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升斌专利>正文

一种魔芋的栽培基质、基质制备方法及栽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8694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是关于一种魔芋的栽培基质、基质制备方法及栽培系统。该栽培基质制备方法包括:按照重量比为3‑5:1‑3:1‑3获取生物菌发酵基质、珍珠岩颗粒以及陶粒;将获取的生物菌发酵基质、珍珠岩颗粒以及陶粒混合均匀。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栽培基质种植的魔芋受病害率小于5%,且生长质量较高。

A culture medium, preparation method and culture system of konja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魔芋的栽培基质、基质制备方法及栽培系统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魔芋
,尤其涉及一种魔芋的栽培基质、基质制备方法及栽培系统。
技术介绍
魔芋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大量提供葡甘聚糖的经济作物,魔芋葡甘聚糖是一种天然分子可溶性优质的膳食纤维,具有亲水性、凝胶性、抗菌性和可食性,在食品医药保健及其他工业中有着广泛应用,魔芋食品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保健食品之一。魔芋在我国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关技术中,魔芋种植一直延续传统的耕作方式,也包括现阶段推广的林下套种,高杆作物间作遮阳套种和果园套种的模式。关于上述技术方案,专利技术人发现至少存在如下一些技术问题:例如,传统的耕作模式加上全球气候的变暖,导致魔芋病害严重,最终产量不断下滑,而套种模式下为了减少魔芋生理病害常常需要倒茬轮作2—3年,在这种特别的生长环境要求下,适合魔芋轮作的环境不多,耗费劳动力,且易破坏生态环境,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发展,依然无法提高魔芋的产量。因此,有必要改善上述相关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魔芋的栽培基质、基质制备方法及栽培系统,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魔芋的栽培基质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按照重量比为3-5:1-3:1-3获取生物菌发酵基质、珍珠岩颗粒以及陶粒;将获取的生物菌发酵基质、珍珠岩颗粒以及陶粒混合均匀。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生物菌发酵基质,包括:将50-70重量份的牲畜粪便和/或沼渣、3-5重量份的腐叶和/或秸秆、7-13重量份的米糠、0.8-1.2重量份的活化液混合,密封厌氧发酵1-3月。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生物菌发酵基质,具体包括:取牲畜粪便和/或沼渣并在上面堆叠腐叶和/或秸秆,再喷洒活化液,之后再堆叠上米糠,并按照此顺序重复堆叠;在发酵过程中测试所述生物菌发酵基质的温度,当温度达到55-65摄氏度时,开封翻堆搅动,以使充分发酵。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化液的制备,包括:每900-1200毫升的微生物菌剂中加入0.9-1.1千克糖和8-11千克水,搅拌均匀后静置65-80小时即得。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魔芋的栽培基质,该栽培基质通过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魔芋的栽培系统,包括:栽培架,设置于大棚内;多个具有预设尺寸的定植容器,放置于所述栽培架上;其中,各定植容器内填充权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基质,且各定植容器内种植魔芋种子;智能灌溉设备,通过管路与多个所述定植容器连接,用于确定魔芋各个生长周期所需的水分及养分参数,以对各定植容器进行供水和营养液。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魔芋种子包括商品芋种子和种芋种子;其中,所述商品芋种子在所述定植容器中单株种植;所述种芋种子在所述定植容器中种植4-6株。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定植容器为无纺袋;和/或,至少一个定植容器内设有湿度传感器,各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智能灌溉设备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灌溉设备,用于:在魔芋生根发芽幼苗阶段,保持所述栽培基质的湿度为30%-40%;在魔芋换头膨大期,保持所述栽培基质的湿度为70%-80%,并补充营养液;其中所述营养液为1300-1600倍的黄腐酸钾和400-600倍的海藻素;在魔芋生长后期,保持所述栽培基质的湿度为60%。