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吸附能力的气动软体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压传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吸附能力的气动软体机器人。
技术介绍
传统机器人多为刚性机器人,其刚性模块通过各类运动副连接,因控制精确、运动平稳等优点而得到广泛运用。但其缺点同样明显,运动形式过于复杂,对于复杂的地面情况以及小于自身尺寸的狭小空间,无法进行自主运动,环境适应能力差。例如在军事侦察中,为了保证侦察的隐蔽性,需要侦察机器人具有钻过墙缝等尺寸小、形状复杂的通道的能力。另外,在矿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救援过程中,要求机器人能够深入废墟进行探测。随着科技发展,针对这些需求,软体机器人应运而生。软体机器人驱动形式主要包括基于线缆变长度的欠驱动、基于流体的变压驱动以及基于智能材料变形的驱动。201810230781.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环纵肌结构的气动软体机器人》,虽然该气动软体机器人具有直线爬行、转弯爬行、跨越障碍等多种运动方式,但缺乏对地面的吸附能力,运动过程中易产生“后溜”现象,爬坡角度较低,影响了软体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吸附能力的气动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纵向驱动机构,分别作为机器人首和尾;/n三个间隔设置的环向吸附机构,两个纵向驱动机构对应设置在三个环向吸附机构之间,并固连;/n每个纵向驱动机构包括内层驱动机构和外层驱动机构,外层驱动机构包裹内层驱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吸附能力的气动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纵向驱动机构,分别作为机器人首和尾;
三个间隔设置的环向吸附机构,两个纵向驱动机构对应设置在三个环向吸附机构之间,并固连;
每个纵向驱动机构包括内层驱动机构和外层驱动机构,外层驱动机构包裹内层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吸附能力的气动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驱动机构包括,
内层硅胶主体(10),为圆柱形,其内对称设有两个驱动气腔(9),
硅胶片(4),两个驱动气腔(9)的通气端共用一个硅胶片(4),
橡胶片(5),固定在硅胶片(4)外侧,
橡胶片(5)及硅胶片(4)上开有两个充放气口(3),每个驱动气腔(9)与一个对应的充放气口(3)相通,连接压缩空气后,通过充放气实现驱动作用,
若干个金属约束环(8),等间隔沿内层硅胶主体(10)的轴向分布,并固定于内层硅胶主体(10)的外壁上;
外层驱动机构,采用圆筒形硅胶体(7),套在内层硅胶主体(10)和金属约束环(8)的外壁,并与外层驱动结构两端的环向吸附机构连接为一体,共同将内层驱动机构包裹并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吸附能力的气动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腔(9)沿内层硅胶主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贯通内层硅胶主体(10)的两端,两个驱动气腔(9)关于包含内层硅胶主体(10)中心轴线的竖直平面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吸附能力的气动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吸附机构,包括
外层硅胶主体(6),与外层驱动机构连为一体,环向吸附机构同时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燕,孙佳辉,李小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