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基东专利>正文

旋转接头顶持弹簧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779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接头顶持弹簧的改良结构,涉及旋转接头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旋转接头闭锁止漏效果差的问题而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旋转接头顶持弹簧的改良结构,包括:一座体,以及设于该座体的动封环、浮静环、轴承、C形环等组件,使该等组件套合组装于一旋转轴,其中,该座体邻近后方的内缘,设有一阶部,于该阶部的垂直面设有多数间隔排列的套孔,于该等套孔分别置入弹簧,以供顶持于浮静环,推动浮静环与动封环的贴触构成闭锁止漏,使旋转接头弹簧的推力得以平均分散于闭锁面,且因该等弹簧未浸泡于流体,其好处有二:一为避免其生锈或因水垢的卡死,造成推力减低影响闭锁止漏的效果,二为因没有弹簧阻挡,可使流体输送更流畅。(*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旋转接头
,尤其涉及一种供旋转接头推动浮静环与动封环的贴触构成闭锁止漏,其好处有二 一为避免其生锈或因水垢的卡死, 造成推力减低影响闭锁止漏的效果,二为因没有弹簧阻挡,可使流体输送更流 畅的顶持弹簧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按, 一般适用于纺织、造纸、橡胶、塑料及化学等业界生产母机于旋转中 输送流体的旋转接头,由于需考虑到旋转输送进行时的气密性,以避免流经接 头的流体的漏失,因此,其结构需呈完全密封状态,习知的旋转接头如图l所 示,包含一座体l、于座体1内设有一浮静环11、 一动封环12、两轴承13及一 旋转轴14,组装时系先将轴承13套置于旋转轴14,使旋转轴14由座体1的前 端开口 15套入,于另一后端开口 16固定一连接管17,其中,该浮静环ll与后 端开口16的缘部,设有一弹簧18,藉由弹簧18的弹性张力,以推动浮静环ll 与动封环12环的贴触构成闭锁止漏,惟由于单条的弹簧18推力集中,不但使 浮静环11与动封环12的贴触效果较差,且因整条弹簧18浸泡于流体,使其易 生锈或因水垢而卡死,造成推力减低影响闭锁止漏的效果,殊不理想。申请人 有鉴于此,乃秉持从事该项业务多年的经验,经不断研究、实验,遂萌生再改 良,以防止旋转接头的弹簧造成推力减低,影响闭锁止漏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创作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旋转接头顶持弹簧的改良结构,使推动 浮静环与动封环贴触构成闭锁止漏的弹簧。前述的旋转接头顶持弹簧的改良结构,系设有一座体,以及设于该座体的 动封环、浮静环、轴承、C形环等组件,使该等组件套合组装于一旋转轴,其中, 该座体邻近后方的内缘,设有一阶部,于该阶部的垂直面设有多数间隔排列的 套孔,于该等套孔分别置入弹簧,以供顶持于浮静环,推动浮静环与动封环的贴触构成闭锁止漏,使旋转接头弹簧的推力得以平均g于闭锁面,且因该等弹簧未浸泡于流体,以避免其生锈或因水垢的卡死,其好处有二 一为避免其 生锈或因水垢的卡死,造成推力减低影响闭锁止漏的效果,二为因没有弹簧阻 挡,可使流体输送更流畅。附图说明图l为现有技术的旋转接头结构图; 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图3为本技术的座体前视图; 图4为本技术的分解图; 图5为本技术的另 一 实施例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主要包含一具有通道的座体2、 一 中空的旋转轴3,其中,该座体2系设有前端开口 21及后端开口 22,于邻近 后端开口 22的内缘,设有一阶部23,于该阶部23的垂直面设有多数间隔排列 的套孔24,于该等套孔24分别置入弹簧25,座体2内设有一浮静环26及一 动封环27,使该等弹簧25分别顶持于该浮静环26,以供推动浮静环26与动 封环27的贴触构成闭锁止漏;该旋转轴3,系设有阶部31,在组装时,先将轴承32套置固定于该旋转 轴3的阶部31,再将旋转轴3由座体2的前端开口 21套入,并于另一后端开 口 22固定一连接管4 ;藉由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一旋转接头,以供应用于纺织、造纸、橡胶、 塑料及化学等业界生产母机于旋转中输送流体,使流体由连接管4经后端开口 22输送至前端开口21,其中,由于浮静环26系以多数的弹簧25顶持,以供推动浮静环26与动封环27的贴触构成闭锁止漏,且该等弹簧25间隔分布于 座体2的阶部23,使弹簧25的推力得以平均*于闭锁面,以确保闭锁止漏 效果,且因该等弹簧25与流体的通道隔离,故而未被流体所浸泡,其好处有 二 一为避免弹簧25生锈或因水垢的卡死,造成推力减低影响闭锁止漏的效 果,二为因没有弹簧25阻挡,可使流体输送更流畅。