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测径清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542 阅读:4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管道测径清管器。它有由中间筒体(6)串连的前后两大部分,前端部分按前后顺序依次是防撞头(1)、皮碗(4)、支承轮系统(5),防撞头(1)由螺栓固定在固定套筒(2)上,皮碗(4)和支承轮系统(5)也都固定在各自的固定套筒上,该三个部件的固定套筒依次套装在中间筒体(6)的前端筒节上,由固定螺栓(3)将他们与中间筒体(6)固定,轴向及周向都不能各自转动;后端部分按前后顺序依次是支承轮系统(5)、测径盘(8)、皮碗(4),它们也由螺栓连接在各自的固定套筒上,这三个部件的固定套筒又依次套装在中间筒体(6)的后端筒节上,用固定螺栓(7)将他们与中间筒体(6)固定,轴向及周向也不能各自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测径清管器存在的弊端,使新建管线的测径作业顺利开展。(*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管道测径清管器。涉及管道系统

技术介绍
管道测径清管器是用于了解新建管线及在役管线管道变形状况的清管器。该 清管器通常是在常规的清管器上安装测径铝盘,通过测径铝盘的损伤情况来判断 管道是否存在变形。传统使用的管道测径清管器在结构上有很多弊端1) 、中心骨架釆用的是在一个较大直径圆筒的两端分别焊接法兰盘,由于圆 简直径较大以及两边法兰盘也较厚,导致该骨架的重量占清管器总重量的2/3;2) 、由于没有支撑系统,设备所有重量都由皮碗来支撑,所以皮碗设计得很 厚,大大增加了设备重量;3) 、在总体结构上没有考虑设备运行时的动态性能,运行不平稳。 结构上的不合理使得设备使用中经常出现以下问题1) 、自身质量过重导致皮碗下部偏磨严重,设备重心不断下移;2) 、机械动态性能较差,运行时极不稳定,时快时慢。 由于这两个问题,测径清管器收出后,测径盘容易因非管道变形原因而被刮伤或变形,尤其在过弯头时。这与管道的实际状况不相符,导致测径作业工序进 展缓慢,反复进行。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严重影响整个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自身重量轻、机械动态性能好、运行速度稳定 的管道测径清管器。本技术在现有管道测径清管器只由两个皮碗4、 一个测径盘8、中间简体 6、 一个发射机11等主要部件组成并是在尾部安装有发射机11的中间简体6上前 后各安装一个皮碗4, 一个测径盘8安装在两个皮碗4之间的基础上,增设了一 个防撞头l、两个支承轮系统5,并将中间简体6加以改进,构成本管道测径清管 器。它也分前后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靠中间简体6串连起来,分别位于中间简 体6的前后两端。前端部分有三大部件,按前后顺序依次是防撞头1、皮碗4、支承轮系统5。 防撞头1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套筒2上,皮碗4和支承轮系统5也都类似地固定 在各自的固定套简上,而这三个部件的固定套简依次套装在中间简体6的前端筒 节上,并靠固定螺栓3将他们与中间简体6固定在一起,轴向及周向都不能各自 转动。后端部分也有三大部件,按前后顺序依次是支承轮系统5、测径盘8、皮碗4。 他们也都类似前端那样先都通过螺栓连接在各自的固定套简上,而这三个部件的 固定套筒又依次套装在中间简体6的后端筒节上,并靠固定螺栓7将他们与中间 简体6固定在一起,轴向及周向也都不能各自转动。在中间简体6的尾部焊接有发射机固定盘9,发射机ll插入到固定盘中,外 面用压盖10拧紧,并且为了防止发射机被撞坏,发射机ll外部还安装有保护架 12,保护架12通过固定螺栓7连接在中间简体6上。这样所有的部件都与中间简体6连接成一个整体。其巾支承轮系统5前后各均匀设置八组以上,每组支承轮系统5如图2和图3所 示,由摆臂13、支撑弹簧14、弹簧上套柱15、轮子16、活塞杆17、活塞缸18、 弹簧下套柱19、挡块20、固定座21、摆臂轴22、弹簧轴23、轮轴24组成。两 条形状相同、中部弯曲的摆臂13用摆臂轴22与"杯"状固定座21外侧"杯"底 铰链连接,并用挡块20挡于摆臂轴22与"杯"底之间,它限制摆臂在弹簧力的 作用下向外张开,是摆臂的极限位置。摆臂13的另一端用轮轴24固定轮子16, 弹簧轴23穿过摆臂13中部的孔并穿过外套支撑弹簧14的顶杆机构弹簧上套柱 15上的孔,顶杆机构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座21的"杯"边上;顶杆机构为活塞 与活塞缸18的组合,活塞杆17的顶杆端固连在上有穿弹簧轴23的孔、下有定位 支撑弹簧14的圆环的圆帽形弹簧上套柱15的中心,活塞缸18的顶杆端外套半球 形弹簧下套柱19后穿过固定座16的孔,再用空心螺帽拧固。