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的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19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的固定结构,涉及固定建筑物领域,针对钢筋难以固定于其他物体上的问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的固定结构,包括连接钢筋端部的套筒,套筒的内空间设置为锥形,套筒固定端的一端设置为固定端,套筒钢筋连接端的一端设置为钢筋连接端,套筒内设有用于固定钢筋的套块,套块设置为分体式,套块朝向套筒的固定端开口处设有弹性件,套筒的固定端连接有固定件,固定件的表面设有连接端,固定件通过连接端与套筒连接,固定件的表面设有将固定件固定于其他物体上的通孔,达到将能使钢筋固定于其他物体上的目的。

A fixed structure of steel b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的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固定建筑物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筋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钢筋的连接方式主要有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套管灌浆连接和焊接,其中通过钢筋套筒的连接方法由于能在狭小场地钢筋排列密集处均能灵活操作,便于连接和施工,且钢筋连接套筒在工厂预制,施工操作时无污染、无明火作业,兼具环保与安全等优点。申请号为CN200820187916.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筋连接套,主要由两个锥形套筒、连接块、固定板和弹簧组成,两个锥形套筒的大直径一端连接在一起,中间设有固定板,两个锥形套筒的内腔分别设有锥形状的连接块,连接块的端面通过弹簧与固定板连接。上述钢筋连接套虽然能够对将钢筋进行连接,但需要对钢筋进行固定时,该连接套缺乏将钢筋固定至其他物体上的结构,需要借助其他结构,造成施工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的固定结构,具有将钢筋固定于其他物体上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的固定结构,包括连接钢筋端部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空间设置为锥形,所述套筒固定端的一端设置为固定端,所述套筒钢筋连接端的一端设置为钢筋连接端,所述套筒内设有用于固定钢筋的套块,所述套块设置为分体式,所述套块朝向套筒的固定端开口处设有弹性件,所述套筒的固定端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表面设有连接端,所述固定件通过连接端与套筒连接,所述固定件的表面设有将固定件固定于其他物体上的通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在插入套筒内的过程中,先经过套块,套块受到钢筋朝向固定件方向的力后挤压弹性件朝向固定件的方向移动,套块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套筒内径的增大,套块外表面受到的来自套筒内壁的压力减小,使得套块与套块之间的距离增大,套块合围所形成的空间的内径增大,当套块合围的内径大于钢筋横截面的直径时,钢筋通过套块合围的内空间并沿弹性件的长度方向贯穿于弹性件内部,当钢筋的端部与固定件抵接时,钢筋的端部在套筒内停止运动,钢筋停止了对套块的继续施力,套块停止运动后施加也停止了对弹性件的继续施力,此时弹性件为恢复原来的长度对套块施加朝向套筒钢筋连接端开口处的力,使套块堵塞于套筒内壁与钢筋之间的间隙。当钢筋产生脱离套筒的运动趋势时,套块与钢筋之间的静摩擦力阻止钢筋的脱离;另外,钢筋的脱离带动套块朝向套筒内径较小开口处移动,套块在此过程中减少了对弹性件的压力,弹性件为恢复原来的状态反向对套块施加朝向套筒内径较小开口处的力,在套筒内壁的作用下套块与钢筋的接触更加紧密,使得钢筋在产生离开的套筒的运动趋势时套筒内部对其的固定更为牢固。由于固定件上设有通孔,可通过在通孔内连接螺栓或者钉钉子的方式将固定件固定于其他物体上,从而实现钢筋在该物体表面的固定。优选的,所述套块的内表面设有与钢筋表面匹配的限位凸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凸起与钢筋表面的横肋匹配,一方面限位凸起增大了套块内壁与钢筋接触时的摩擦力,增大了钢筋脱离套筒内空间的阻力,另一方面限位凸起与钢筋表面的横肋接触,限位凸起对横肋施加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的力,从而阻碍钢筋从套筒内脱离。优选的,所述限位凸起沿套块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限位凸起,使限位凸起与钢筋表面的横肋匹配,增大了在钢筋表面与限位凸起接触的过程中,对钢筋在套筒内的运动所起的限制作用;另一方面增强了套筒与钢筋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套筒内表面对钢筋产生的摩擦力,增大了钢筋离开套筒内时的阻力,限制钢筋的端部从套筒内脱离。优选的,所述套块在套筒内沿套筒内空间的周向设置有2个。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2个套块即可实现套筒围合形成的内空间的改变调整,2个套块在套筒内由于水平方向的运动空间有限,能够与钢筋进行紧密的接触,相对于设置2个以上的套块,2个套块降低了套块在套筒内错开重叠的概率,使套块在套筒内对钢筋的固定更加牢固,降低钢筋从套筒内脱离的概率。