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热塑纱线编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10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热塑纱线编织面料,包括由可热塑纱线或可热塑纱线与非热塑纱线针织而成的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中可热塑纱线经热压塑型处理构成熔融塑型结构,或者,可热塑纱线经热压塑型处理熔融塑型与非热塑性纱线熔结结合结构;该结构的编织面料,其结构新颖、强度高、可简化鞋面的生产工序。

Thermoplastic yarn woven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热塑纱线编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面料领域,特别是涉及应用可热塑纱线针织的编织面料。
技术介绍
可热塑纱线是指由TPU、TPE、PU、PVC等塑料材质热熔制成的纱线,这种纱线具有耐磨、高强度等优点,如TPU纱线常见使用于鞋面、背包、肩带、地毯、餐桌垫、座椅织物等强度要求较高的纺织类物品面料上,目前,可热塑纱线应用于针织鞋面上主要是与其他纺织纱线结合进行针织鞋面,用于加强鞋面强度,使针织鞋面不易破损、耐磨,延长穿着使用寿命,鉴于可热塑纱线的性能优点,在鞋面生产的行业内,技术研发人员将其在鞋面上的应用还在不断的研究开发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可热塑纱线编织面料,该鞋面中的可热塑纱线经热塑构成的结构鞋面结构新颖,还能够加强鞋面结构强度和减少鞋面生产工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热塑纱线编织面料,包括由可热塑纱线或可热塑纱线与非热塑纱线针织而成的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中可热塑纱线经热压塑型处理构成熔融塑型结构,或者,可热塑纱线经热压塑型处理熔融塑型与非热塑性纱线熔结结合结构。所述面料本体由可热塑纱线与非热塑纱线针织而成,所述可热塑纱线针织在面料本体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经热压塑型处理构成在面料本体表面并覆盖熔结在非热塑纱线上的热塑膜层。所述面料本体为鞋面本体,所述可热塑纱线针织在鞋面本体制成鞋子的鞋头部分、后跟部分和/或鞋带部分经热压塑型处理构成起到加强支撑作用的熔结支撑结构。所述鞋面本体制成鞋子的鞋头部分、后跟部分和/或鞋带部分设有热压结合的加强片。所述面料本体包括塑型区,所述塑型区仅由可热塑纱线针织而成,所述塑型区经热压塑形处理构成面料本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熔融结合成片。所述面料本体包括塑型区,所述塑型区由可热塑纱线与起花纹效果的非热塑纱线针织而成,所述塑型区经热压塑形处理构成面料本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熔融结合成片,起花纹效果的非热塑纱线构成埋嵌在塑型区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结构。所述塑型区的包括透明可热塑纱线针织而成的透明塑型区;或,所述塑型区内设有镂空结构;和/或,所述塑型区内设有针织透气结构。所述面料本体为飞织平面面料片材、飞织立体面料或小圆机立体面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结构的编织面料,其可热塑纱线可采用TPU纱线、TPE纱线等,这种可热塑纱线在经过热压塑形处理时温度能够软化纱线,压力能够改变纱线形态熔结构成型的从而达到一种新型结构的编织面料,本技术的面料可应用于鞋面、服装、背包、肩带、地毯、餐桌垫、座椅织物等等产品上,应用于鞋面上,通过可热塑纱线来达到鞋面的塑型相比现有技术通过热熔胶丝针织在鞋面内从而达到对鞋面的塑型,塑型效果更好更持久,还能够提升鞋面的挺括性,减少热熔胶丝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结构强度高;本技术的面料根据产品设计来选择可热塑纱线的材质、颜色、质地、粗细等,以及设置模具的塑型纹路形状温度、压力等参数,可得到多种不同外观结构效果的编织面料,如可热塑纱线经过一定温度的热压能够达到面料使用时一些视角上呈现亮度高的金属质感鞋面外观效果,再如上述进一步形成热塑膜层的技术方案应用于鞋面能够形成了一种具有针织区域与热压吸塑膜层区域的鞋面效果,而现有的具有针织区域与热压吸塑膜层区域的鞋面通常是针织鞋面上通过热压吸塑机械将TPU材质的片材粘结在编织面料上形成的效果,生产工序多、复杂且TPU材质的片材还会的脱落的情况,而本技术形成的结构则只要织和热塑即能够成型具有功能作用的结构,再如上述进一步具有塑型区的技术方案,可形成编织面料与塑胶面料结合的效果,这种是现有面料产品中不存在且通过现有技术也不易实现的产品结构。