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设有一不同形态的座体5,同 样的于该座体5邻近后端开口 51的内缘,设有一阶部52,于该阶部52的垂直 面设有多数间隔排列的套孔53,于该等套孔53分别置入弹簧54,以供推动浮 静环26与动封环的贴触构成闭锁止漏的作用,使弹簧54的推力得以平均分散 于闭锁面,以确保闭锁止漏效果,且因该等弹簧54与流体的通道隔离,故而 未被流体所浸泡,以避免弹簧25生锈或因水垢而卡死,其好处有二 一为避 免弹簧54生锈或因水垢的卡死,造成推力减低影响闭锁止漏的效果,二为因 没有弹簧54阻挡,可使流体输送更流畅,而不论以何种型式的座体组装,皆 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范畴。综上所述,本技术以设有阶部套孔的座体,配合多数的弹簧,构成旋 转接头顶持弹簧的改良结构,使旋转接头推动浮静环与动封环贴触构成闭锁止 漏的弹簧,得以避免其生锈或因水垢的卡死,造成推力减低影响闭锁止漏效果, 以延长旋转接头质量及使用寿命。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接头顶持弹簧的改良结构,包含具有信道的座体(2)及一中空的旋转轴(3),其中,该座体(2)内设有一浮静环(26)及一动封环(27),该旋转轴(3)系设有轴承(32),使该旋转轴(3)由座体(2)套入,其特征在于:该座体(2)于邻近后端的内缘,设有间隔排列,且与通道隔离的多数弹簧(25),使该等弹簧(25)分别顶持于该浮静环(26),以供推动浮静环(26)与动封环(27)的贴触构成闭锁止漏,使弹簧(25)的推力得以平均分散于闭锁面,以确保闭锁止漏效果。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头顶持弹簧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 座体(2)系于邻近后端的内缘,设有一阶部,于该阶部(23)的垂直面设有多数间 隔排列的套孔(24),使弹簧(25)置于该等套孔(24)。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接头顶持弹簧的改良结构,涉及旋转接头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旋转接头闭锁止漏效果差的问题而专利技术。所述旋转接头顶持弹簧的改良结构,包括一座体,以及设于该座体的动封环、浮静环、轴承、C形环等组件,使该等组件套合组装于一旋转轴,其中,该座体邻近后方的内缘,设有一阶部,于该阶部的垂直面设有多数间隔排列的套孔,于该等套孔分别置入弹簧,以供顶持于浮静环,推动浮静环与动封环的贴触构成闭锁止漏,使旋转接头弹簧的推力得以平均分散于闭锁面,且因该等弹簧未浸泡于流体,其好处有二一为避免其生锈或因水垢的卡死,造成推力减低影响闭锁止漏的效果,二为因没有弹簧阻挡,可使流体输送更流畅。文档编号F16L27/08GK201206682SQ20082000959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6日专利技术者杨基东 申请人:杨基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接头顶持弹簧的改良结构,包含具有信道的座体(2)及一中空的旋转轴(3),其中,该座体(2)内设有一浮静环(26)及一动封环(27),该旋转轴(3)系设有轴承(32),使该旋转轴(3)由座体(2)套入,其特征在于: 该座体(2)于邻近后端的内缘,设有间隔排列,且与通道隔离的多数弹簧(25),使该等弹簧(25)分别顶持于该浮静环(26),以供推动浮静环(26)与动封环(27)的贴触构成闭锁止漏,使弹簧(25)的推力得以平均分散于闭锁面,以确保闭锁止漏效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基东
申请(专利权)人:杨基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