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地区散养家猪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696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地地区散养家猪的方法,该方法从环境选择和养殖场基础建设出发,确定有机猪的饲养环境,选择山地地区散养区域,并在散养区域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坡地作为猪舍,并以猪舍为原点向外进行三个区域的设置,其每个区域中设置不同的满足猪不同习性的设施,配合有机饲料为食物源,从源头上控制有机猪养殖中环境,并配合微生物发酵床来解决养殖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遵从猪的生长习性和习惯,并通过分区域结构来为猪提供了足够的休息和运动空间,用以提高猪只的运动量,增强其抗病能力,进而提高猪肉品质。

A method of raising pig in mountainous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地区散养家猪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养殖领域中的牲猪养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山地地区散养家猪的方法。
技术介绍
猪肉是我国人们主要的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食物,而养猪业是我国畜牧业中的重要产业之一,而养猪业的良性发展对保障肉食品安全供应有着积极的正面作用。而随着养殖业的不断的发展,我国养猪业无论是养殖模式、区域布局还是生产方式、生产能力都在发生显著变化,传统的生猪养殖方法中,商品猪一般都是圈养的,生猪被固定饲养在十分狭小的空间内,饲喂具有高能量、高添加剂含量、甚至添加有激素的饲料,其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但肉质较差,且这种饲养方式下,猪体内极易残留有毒成分,食用后,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而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中,也以肉及肉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多。而随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土地的闲置,很多地方开始出现承包闲置土地进行禽畜散养的农户,这种散养禽畜的方式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有效利用散养区域的资源,减少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和激素的使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但是,现有的农村散养多是以技术成熟、且易成活、生长周期短的鸡、鸭等禽类为主,对于猪、牛、羊等大型牲畜,其大多养殖规模小并且不集中,另外,由于大多养殖户未经过专业培训,导致养殖方法不科学,出现产量低、长势慢、发病率高、成本价格高但利润率低的问题。但随着人们对生态食品的认识以及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无公害的生态猪肉会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因而,有必要对这种利用生态结构的散养猪技术进行改进,使其在严格遵循养殖标准的前提下,因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利用因地制宜的养殖方式获得较佳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山地地区散养家猪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山地地区散养家猪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安静且与人类居住区相距500m以上的山地区域作为散养区域,散养区域内设置有多个饮水组件和饲料投喂组件,而散养区域外缘修砌围墙防逃,并在围墙内侧种植荆条作为绿化缓冲带;然后在散养区域中选取地势高燥、向阳背风、空气流通、土质夯实、水源充足的坡地作为猪舍建造地;根据待饲养的猪只的数量确定散养区域以及猪舍建造地面积,以合理调整饲养密度,满足猪只的生理和行为活动要求,并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和休息场地。