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708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定位方法,具体操作是:作CT扫描,在CT工作站确定最佳的穿刺层面,移动检查床至最佳穿刺层面所对应的位置,确定该层面视野的中垂线为参考线,建立二维坐标,在最佳穿刺层面取材点沿Y轴方向在皮肤上的投影点P点为最佳穿刺点,测出P点距I点的距离L1,P点距肿块边缘的距离L2,即进针深度,经P点,使同轴套管针与机架X轴激光定位线重合,根据预设进针深度L2穿刺到肿块边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定位方法,操作时间短,误差小,此技术执行方便易掌握,常规CT即可,不需另行配置设备,临床应用推广前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定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经皮肺组织穿刺,已成为临床上鉴别肺部病变、病理性质的重要方法,目前,经皮肺组织穿刺主要有B超定位和常规CT引导定位,B超引导进行肺部穿刺时,如果病变位置紧贴胸壁,在B超下可清楚显示。B超实时引导进针、切割,可减少进针时间,有时还能区别肿块、不张和炎症,且费用低廉。但因超声不能透过气体,故适合于与胸壁紧贴的肿块,对于肺部内部一定深度的肿块,则B超定位引导肺穿刺定位具有极大的局限性,目前常规CT引导定位,需要在体表贴铅丝,做记号,操作时间长,明显增加患者的恐惧心理,而且误差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定位方法,操作时间短,误差小,此技术执行方便易掌握,常规CT即可,不需另行配置设备,临床应用推广前景好。本专利技术的一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作CT扫描;步骤2:在CT工作站确定穿刺层面;步骤3:移动检查床至穿刺层面所对应的位置;步骤4:确定穿刺层面视野的中垂线为参考线,建立二维坐标,使二维坐标Y轴与中垂线重合,中垂线在X轴上的交点为I点;步骤5:确定在穿刺层面取材点沿Y轴方向在皮肤上的投影点P点为穿刺点;步骤6:测出P点距I点的距离L1,即是人体实际穿刺点距机架Y轴激光定位投影线的距离;步骤7:测出P点距肿块边缘的距离L2,即进针深度;步骤8:根据L1,用同轴套管针沿皮肤上X轴激光定位线自P点进行穿刺;步骤9:经P点,使同轴套管针与机架X轴激光定位线重合,根据预设进针深度L2穿刺到肿块边缘;从开始扫描到穿刺取材结束全过程平均12±3分钟完成,无需在患者体表做标记,无需铅丝定位,明显减少工作流程,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减少定位扫描次数、明显缩短操作时间,穿刺误差小于2mm,此技术方便易掌握,常规CT即可,不需另行配置设备,临床应用推广前景好。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使机架激光定位线在人体短轴所投影的层面,确定最佳穿刺层面,便于测量和穿刺操作。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以I点为CT机架内激光定位线在人体长轴的投影点,进一步使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定位方法标准化和规范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定位方法,操作时间短,误差小,此技术执行方便易掌握,常规CT即可,不需另行配置设备,临床应用推广前景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定位过程中工作站视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作CT扫描;步骤2:在CT工作站确定穿刺层面;步骤3:移动检查床至穿刺层面所对应的位置;使机架激光定位线在人体短轴所投影的层面,确定最佳穿刺层面,便于测量和穿刺操作;步骤4:确定穿刺层面视野的中垂线为参考线,建立二维坐标,使二维坐标Y轴与中垂线重合,中垂线在X轴上的交点为I点;以I点为CT机架内激光定位线在人体长轴的投影点,进一步使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定位方法标准化和规范化;步骤5:确定在穿刺层面取材点沿Y轴方向在皮肤上的投影点P点为穿刺点;步骤6:测出P点距I点的距离L1,即是人体实际穿刺点距机架Y轴激光定位投影线的距离;步骤7:测出P点距肿块边缘的距离L2,即进针深度;步骤8:根据L1,用同轴套管针沿皮肤上X轴激光定位线自P点进行穿刺;步骤9:经P点,使同轴套管针与机架X轴激光定位线重合,根据预设进针深度L2穿刺到肿块边缘;从开始扫描到穿刺取材结束全过程平均12±3分钟完成,无需在患者体表做标记,无需铅丝定位,明显减少工作流程,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减少定位扫描次数、明显缩短操作时间,穿刺误差小于2mm,此技术方便易掌握,常规CT即可,不需另行配置设备,临床应用推广前景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作CT扫描;/n步骤2:在CT工作站确定穿刺层面;/n步骤3:移动检查床至穿刺层面所对应的位置;/n步骤4:确定穿刺层面视野的中垂线为参考线,建立二维坐标,使二维坐标Y轴与中垂线重合,中垂线在X轴上的交点为I点;/n步骤5:确定在穿刺层面取材点沿Y轴方向在皮肤上的投影点P点为穿刺点;/n步骤6:测出P点距I点的距离L1,即是人体实际穿刺点距机架Y轴激光定位投影线的距离;/n步骤7:测出P点距肿块边缘的距离L2,即进针深度;/n步骤8:根据L1,用同轴套管针沿皮肤上X轴激光定位线自P点进行穿刺;/n步骤9:经P点,使同轴套管针与机架X轴激光定位线重合,根据预设进针深度L2穿刺到肿块边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作CT扫描;
步骤2:在CT工作站确定穿刺层面;
步骤3:移动检查床至穿刺层面所对应的位置;
步骤4:确定穿刺层面视野的中垂线为参考线,建立二维坐标,使二维坐标Y轴与中垂线重合,中垂线在X轴上的交点为I点;
步骤5:确定在穿刺层面取材点沿Y轴方向在皮肤上的投影点P点为穿刺点;
步骤6:测出P点距I点的距离L1,即是人体实际穿刺点距机架Y轴激光定位投影线的距离;
步骤7:测出P点距肿块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厚云周清华伍龙军
申请(专利权)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