优选的,所述固定件的连接端与套筒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固定件与套筒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方便使用者在施工现场对钢筋进行装配,即用即装配,减少了预连接钢筋过多可能造成浪费,而过少又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发生;固定件的连接端与套筒之间的螺纹连接自锁性能好,增大了固定件与套筒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使钢筋与固定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优选的,所述固定件的连接端开有与钢筋连接端匹配的凹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为钢筋的端部经套筒与固定件的连接端接触时提供了接触的位点,钢筋的端部在固定件的连接端表面接触时钢筋的端部落入凹槽的内空间,当钢筋的端部在固定件的连接端表面发生相对移动时,凹槽的侧壁对钢筋端部的侧表面施加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阻止钢筋从固定件的端部表面脱离,使钢筋与固定件的连接更加稳定,从而降低了钢筋在连接过程中从固定件上脱落的概率,增强了钢筋固定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弹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的中部为钢筋端部进入套筒与固定件的端面接触提供了运动的空间,且在钢筋端部进入套筒内后对钢筋端部的侧表面产生压力,加强了套筒对钢筋端部的固定;弹簧可设置为不锈钢压簧等具有较高承重性能的弹簧,利用弹簧具有较高的承受轴向压力,在受到套块与固定件共同作用下储存其变形能,当钢筋的端部在套筒内产生脱离套筒的运动趋势时,弹簧的变形能随即转化为套块的动能,使套块加强与钢筋的接触,加强对钢筋端部的固定。优选的,所述套块的外表面沿其周向套设有紧固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体式套块通过各个部分的围合对钢筋端部的侧面起限制作用,紧固件对套块的外表面起限制状态,使套块各部分保持围合状态,增大套块内表面与钢筋端部侧面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套块在套筒内错开的概率,使得套块在套筒内对钢筋端部的固定更加牢固,降低钢筋从套筒内脱离的概率。优选的,所述紧固件设置为橡胶圈或者塑料成型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圈和塑料制件的可逆形变均使其具有较高的弹性,套块在随着钢筋朝向套筒固定端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套筒内径的增大,套筒内壁施加在钢筋表面的力也随之减少,紧固件的弹性使套块围合的空间为弹性可变的空间,从而使套块对钢筋保持紧箍状态,增强了套块对钢筋的紧固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固定件的表面开有通孔,使与固定结构连接的钢筋能够固定在其他物体上;2.通过设置两个套块填充套筒内壁与钢筋之间的空隙,使钢筋在产生脱离套筒的运动趋势时套块与钢筋的连接更加紧密,从而阻止钢筋从套筒内掉落的概率;3.通过在固定件的连接部开有凹槽,限制了钢筋端部在固定件内的位移,使钢筋与固定件的固定更加稳定,从而增强了钢筋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钢筋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钢筋的固定结构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钢筋的固定结构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的固定结构,包括连接钢筋端部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空间设置为锥形,所述套筒固定端的一端设置为固定端,所述套筒钢筋连接端的一端设置为钢筋连接端,所述套筒内设有用于固定钢筋的套块,所述套块设置为分体式,所述套块朝向套筒的固定端开口处设有弹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固定端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表面设有连接端,所述固定件通过连接端与套筒连接,所述固定件的表面设有将固定件固定于其他物体上的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的固定结构,包括连接钢筋端部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空间设置为锥形,所述套筒固定端的一端设置为固定端,所述套筒钢筋连接端的一端设置为钢筋连接端,所述套筒内设有用于固定钢筋的套块,所述套块设置为分体式,所述套块朝向套筒的固定端开口处设有弹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固定端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表面设有连接端,所述固定件通过连接端与套筒连接,所述固定件的表面设有将固定件固定于其他物体上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块的内表面设有与钢筋表面匹配的限位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沿套块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佐生余金堂涂娟
申请(专利权)人:富实特建材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