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塑料
,特别涉及一种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聚碳酸酯树脂PC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近年来,其较高的透明度,良好的阻燃性、耐热性、电绝缘性和尺寸稳定性,较低的吸水率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通讯行业、建筑行业等领域。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展,聚碳酸酯的冲击强度、弯曲模量、拉伸强度、流动性、介电损耗等性能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单纯的聚碳酸酯或普通的聚碳酸酯材料仍无法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对聚碳酸酯材料进行改性处理。为了提升材料性能和档次,满足最终部件和客户的需求,一般通过玻璃纤维增强来改进其加工性和改性。但是,现有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存在高刚性但是低韧性的矛盾,而常规的增韧方法是直接添加增韧剂,这同样会大幅度降低复合材料的流动性,且复合材料的刚性和韧性的提高也非常有限,从而严重限制了其在汽车、电子电气、通讯行业、建筑行业等领域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成:/n组分A:聚碳酸酯 40份- 90份;/n组分B: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 1.5份-50份;/n组分C:玻纤 5份-60份;/n组分D:含磷化合物 0.1份-30份;/n组分E:聚烯烃化合物 0.01份-3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成:
组分A:聚碳酸酯40份-90份;
组分B: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1.5份-50份;
组分C:玻纤5份-60份;
组分D:含磷化合物0.1份-30份;
组分E:聚烯烃化合物0.01份-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成:
组分A:聚碳酸酯40份-90份;
组分B: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3.5份-45份;
组分C:玻纤5份-60份;
组分D:含磷化合物8份-12份;
组分E:聚烯烃化合物6份-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硅氧烷含量占组合物总重量的百分比为0.6wt%-17wt%,优选为2.8wt%-12wt%。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磷元素和硅元素的重量比为1:(0.1-3.2),优选为1:(0.6-2.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选自芳香族聚碳酸酯、脂肪族聚碳酸酯、芳香族-脂肪族聚碳酸酯、支化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芳香族聚碳酸酯;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为粘均分子量13000-40000的芳香族聚碳酸酯,优选为粘均分子量18000-28000的芳香族聚碳酸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和双酚A的聚碳酸酯嵌段,具有基于组分B重量0.6wt%-36wt%的硅氧烷含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磷化合物选自含氧磷酸、磷酸盐类及其衍生物;所述含氧磷酸选自磷酸和/或次磷酸;所述磷酸盐类及其衍生物选自磷酸钠和/或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茵,李明昆,艾军伟,陈勇文,刘贤文,吴俊,丁超,
申请(专利权)人: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