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风机用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839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风机用电机,涉及电机领域,其包括机壳、设置于机壳内的转轴、分别设置于机壳前后两端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机壳的四周均间隔设置有沿其轴向方向设置的散热片,相邻两个散热片之间形成散热间隙;转轴位于后端盖外部的一端设置有风扇,后端盖上还设置有覆盖风扇的风罩,风罩上贯穿有若干进风孔;后端盖的四周外壁均设置有抵触风罩内壁的支撑块,风罩内壁与机壳外壁之间设置有空隙,并且空隙正对散热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设置散热片并利用热辐射原理,实现机壳的自散热,同时通过风扇将冷空气沿着空隙吹至散热间隙内,加快机壳表面的气流流速,加快了热量的散发,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效果。

A motor for negative pressure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风机用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压风机用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中国专利CN203660738U公开了一种电机,其包括壳体,壳体内壁形成筒形腔体,筒形腔体内设有转子组件,壳体外壁设有若干散热片,壳体外壁上还设置两个支撑脚,每个支撑脚下分别连接有与地面接触的支撑底板,支撑底板与地面接触的端面上设有减震组件。上述电机在工作时,通过散热片并利用热辐射原理,实现自散热效果。但是上述电机的散热方式较为单一,散热效果不是很理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压风机用电机,具有高散热性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负压风机用电机,包括机壳、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转轴、分别设置于所述机壳前后两端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机壳的四周均间隔设置有沿其轴向方向设置的散热片,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散热间隙;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后端盖外部的一端设置有风扇,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风机用电机,包括机壳(1)、设置于所述机壳(1)内的转轴(2)、分别设置于所述机壳(1)前后两端的前端盖(3)和后端盖(4),所述机壳(1)的四周均间隔设置有沿其轴向方向设置的散热片(5),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5)之间形成散热间隙(51);/n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位于所述后端盖(4)外部的一端设置有风扇(6),所述后端盖(4)上还设置有覆盖所述风扇(6)的风罩(7),所述风罩(7)上贯穿有若干进风孔(72);/n所述后端盖(4)的四周外壁均设置有抵触所述风罩(7)内壁的支撑块(41),所述风罩(7)内壁与所述机壳(1)外壁之间设置有空隙(73),并且所述空隙(73)正对所述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风机用电机,包括机壳(1)、设置于所述机壳(1)内的转轴(2)、分别设置于所述机壳(1)前后两端的前端盖(3)和后端盖(4),所述机壳(1)的四周均间隔设置有沿其轴向方向设置的散热片(5),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5)之间形成散热间隙(51);
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位于所述后端盖(4)外部的一端设置有风扇(6),所述后端盖(4)上还设置有覆盖所述风扇(6)的风罩(7),所述风罩(7)上贯穿有若干进风孔(72);
所述后端盖(4)的四周外壁均设置有抵触所述风罩(7)内壁的支撑块(41),所述风罩(7)内壁与所述机壳(1)外壁之间设置有空隙(73),并且所述空隙(73)正对所述散热间隙(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风机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7)的四角位置均向内弯折设置有折边(7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风机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6)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2)外壁的安装套(61)、设置于所述安装套(61)中部外壁的安装环(62)以及多个均匀设置于所述安装环(62)外侧壁的叶片(6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四福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