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短路水下分离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短路水下分离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实现水下分离并具备防短路功能的自动分离机构。
技术介绍
水下潜艇工作过程中,外部的水下机器人通过电缆与潜艇连接,电缆上的插头与水下机器人上的插座统称为分离机构,该分离机构插合后需要具备水下防短路功能。当需要释放水下机器人时,分离机构需要能够自动分离,同时电缆侧的插头需继续保持防短路功能,水下机器人侧的插座需保持水下密封功能,整个分离机构需要满足在500m水下工作的要求,现有技术中不存在上述分离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防短路水下分离机构,通过电信号实现水下自动分离,分离后,电缆侧的插头能够保持防短路功能,水下机器人侧的插座能够保持水下密封功能。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防短路水下分离机构,包括插头、插座;所述插头与插座连接;所述插头包括插头电缆罩、顶杆、第一接触件、三爪推杆组件、插头壳体、第一钢珠、第一钢珠护套、活动层复位弹簧、正面层、活动层、背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短路水下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插座;所述插头与插座连接;/n所述插头包括插头电缆罩(1)、顶杆(2)、第一接触件(3)、三爪推杆组件(4)、插头壳体(5)、第一钢珠(6)、第一钢珠护套(7)、活动层复位弹簧(8)、正面层(9)、活动层(10)、背面层(11)、解锁弹簧(12)、连接机构组件(15)、堵塞(16)、连接套管(13)、固定套(14);所述插头电缆罩(1)与堵塞(16)可拆卸的密封连接,插头电缆罩(1)与插头壳体(5)连接后形成腔体;所述活动层(10)、背面层(11)、三爪推杆组件(4)均可滑动的安装在插头壳体(5)内,所述三爪推杆组件(4)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短路水下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插座;所述插头与插座连接;
所述插头包括插头电缆罩(1)、顶杆(2)、第一接触件(3)、三爪推杆组件(4)、插头壳体(5)、第一钢珠(6)、第一钢珠护套(7)、活动层复位弹簧(8)、正面层(9)、活动层(10)、背面层(11)、解锁弹簧(12)、连接机构组件(15)、堵塞(16)、连接套管(13)、固定套(14);所述插头电缆罩(1)与堵塞(16)可拆卸的密封连接,插头电缆罩(1)与插头壳体(5)连接后形成腔体;所述活动层(10)、背面层(11)、三爪推杆组件(4)均可滑动的安装在插头壳体(5)内,所述三爪推杆组件(4)与活动层(10)连接,所述正面层(9)固定安装在插头壳体(5)内;所述第一接触件(3)、连接套管(13)均安装在正面层(9)、活动层(10)、背面层(11)内;所述活动层复位弹簧(8)安装在活动层(10)上;所述固定套(14)、第一钢珠护套(7)均安装在连接套管(13)内;所述连接机构组件(15)、顶杆(2)均安装在固定套(14)内;所述固定套(14)上设有槽,所述第一钢珠(6)由固定套(14)的槽和第一钢珠护套(7)固定;所述解锁弹簧(12)套装在连接机构组件(15)上;
所述插座包括轭铁(17)、衔铁(18)、第二钢珠(19)、插座电缆罩(20)、电分离弹簧(21)、插座壳体(22)、第二接触件(23)、锁套(25)、脱落弹簧(26)、绝缘层(27)、撞柱(28)、第二钢珠护套(31)、电磁线包组件(32)、支撑架(30)、钢珠定位套(29)、固定层(24)、电磁线包壳体(33);所述插座壳体(22)与插座电缆罩(20)的一端连接,插座电缆罩(20)的另一端与支撑架(30)和电磁线包壳体(33)同时连接;所述绝缘层(27)、固定层(24)均安装在插座壳体(22)内;所述第二接触件(23)、锁套(25)、脱落弹簧(26)均安装在绝缘层(27)和固定层(24)内;所述撞柱(28)的一端安装在锁套(25)内,锁套(25)上设有钢珠孔,撞柱(28)的另一端安装在钢珠定位套(29)内,钢珠定位套(29)安装在支撑架(30)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斌,谷璐璐,沈甜,虞腾飞,杨璐,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