2、对猪舍建造地进行找平,并在找平的地面上建造猪舍,猪舍四壁以红砖砌造,砌造高度为1.5~2m,并在砖墙上设置隔空层,隔空层上设置有用于选择插装透光板、隔热板、百叶板或者排风扇的插装槽,猪舍内搭建发酵床并安装有饮水组件和饲料投喂组件。3、在猪舍外圈出缓冲区域,缓冲区域外围用栅栏围住,所述缓冲区域顶部搭装支架,并在支架表面覆膜,覆膜表面用草、树皮、秸秆等盖一个连接到猪舍的荫棚,缓冲区域外侧设置有若干与散养区域相连的常开通道。4、进栏前对缓冲区域以及猪舍进行全面消毒两次,两次间隔三天,并在消毒后放置两个星期,期间保持通风干燥。5、选择猪场自有的种猪繁殖的后代猪作育肥猪饲养;猪苗要求健康纯正、蹄细骨硬、弹跳力好、活力强,个头大小一致,猪苗经严格检疫和消毒后,放入上述猪舍内饲养,同时坚持自繁自育养殖模式,允许引入的仔猪不超过6周龄且断奶,半年内引入的仔猪量不能超过场地内种猪数量的10%。6、日常维护的过程中,每天清晨8~9点打开猪舍与缓冲区域之间的舍门,让猪只在区域内自由活动,及时补充饮水组件和饲料投喂组件中的饲料和饮用水,并在太阳落山后将猪只赶回猪舍内即可;同时,每隔一天清理一次散养区域散落的猪粪,没隔一星期翻转一次发酵床中的发酵填料,补充发酵菌液,同时,做好日常的防暑降温操作、消毒以及流行病的防止,保持猪舍通风干净卫生,垫料干燥、新鲜,并保持其自由活动量。作为进一步限定,确定猪舍面积时,母猪占舍内净面积要达到2~6m2,育肥猪平均达到1.5~3m2,小猪平均达到1.0~1.5m2,种公猪达到4~8m2,分娩舍按基础母猪舍面积的40%~60%计算,而根据待养猪只情况进行面积计算,得到的面积数之和即为猪舍的合理面积范围值。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散养区域的面积为猪舍面积的6~8倍,而所述缓冲区域的面积为猪舍面积的2~3倍。作为进一步限定,猪舍建造地周围可选择种植或者移植乔木作为遮阴绿化带或者搭建遮阳棚。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猪舍建造地上建筑区域对应的坡地坡度为15~20°,且猪舍建造地找平后需要对猪舍建造地地面作斜面处理,其斜面坡度为3°。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猪舍与缓冲区域之间通过舍门进行分隔,且该舍门的门宽为100~150cm。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腔洞深度为0.8~1m,高度为0.5~0.8m,并每隔半个月对腔洞进行一次填土夯实操作来恢复腔洞尺寸,腔洞的设置用以满足猪只自然生长状态下的拱土需求。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散养区域外围还建有种植基地,所述种植基地为养殖提供有机饲料并能输出有机蔬菜,同时经过发酵床发酵后的猪粪便等作为有机肥料提供给作物生产以形成生态循环。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缓冲区域的地面为泥土软基底面,并在其表面铺有一层厚度为2~3mm的细沙。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缓冲区域的地面与舍内地面登高,而所述散养区域的地面则低于缓冲区域的地面。作为进一步限定,饲料投喂组件中投喂的饲料以有机饲料为主,该有机饲料为构树叶、红薯、红薯叶、有机玉米、有机蔬菜、豆及豆粕,舍内的日均饲料供应量为猪只总重的3%~4%,而散养区域的饲料供应方式即时补充,并保证新鲜。而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时,添加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应来自发芽的粮食、鱼肝油、酒曲或者其他天然物质。作为进一步限定,进行消毒操作时可以采用的消毒剂有软皂、高温蒸汽、石灰水、生石灰、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双氧水、天然植物香精、大蒜水、柠檬酸、过氧乙酸、蚁酸、乳酸、草酸、乙酸、酒精。在进行消毒处理时,日常消毒是在猪只迁出处理区后,喷洒一遍消毒剂即可;而定期消毒处理时,需要将处理区域用清水彻底清洁后,喷洒消毒剂即可,而喷洒消毒剂的次数为三次以上以完成彻底消毒。