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温度控制设备,设置于所述大棚内,用于:在魔芋生根发芽幼苗阶段,保持生长温度为28-32度;在魔芋换头膨大期,保持生长温度为25-35度;在魔芋生长后期,保持生长温度为25-35度。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一方面,生物发酵基质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种仿生态的生长环境,在仿生态的环境下大量有益微生物繁殖抑制有害菌的增长,达到以菌抑菌,以菌养菌的目的,进而减少了魔芋在生长过程中遭受细菌性真菌性病害的发生;此外,由于魔芋喜湿怕涝、喜松怕紧的生长环境,在栽培基质中加入珍珠岩颗粒可以增加整个栽培基质的透气性和疏松性,加入陶粒则增加了栽培基质的保水性。另一方面,通过上述三种物质之间的协同作用,并经过实验的验证,在重量配比为3-5:1-3:1-3的条件下,使用该栽培基质种植的魔芋受病害率小于5%,且生长质量较高。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魔芋的栽培基质制备方法流程图;图2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魔芋栽培系统后的魔芋生长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魔芋的栽培基质制备方法。参考图1中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1:按照重量比为3-5:1-3:1-3获取生物菌发酵基质、珍珠岩颗粒以及陶粒;步骤S102:将获取的生物菌发酵基质、珍珠岩颗粒以及陶粒混合均匀。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一方面,生物发酵基质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种仿生态的生长环境,在仿生态的环境下大量有益微生物繁殖抑制有害菌的增长,达到以菌抑菌,以菌养菌的目的,进而减少了魔芋在生长过程中遭受细菌性真菌性病害的发生;此外,由于魔芋喜湿怕涝、喜松怕紧的生长环境,在栽培基质中加入珍珠岩颗粒可以增加整个栽培基质的透气性和疏松性,加入陶粒则增加了栽培基质的保水性。另一方面,通过上述三种物质之间的协同作用,并经过实验的验证,在重量配比为3-5:1-3:1-3的条件下,使用该栽培基质种植的魔芋受病害率小于5%,且生长质量较高。下面,对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步骤S101中,珍珠岩颗粒可以是普通的珍珠岩经粉碎后制成的颗粒。更优的,可选用园艺珍珠岩,即普通珍珠岩粉碎过筛后再经预热、瞬间高温膨胀而制成。园艺珍珠岩相比普通珍珠岩,内部的多孔蜂窝状结构更多,质量更轻,使得整个基质更加的疏松、透气。而陶粒选用普通陶粒即可,因陶粒的表面有一层坚硬的外壳,这层外壳呈陶质或釉质,具有隔水保气的作用,因此可增加整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魔芋的栽培基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n按照重量比为3-5:1-3:1-3获取生物菌发酵基质、珍珠岩颗粒以及陶粒;/n将获取的生物菌发酵基质、珍珠岩颗粒以及陶粒混合均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魔芋的栽培基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按照重量比为3-5:1-3:1-3获取生物菌发酵基质、珍珠岩颗粒以及陶粒;
将获取的生物菌发酵基质、珍珠岩颗粒以及陶粒混合均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生物菌发酵基质,包括:
将50-70重量份的牲畜粪便和/或沼渣、3-5重量份的腐叶和/或秸秆、7-13重量份的米糠、0.8-1.2重量份的活化液混合,密封厌氧发酵1-3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生物菌发酵基质,具体包括:
取牲畜粪便和/或沼渣并在上面堆叠腐叶和/或秸秆,再喷洒活化液,之后再堆叠上米糠,并按照此顺序重复堆叠;
在发酵过程中测试所述生物菌发酵基质的温度,当温度达到55-65摄氏度时,开封翻堆搅动,以使充分发酵。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液的制备,包括:
每900-1200毫升的微生物菌剂中加入0.9-1.1千克糖和8-11千克水,搅拌均匀后静置65-80小时即得。


5.一种魔芋的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该栽培基质通过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6.一种魔芋的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栽培架,设置于大棚内;
多个具有预设尺寸的定植容器,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升斌
申请(专利权)人:王升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