综上,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编织面料,其结构新颖、强度高、可简化生产工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可热塑纱线编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可热塑纱线编织面料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面料本体1;鞋头部分11;后跟部分12;鞋带部分13;热塑膜层2;熔结支撑结构3;加强片4;塑型区5;镂空结构51;针织透气结构5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可热塑纱线编织面料,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面料本体1,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料本体1以制成鞋子的鞋面本体为例进行描述,可主要由可热塑纱线针织而成,经热压塑型处理构成熔融塑型结构,或者是由可热塑纱线与非热塑纱线根据产品设计针织而成的,经热压塑型处理熔融塑型与非热塑性纱线熔结结合结构,可热塑纱线的使用量、针织位置可根据产品的适用人群、使用环境、产品特性等因素来考虑,例如考虑鞋面制成鞋子穿着的舒适、保暖等问题可为可热塑纱线与非热塑纱线针织而成的,所述可热塑纱线可现为常用的TPU纱线、TPE纱线等,非可塑纱线可为常用于针织鞋面的纱线,如涤纶纱等,针织是通过机械的方式进行编织而成的,可采用现市场上使用较多的电脑横机、小圆机、袜鞋面机等,电脑横机可针织出飞织平面鞋面片材或是飞织立体鞋面(即直接构成袜子状态的鞋面),小圆机或袜鞋面机则可直接针织出袜鞋面;热压塑型处理是针织鞋面针织完成后的处理工序,有专门适用处理的热压塑机械,根据产品设计打造的热压塑模具,将针织完成后的针织鞋面放置与模具内经过热压塑机械温度和压力等的处理工序从而形成结构。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公开了几种结构的可热塑纱线编织面料,如下所述。如上有益效果部分所述的可热塑纱线经过一定温度的热压能够达到鞋面使用时一些视角上呈现亮度高的金属质感鞋面外观效果,要达到效果的体现,首先其针织时可热塑纱线针织可采用绕线结构针织方式是使得可热塑纱线露出在面料本体1支撑鞋子的外表面上,这样在热压塑处理时,能够使得模具的热压表面能够直接接触到可热塑纱线,经热压塑型处理时可热塑纱线被热压成型出光滑平面,这个光滑的平面即能够产生反光的效果,从而达到上述的有益效果。再如图1所示的,所述面料本体1由可热塑纱线与非热塑纱线针织而成,所述可热塑纱线针织在面料本体1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即可热塑纱线针织与非热塑纱线针织时同样的是可采用绕线结构针织方式是使得可热塑纱线露出在面料本体1的表面上的,这样在热压塑处理时,能够使得模具的热压表面能够直接接触到可热塑纱线,经热压塑型处理构成在面料本体1表面并覆盖熔结在非热塑纱线上的热塑膜层2,这种结构的热塑膜层2是由对应区域的可热塑纱线熔融结合构成的,即这个区域内的可热塑纱线被高温熔化,压力塑型出来的平面膜层的结构,这种结构相比上述提及的粘结PTU材质片材的结构,无需增加耗材,结合效果更好,强度高,外观效果新颖,外观设计能够实现更多样;除应用于外观效果的实现,还用应用于功能性效果的实现,如,所述可热塑纱线针织在面料本体1制成鞋子的鞋头部分11、后跟部分12和/或鞋带部分13经热压塑型处理构成起到加强支撑作用的熔结支撑结构3,该结构设计的作用与现有针织鞋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热塑纱线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可热塑纱线或可热塑纱线与非热塑纱线针织而成的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中可热塑纱线经热压塑型处理构成熔融塑型结构,或者,可热塑纱线经热压塑型处理熔融塑型与非热塑性纱线熔结结合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热塑纱线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可热塑纱线或可热塑纱线与非热塑纱线针织而成的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中可热塑纱线经热压塑型处理构成熔融塑型结构,或者,可热塑纱线经热压塑型处理熔融塑型与非热塑性纱线熔结结合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热塑纱线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由可热塑纱线与非热塑纱线针织而成,所述可热塑纱线针织在面料本体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经热压塑型处理构成在面料本体表面并覆盖熔结在非热塑纱线上的热塑膜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热塑纱线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为鞋面本体,所述可热塑纱线针织在面料本体制成鞋子的鞋头部分、后跟部分和/或鞋带部分经热压塑型处理构成起到加强支撑作用的熔结支撑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热塑纱线编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本体制成鞋子的鞋头部分、后跟部分和/或鞋带部分设有热压结合的加强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灿荣蔡少阳董荣华潘得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荣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