中间简体6如图4所示,它有前法兰25、加强筋26、圆简27、 中心简节28、后法兰29和发射机固定套30,它是在一个小直径的中心简节28 两边各固连一个圆简27,在圆简27外各焊接一薄法兰盘-前法兰25和后法兰29; 前法兰25和后法兰29均固连有加强筋26;在中心简节28的尾部有发射机固定 套30;皮碗4为薄厚度和薄唇边。此支承轮系统5由于支撑弹簧14和顶杆机构的作用,使摆臂13带动轮子16 以摆臂轴22为轴摆动,可收可张,最终使轮子16紧紧压在管道内壁,将测径清 管器支撑定位在管道内。这里的顶杆机构由于釆用活塞与活塞缸18的组合,既可 平稳顶起,又因活塞缸18的下部由空心螺帽拧固而不致憋压,可使活塞杆17可 移到底,实现平稳收拢。本技术的中间简体6由于釆用了两组支承轮系统5系统而减轻了承载, 所以中间简体6的外径可作的较小,中间简体6外径与测径盘8直径的比例由原 来的l: 1.2~1.5降到1: 2~3,这就大大减轻了中间简体6的重量。本技术由于1) 、中间简体6的结构釆用的是在一个较小直径的圆筒两端各焊接一个较薄 的法兰盘,这样大大减轻了简体的重量;2) 、在设备两端各增加了 8组以上支承轮系统5,不仅有效支撑设备自身重 量,还大大改善设备运行的动态性能;3) 、支承轮系统起到了支撑设备自身重量的作用,所以前后两个皮碗4在厚 度和唇边上都大大减薄,达到了轻型皮碗的目的;4) 、增加了防撞头l,减缓和防止设备猛烈撞击收球装置。所以,本技术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测径清管器存在的弊端,使新建管线 的测径作业顺利开展。附图说明图1一种管道测径清管器总体构成图 图2支承轮系统正剖视图 图3支承轮系统俯剖视图 图4中间简体结构图其中1-防撞头 2-固定套简3-固定螺栓 4-皮碗5-支承轮系统 6-中间筒体7-固定螺栓 8-测径盘9-发射机固定盘 10-压盖11-发射机 12-保护架13-摆臂 M-支撑弹簧15-弹簧上套柱 16-轮子17—活塞杆 19一弹簧下套柱20-挡块22-摆臂轴24-轮轴18—活塞缸21-固定座 23-弹簧轴 25—前法S 27—圆简26—加强筋28—中心筒节30—发射机固定套29—后法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例是一 48英寸管道测径清管器的实验样机,其构成如图1所示。 本例由一个防撞头l、两个皮碗4、两个支承轮系统5、 一个测径盘8、中间简体 6、 一个发射机ll等主要部件组成。它分位于中间简体6前后两端的两大部分, 这两大部分靠中间筒体6串连起来。前端部分按前后顺序依次是防撞头l、皮碗4、支承轮系统5。防撞头l通过 螺栓固定在固定套简2上,皮碗4和支承轮系统5也都类似地固定在各自的固定 套简上,这三个部件的固定套简依次套装在中间简体6的前端简节上,并靠固定 螺栓3将他们与中间简体6固定在一起,轴向及周向都不能各自转动。后端部分也按前后顺序依次是支承轮系统5、测径盘8、皮碗4。他们也都类 似前端那样先都通过螺栓连接在各自的固定套简上,而这三个部件的固定套简又 依次套装在中间简体6的后端简节上,并靠固定螺栓7将他们与中间简体6固定 在一起,轴向及周向也都不能各自转动。支承轮系统5前后各均匀设置八组以上,每组支承轮系统5如图2和图3所 示,由摆臂13、支撑弹簧14、弹簧上套柱15、轮子16、活塞杆17、活塞缸18、 弹簧下套柱19、挡块20、固定座21、摆臂轴22、弹簧轴23、轮轴24组成。两 条形状相同、中部弯曲的摆臂13用摆臂轴22与"杯"状固定座21外侧"杯"底 铰链连接,并用挡块20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测径清管器,包括两个皮碗(4)、一个测径盘(8)、中间筒体(6)、一个发射机(11),在尾部安装有发射机(11)的中间筒体(6)上前后各安装一个皮碗(4),一个测径盘(8)安装在两个皮碗(4)之间,其特征是它有由中间筒体(6)串连起来的前后两大部分,前端部分按前后顺序依次是防撞头(1)、皮碗(4)、支承轮系统(5),防撞头(1)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套筒(2)上,皮碗(4)和支承轮系统(5)也都类似地固定在各自的固定套筒上,该三个部件的固定套筒依次套装在中间筒体(6)的前端筒节上,并由固定螺栓(3)将他们与中间筒体(6)固定在一起,轴向及周向都不能各自转动; 后端部分按前后顺序依次是支承轮系统(5)、测径盘(8)、皮碗(4),它们也都通过螺栓连接在各自的固定套筒上,而这三个部件的固定套筒又依次套装在中 间筒体(6)的后端筒节上,并用固定螺栓(7)将他们与中间筒体(6)固定在一起,轴向及周向也都不能各自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久春白港生葛书义李育忠常连庚代宗育徐今伟周燕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