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防出汗结构的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04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2:40
一种具有散热防出汗结构的枕头,枕头上表面由两侧至中央呈弧状向下凹陷,枕头下表面由两侧至中央呈弧状向上凹陷,枕头上表面由两端至中央呈弧状向下凹陷,枕头下表面由两端至中央呈弧状向上凹陷,枕头前侧由两端至中央呈弧状向后凹陷,枕头后侧由左右两端至中央呈弧状向前凹陷,枕头上表面设有波浪形的条状凸起,条状凸起沿枕头长度方向延伸,条状凸起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透气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头部接触枕头时,由条状凸起支撑头部,与枕头表面之间空隙形成并联风路,利用分子热能产生的风流压力,排出枕内多余热量和湿气,增加空气流通,散发热量,保持睡眠微环境干燥舒适,避免睡眠中头部与枕头接触局部体表温度集中而出汗。

A pillow with heat dissipation and sweat proof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散热防出汗结构的枕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枕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散热防出汗结构的枕头。
技术介绍
人的头部是散热体,需要降温,+目前的枕头多数只考虑承垫的舒适性而不考虑散热功能,头部需要强制散热时一般采用玉枕、冰枕、竹枕等枕头,然而这些枕头硬度比较大,承垫舒适性较差,无法保证睡眠效果,尤其是脑部疾病或脑部手术后的头部发热量较大的人,更需要进行头部降温以获得更佳的睡眠效果,保证头部散热快并维持舒适性以便进入深度睡眠从而可以缩短睡眠时间,以便有更多时间用于其他方面的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散热防出汗结构的枕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散热防出汗结构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的上表面由前后两侧至中央呈弧状向下凹陷,所述枕头的下表面前后两侧至中央呈弧状向上凹陷,所述枕头前侧的高度大于枕头后侧的高度,所述枕头的上表面由左右两端至中央呈弧状向下凹陷,所述枕头的下表面由左右两端至中央呈弧状向上凹陷,所述枕头的前侧由左右两端至中央呈弧状向后凹陷,所述枕头的后侧由左右两端至中央呈弧状向前凹陷,所述枕头的左端由前后两侧至中央呈弧状向右凹陷,所述枕头的右端由前后两侧至中央呈弧状向左凹陷,所述枕头的上表面设有若干波浪形的条状凸起,所述条状凸起沿枕头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条状凸起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透气孔。进一步地,所述枕头的上表面设有十二根条状凸起,前侧的六根条状凸起的中央向后弧形弯折,后侧的六根条状的中央向前弧形弯折,由前至后第六根条状凸起的中部和第七根条状凸起的中部黏连构成整体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当头部接触枕头时,由条状凸起支撑头部,与枕头表面之间空隙形成并联风路,利用分子热能(人体热量)产生的风流压力,排出枕内多余热量和湿气,增加空气流通,散发热量,保持睡眠微环境干燥舒适,避免睡眠中头部与枕头接触局部体表温度集中而出汗;在人体呼吸时轻微动作下,条状凸起还起到轻微按摩、放松皮肤的交感神经的作用,帮助更快进入高质量深度睡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左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图6为图2中B-B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枕头2弧形凹陷部3中央凹陷部4条状凸起5透气孔6按摩点7中间凹陷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所述枕头1的前后两侧沿左右两端至中央设有弧形凹陷部2,所述弧形凹陷部2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弧形凹陷部2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每一端的切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a为16°~24°,这一夹角符合人体颈背部曲线,以适应不同的人群,当人体在仰卧睡姿时,完全贴合颈背脊椎,颈背脊椎各部位受力均匀,保护颈背脊椎防止变形。如图6所示,所述枕头1前后两侧的高度不同,具体来说,在所述枕头1沿宽度方向的中心截面上,枕头1后侧的高度大于枕头1前侧的高度,在这一截面中,枕头1前侧的高度为7~11cm,枕头1后侧的高度为10~14cm,枕头1前后两侧的高低落差为3~6cm,考虑到人体仰卧时七节颈椎各部位所受应力变化,所述枕头1中心截面的中央设有中央凹陷部3,中央凹陷部3的最低点高度为5~10cm,以上各个高度设置使得枕头1既能支撑头部,又与颈部的高度相适应。