统故障,造成240KA电解槽全系列停电事故,停电期间供电负荷运行统计如下表(电流、时间、时长统计):供电电流(KA)2100690140200230开始时间6:509:0011:0012:3014:1023:300:30结束时间7:4011:0012:3014:1023:300:304:00运行时长(分钟)501209010057030210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电流在90KA左右以下持续时间310分钟,此电流远低于电解槽保温电流,加之前停电120分钟,电解槽热量根本无法维持,在之后的570分钟内电流维持在140KA左右,由于停电及低电流运行时间长电解槽热收入得不到保证,在此过程中,电解温度急剧下降,槽内液体电解质成固体状态,一部分电解质沾结阳极底掌,一部分下沉到炉底,供电负荷在有限的条件下,全系列162台电解槽无法满足保温条件,在此情况下,为保证达到部分槽能起到保温电流,根据槽子情况决定坐槽99台。(其中一车间坐槽54台,二车间坐槽45台),直至次日4时才达到满负荷运行。通过坐槽使63台电解槽达到了正常生产的条件,为后续二次启动99台电解槽奠定了基础。该停电及低电流运行远远超出了同行业事故停电时间段,61%的电解槽未能得以继续生产。从停电次日起,历时25天,对剩余的99台电解槽分批进行二次启动准备工作。先采用现有技术方案,灌入电解质,将电压抬至3.5V左右,依靠低电压将槽内凝固电解质熔化以达到二次启动的目的,该方法实施后槽内阳极脱落持续增加,灌入的电解质成固体状态,最终未能成功启动一台电解槽,且期间被迫停槽造成系列低电流运行,总时长达5小时,失去了二次启动最佳黄金时间段。由于坐槽时间长槽温难以达到启动要求,启动难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步增大。而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先采用灌入足量的电解质,利用效应启动的方法进行电解槽二次启动,在一周时间内成功启动33台。但是,在启动过程中由于坐槽时间长槽内铝液温度持续下降,如果还是采用此方法启动风险系数大大增加,稍有不慎将危及到系列安全。由于此时电解槽内铝液温度达不到启动条件,必须在温度上想办法将槽内温度提高至770℃。在此基础上,对启动槽进行点抬电压的方式来增加热收入,使温度达到启动所需温度,并且准备充足的液体电解质10至12t,一切条件准备成熟后灌入足够的液体电解质,并监控电压和阳极电流分布,防止因导电不均匀造成脱极现象。采用此方法启动,主要控制电压上升幅度及上升频率,其基本要求第一包电解质灌完后电压保持在4.0V至5.0V之间,灌入第二包电解质时将电压控制在8.0V以内,观察阳极四周是否沸腾均匀,是否出现滚铝现象,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电解槽全系列停电的二次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步,通过坐槽使x台电解槽达到二次启动条件;/n第二步,在坐槽后的x台电解槽中,灌入足够的液体电解质,利用效应启动的方法进行二次启动,在一周时间内启动x1台电解槽;/n第三步,对剩余的x2台电解槽,通过点抬电压的方式,使温度达到启动所需温度,之后灌入足够的液体电解质,控制电压上升幅度及上升频率,第一包电解质灌完后电压保持在4.0V至5.0V之间,灌入第二包电解质时将电压控制在8.0V以内,待电压平稳后等待阳极效应的发生,利用效应来提高电解温度,实现二次启动转入正常生产条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电解槽全系列停电的二次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通过坐槽使x台电解槽达到二次启动条件;
第二步,在坐槽后的x台电解槽中,灌入足够的液体电解质,利用效应启动的方法进行二次启动,在一周时间内启动x1台电解槽;
第三步,对剩余的x2台电解槽,通过点抬电压的方式,使温度达到启动所需温度,之后灌入足够的液体电解质,控制电压上升幅度及上升频率,第一包电解质灌完后电压保持在4.0V至5.0V之间,灌入第二包电解质时将电压控制在8.0V以内,待电压平稳后等待阳极效应的发生,利用效应来提高电解温度,实现二次启动转入正常生产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铝电解槽全系列停电的二次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坐槽是指在电解槽停电后,电解质收缩严重,甚至于电解质凝固沉入炉底,电解槽无法正常进行生产,在不停槽情况下,将阳极全部做到铝水中3~5cm,依靠铝水导电性能进行铝液焙烧,以保证电解槽热能损失,维持电解槽保温状态,以便于进行二次启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铝电解槽全系列停电的二次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效应启动方法是指在启动电解槽时,灌入足量电解质后,将电压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张允忠王兆明苏凯闫涛赵维德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物产工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