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山地地区散养家猪的方法能够改善养殖环境,其通风条件较好,可根据需求进行隔空层材质的替换,配合坡地的自然条件来调节圈舍内的温度,既可保证夏季凉爽,也可保证冬季保温;同时能对舍内进行除臭杀菌,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节省用水用料,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猪只的免疫能力,抗病力增强,动物在垫料上,舒适性好,配合三区间的活动区域设置,能够为猪只提供足够的空间,活动量较大、生长发育健康,增强了抗病能力,最终提高肉质品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而过滤发酵层经过发酵后与沼渣一起,作为原料送至有机生物肥料厂处理,因此,整个饲养过程几乎没有有害排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中一种山地地区散养家猪的方法,按照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地地区散养家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①选取安静且与人类居住区相距500m以上的山地区域作为散养区域,散养区域内设置有多个饮水组件和饲料投喂组件,而散养区域外缘修砌围墙防逃,并在围墙内侧种植荆条作为绿化缓冲带;然后在散养区域中选取地势高燥、向阳背风、空气流通、土质夯实、水源充足的坡地作为猪舍建造地;根据待饲养的猪只的数量确定散养区域以及猪舍建造地面积,以合理调整饲养密度,满足猪只的生理和行为活动要求,并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和休息场地;/n②对猪舍建造地进行找平,并在找平的地面上建造猪舍,猪舍四壁以红砖砌造,砌造高度为1.5~2m,并在砖墙上设置隔空层,隔空层上设置有用于选择插装透光板、隔热板、百叶板或者排风扇的插装槽,猪舍内搭建发酵床并安装有饮水组件和饲料投喂组件;/n③在猪舍外圈出缓冲区域,缓冲区域外围用栅栏围住,所述缓冲区域顶部搭装支架,并在支架表面覆膜,覆膜表面用草、树皮、秸秆等盖一个连接到猪舍的荫棚,缓冲区域外侧设置有若干与散养区域相连的常开通道;/n④进栏前对缓冲区域以及猪舍进行全面消毒两次,两次间隔三天,并在消毒后放置两个星期,期间保持通风干燥;/n⑤选择猪场自有的种猪繁殖的后代猪作育肥猪饲养;猪苗要求健康纯正、蹄细骨硬、弹跳力好、活力强,个头大小一致,猪苗经严格检疫和消毒后,放入上述猪舍内饲养,同时坚持自繁自育养殖模式,允许引入的仔猪不超过6周龄且断奶,半年内引入的仔猪量不能超过场地内种猪数量的10%;/n⑥日常维护的过程中,每天清晨8~9点打开猪舍与缓冲区域之间的舍门,让猪只在区域内自由活动,及时补充饮水组件和饲料投喂组件中的饲料和饮用水,并在太阳落山后将猪只赶回猪舍内即可;同时,每隔一天清理一次散养区域散落的猪粪,没隔一星期翻转一次发酵床中的发酵填料,补充发酵菌液,同时,做好日常的防暑降温操作、消毒以及流行病的防止,保持猪舍通风干净卫生,垫料干燥、新鲜,并保持其自由活动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地区散养家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选取安静且与人类居住区相距500m以上的山地区域作为散养区域,散养区域内设置有多个饮水组件和饲料投喂组件,而散养区域外缘修砌围墙防逃,并在围墙内侧种植荆条作为绿化缓冲带;然后在散养区域中选取地势高燥、向阳背风、空气流通、土质夯实、水源充足的坡地作为猪舍建造地;根据待饲养的猪只的数量确定散养区域以及猪舍建造地面积,以合理调整饲养密度,满足猪只的生理和行为活动要求,并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和休息场地;
②对猪舍建造地进行找平,并在找平的地面上建造猪舍,猪舍四壁以红砖砌造,砌造高度为1.5~2m,并在砖墙上设置隔空层,隔空层上设置有用于选择插装透光板、隔热板、百叶板或者排风扇的插装槽,猪舍内搭建发酵床并安装有饮水组件和饲料投喂组件;
③在猪舍外圈出缓冲区域,缓冲区域外围用栅栏围住,所述缓冲区域顶部搭装支架,并在支架表面覆膜,覆膜表面用草、树皮、秸秆等盖一个连接到猪舍的荫棚,缓冲区域外侧设置有若干与散养区域相连的常开通道;
④进栏前对缓冲区域以及猪舍进行全面消毒两次,两次间隔三天,并在消毒后放置两个星期,期间保持通风干燥;
⑤选择猪场自有的种猪繁殖的后代猪作育肥猪饲养;猪苗要求健康纯正、蹄细骨硬、弹跳力好、活力强,个头大小一致,猪苗经严格检疫和消毒后,放入上述猪舍内饲养,同时坚持自繁自育养殖模式,允许引入的仔猪不超过6周龄且断奶,半年内引入的仔猪量不能超过场地内种猪数量的10%;
⑥日常维护的过程中,每天清晨8~9点打开猪舍与缓冲区域之间的舍门,让猪只在区域内自由活动,及时补充饮水组件和饲料投喂组件中的饲料和饮用水,并在太阳落山后将猪只赶回猪舍内即可;同时,每隔一天清理一次散养区域散落的猪粪,没隔一星期翻转一次发酵床中的发酵填料,补充发酵菌液,同时,做好日常的防暑降温操作、消毒以及流行病的防止,保持猪舍通风干净卫生,垫料干燥、新鲜,并保持其自由活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德娟
申请(专利权)人:桃江县尖角佬家庭农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