如图6所示,所述中央凹陷部3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每一端的切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b和c为12°~18°,12°~18°是人体在仰卧睡姿时,是最佳的小重量后伸牵引角度。所述枕头1的前后两侧有高低不同的高度来支撑颈后部,与中心支撑后脑部位的凹陷处共同形成贴合面来支撑颈曲受力均衡,以适应不同性别、不同身高、不同体型体态以及喜欢不同高度枕头1的人群;仰卧睡下后,枕头1表面在支撑颈曲的部分形成圆柱形,并有一定的硬度以能衬托和均衡支撑颈曲,易获得高质量的睡眠。如图4所示,在所述枕头1左右任意一端的截面上,枕头1前侧的高度大于枕头1后侧的高度,在这一截面中,所述枕头1后侧的高度为10~14cm,所述枕头1前侧的高度为8~12cm,其中,前侧的弧形凸面高度H1优选为12cm,后侧的弧形凸面高度H2优选为11cm;所述枕头1一端截面的中部设有中间凹陷部7,该中间凹陷部7的高度为6cm~11cm。参见图5,左右弧形凹面两端的高度H3为6~11cm,优选为9cm,左右弧形凹面中部H4的高度为5~10cm,优选为6.5cm;参见图6,前弧形凸面的高度H5为10~14cm,优选为10cm,后弧形凸面的高度H6为7~11cm,优选为9cm,前后弧形凹面的中部的高度H7为5~10cm,优选为6.5cm。如图4所示,所述中间凹陷部7上端面的弧度d为12°~18°,中间凹陷部7与枕头1中心支撑人体头侧面部位的中央凹陷部3共同形成贴合面来平衡支撑颈部脊椎颈曲,以适应不同性别、不同身高、不同体型体态以及喜欢不同高度枕头的人群。前弧形凸面和后弧形凸面的高度为侧卧最佳颈椎支撑高度,左右弧形凹面两端的高度为侧卧最佳头部支撑高度;人体在侧卧时,枕头的顶面两端能充分贴合人体颈肩部位曲线,平衡支撑颈部脊椎,避免颈部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者偏侧突出,有助于放松颈肩部肌肉,恢复颈肩部疲劳,保护颈椎健康。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枕头1的上表面设有若干波浪形的条状凸起4,所述条状凸起4沿枕头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条状凸起4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透气孔5,优选地,所述枕头1的上表面设有十二根条状凸起4,前侧的六根条状凸起4的中央向后弧形弯折,后侧的六根条状的中央向前弧形弯折,由前至后第六根条状凸起4的中部和第七根条状凸起4的中部黏连构成整体结构。当头部接触枕头时,由条状凸起4支撑头部,与枕头1表面之间空隙形成并联风路,利用分子热能(人体热量)产生的风流压力,排出枕内多余热量和湿气,增加空气流通,散发热量,保持睡眠微环境干燥舒适,避免睡眠中头部与枕头接触局部体表温度集中而出汗;在人体呼吸时轻微动作下,条状凸起4还起到轻微按摩、放松皮肤的交感神经的作用,帮助更快进入高质量深度睡眠。如图1~图3所示,所述枕头1的前侧和后侧凸出设有若干个按摩点6,所述按摩点6呈圆弧形,所述枕头1一侧的按摩点6排列成四排,一排按摩点6的总数目由上至下逐渐减少,同一排的相邻两个按摩点6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同一排的所有按摩点6由两端至中央逐渐靠上设置,同一排的所有按摩点6由两端至中央逐渐靠后设置。如图2所示,在俯视角度下,一排按摩点6连接成一条由两侧至中央向后凹陷的弧线;在主视角度下,一排按摩点6连接成一条由两侧至中央向上凹陷的弧线,符合人体颈肩部位曲线形态分布,在人体呼吸时轻微动作下,促进改善人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散热防出汗结构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的上表面由前后两侧至中央呈弧状向下凹陷,所述枕头的下表面由前后两侧至中央呈弧状向上凹陷,所述枕头前侧的高度大于枕头后侧的高度,所述枕头的上表面由左右两端至中央呈弧状向下凹陷,所述枕头的下表面由左右两端至中央呈弧状向上凹陷,所述枕头的前侧由左右两端至中央呈弧状向后凹陷,所述枕头的后侧由左右两端至中央呈弧状向前凹陷,所述枕头的左端由前后两侧至中央呈弧状向右凹陷,所述枕头的右端由前后两侧至中央呈弧状向左凹陷,所述枕头的上表面设有若干波浪形的条状凸起,所述条状凸起沿枕头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条状凸起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透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散热防出汗结构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的上表面由前后两侧至中央呈弧状向下凹陷,所述枕头的下表面由前后两侧至中央呈弧状向上凹陷,所述枕头前侧的高度大于枕头后侧的高度,所述枕头的上表面由左右两端至中央呈弧状向下凹陷,所述枕头的下表面由左右两端至中央呈弧状向上凹陷,所述枕头的前侧由左右两端至中央呈弧状向后凹陷,所述枕头的后侧由左右两端至中央呈弧状向前凹陷,所述枕头的左端由前后两侧至中央呈弧状向右凹陷,所述枕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昌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泰昌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