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永福专利>正文

一种管壳式液体合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397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管壳式液体合流器,主流管1是一个由中间粗的管壳3与异径管4相连接,并在异径管4与管壳3两端的连接处还分别设有隔板5与分流板6而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用设备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占地少拆卸清洗方便、造价低、易制造,合流效果好之优点。(*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合流装置,具体地说就是一种管壳式液体合流器。在生产液体产品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每批产品都达到理化指标,那么,对于稍次于国家标准的液体产品,若不采用相应措施,势必造成大量的损失和浪费。为了提高液体产品的达标率,目前,国际国内均采用的是一种在管道内直接合流的设备,其构成是将分别从两根流管来的液体进行综合于一根主管道,且此管长达二十米,然后在此管道内间隔地上、下设有阻尼板,使得二种液体进行冲击流动,多次混合,而达此目的的,因此,这种合流设备存在着许多缺陷,造价高、不易制造,占地体积大,不灵活,久后清洗困难。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壳式液体合流器,不仅使得能为制造出合格的液体产品提供方便,同时也能使得制造和维修人员得到极大的便利。一种管壳式液体合流器,它由主流管1、次流管2组成,其特征在于主流管1是一个由中间粗的管壳3与异径管4相连接,并在异径管4与管壳3两端的连接处还分别设有隔板5,与分流板6而构成。管壳3内部还设有两根以上圆周排列的分流管7,且分流管7的首端与隔板5相焊结,尾端置于分流板6对应的孔内。分流板6上还开有与分流管7相对应的分流孔8,且孔8大于分流管7的管径。本技术与现用设备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占地少拆卸清洗方便、造价低、易制造,合流效果好之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分流管与分流板连接处的剖视放大图。实施例用不锈钢板按照附图1、附图2制作本液体合流器,其方法是首先用不锈钢板制做好管壳3,异径管4后,将次流管2焊接于主流管1的管壳3上;其次是按合流的需求,将数根分流管7圆周排列,分别将其一端焊接于隔板5上成一整体,然后,在分流板6上开出与分流管7相对应管孔8且孔径大于流管管径;最后按附图1把前面所制的部件进行组合安装并用螺钉9固连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管壳式液体合流器,它由主流管(1)、次流管(2)组成,其特征在于主流管(1)是一个由中间粗的管壳(3)与异径管(4)相连接,并在异径管(4)与管壳(3)两端的连接处还分别设有隔板(5),与分流板(6)而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液体合流器,其特征在于管壳(3)内部还设有(2)根以上圆周排列的分流管(7),且分流管(7)的首端与隔板(5)相焊结,尾端置于分流板(6)对应的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壳式液体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分流板(6)上还开有与分流管(7)相对应的分流孔(8),且孔(8)大于分流管(7)的管径。专利摘要一种管壳式液体合流器,主流管1是一个由中间粗的管壳3与异径管4相连接,并在异径管4与管壳3两端的连接处还分别设有隔板5与分流板6而构成。本技术与现用设备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占地少拆卸清洗方便、造价低、易制造,合流效果好之优点。文档编号F16L41/02GK2320874SQ9823545公开日1999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17日专利技术者苏永福 申请人:苏永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壳式液体合流器,它由主流管(1)、次流管(2)组成,其特征在于:主流管(1)是一个由中间粗的管壳(3)与异径管(4)相连接,并在异径管(4)与管壳(3)两端的连接处还分别设有隔板(5),与分流板(6)而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永福
申请(专利权)人:苏永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