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油精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538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油精滤装置,包括桶体,其中桶体底壁上设置有出料管,所述桶体内底部中间处竖直设置有支撑杆,其中桶体内侧壁下半部设置有一圈截面呈直角梯形的支撑圈,该支撑圈的下底端与桶体内侧壁之间焊接固定,且支撑圈的斜边端位于上方,所述桶体内上下并列设置有多组位于支撑圈上方的过滤机构,其中过滤机构包括上下两组呈漏斗状的过滤板,且上方过滤板倒扣设置,所述过滤板内设置有与其最小开口端连接的套管,其中支撑杆穿过套管及过滤板中的最小开口端,所述支撑杆顶端设置有螺纹,其中支撑杆上螺接有位于最上方过滤机构顶部的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对茶油进行多级过滤的同时,还便于过滤板的拆卸更换工作。

A fine filter for tea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油精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产品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茶油精滤装置。
技术介绍
茶油,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然而,现有茶油生产领域中,茶油处于毛油阶段时常常有杂质或大颗粒物质混合在内,因此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过滤处理,在山茶油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存在一些大颗粒的杂质,如果不进行过滤,则会导致加工的茶油品质变差,现有技术中的过滤装置,过滤效果较差,过滤不够理想,且维护不便,过滤时仅通过一道过滤,过滤不充分。所有现有厂家会在桶体内上下并列设置多组过滤网用于对茶油进行多级过滤,其中过滤网与桶体内侧壁焊接固定,但是上述方式容易发生下列问题,1、由于过滤网焊接固定在桶体内侧壁上,导致其拆卸更换等工作不便;2、过滤网一般为平整结构使得其面积较小,从而导致过滤网上的孔径数量有限,这也就限制了过滤网上液体的流经量,导致过滤网的过滤效率较低、或者其上方液体不能及时通过其孔径流过。如公开号为CN205391892U的一种茶油过滤装置,圆锥状的过滤网过滤面积大,所以能解决上述第二个问题,但却存在上述所述的第一难题,而假如其不是焊接固定在桶体内的则存在过滤网稳固性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茶油精滤装置,能对茶油进行多级过滤的同时,还便于过滤板的拆卸更换工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茶油精滤装置,包括桶体,其中桶体底壁上设置有出料管,所述桶体内底部中间处竖直设置有支撑杆,其中桶体内侧壁下半部设置有一圈截面呈直角梯形的支撑圈,该支撑圈的下底端与桶体内侧壁之间焊接固定,且支撑圈的斜边端位于上方,所述桶体内上下并列设置有多组位于支撑圈上方的过滤机构,其中过滤机构包括上下两组呈漏斗状的过滤板,且上方过滤板倒扣设置,所述过滤板内设置有与其最小开口端连接的套管,其中支撑杆穿过套管及过滤板中的最小开口端,所述支撑杆顶端设置有螺纹,其中支撑杆上螺接有位于最上方过滤机构顶部的螺母。优选的,位于上方过滤机构的孔径大于下方过滤机构的孔径,且每组过滤机构中位于上方的过滤板孔径大于下方过滤板孔径。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上下两侧壁上均设置有把手,其中位于最下方的过滤板最大开口端侧壁紧贴在支撑圈的斜边端上。优选的,所述套管长度低于过滤板上下两端之间的间距。优选的,所述出料管与支撑杆之间错开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支撑圈及螺母将过滤机构夹持固定在桶体内部并防止其上下随意窜动,并且因为每组过滤机构中位于上方的过滤板孔径大于下方过滤板孔径,而桶体内由上往下流动的液体依次流过孔径逐渐减小的上下多组过滤板,从而实现对液体起到逐级过滤的目的。2、并且由于过滤板呈漏斗状结构,导致其相较于以往呈圆形的过滤板面积更大,那么也就使得过滤板上的孔径数量也可相应得到增加,最终使得过滤板上的液体总流量相较于以往的方式也更大,从而提升了其过滤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桶体,2、出料管,3、支撑杆,4、支撑圈,5、过滤机构,51、过滤板,52、套管,6、螺纹,7、螺母,8、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1-2,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一种茶油精滤装置,包括桶体1,其中桶体1底壁上设置有出料管2,所述桶体1内底部中间处竖直焊接有支撑杆3,其中桶体1内侧壁下半部设置有一圈截面呈直角梯形的支撑圈4,该支撑圈4的下底端与桶体内侧壁之间焊接固定,且支撑圈4的斜边端位于上方,同时在桶体1内上下并列设置有多组位于支撑圈4上方的过滤机构5,其中支撑圈4用于支撑过滤机构5使其悬空在桶体4内部,使得其不会滑入桶体4底端内,而在支撑杆3顶端外侧壁设置有螺纹6,并且支撑杆3上螺接有位于最上方过滤机构5顶部的螺母7,该螺母7能将多组过滤机构5锁紧在支撑圈4顶部的桶体1内,从而达到通过支撑圈4及螺母7将过滤机构5夹持固定在桶体1内部并防止其上下随意窜动。其中过滤机构5包括上下两组呈漏斗状的过滤板51,如图1所示,同一组过滤机构5中的上方过滤板51倒扣设置,并且在过滤板51内焊接有与其最小开口端连接的套管52,而支撑杆3穿过套管52及过滤板51中的最小开口端,由于支撑杆3穿过套管52及过滤板51中的最小开口端,导致支撑杆3与套管52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当过滤板51可能发生歪斜时会带动套管52歪斜,此时支撑杆3则可通过抵住套管52的方式防止其歪斜,从而间接达到固定过滤板51稳固性并防止其歪斜的目的。并且由于过滤板51呈漏斗状结构,导致其相较于以往呈圆形的过滤板面积更大,那么也就使得过滤板51上的孔径数量也可相应得到增加,最终使得过滤板51上的液体总流量相较于以往的方式也更大,从而提升了其过滤效率,其中位于上方过滤机构5的孔径大于下方过滤机构5的孔径,而每组过滤机构5中位于上方的过滤板51孔径大于下方过滤板51孔径,当桶体1内由上往下流动的液体依次流过孔径逐渐减小的上下多组过滤板51,从而实现对液体起到逐级过滤的目的。当过滤工作完毕后需要将过滤板51从桶体1内取出时,只需拧下螺母7并可将过滤板51从桶体1内取出,此时套管52在支撑杆3上向上移动并制止过滤板51歪斜,在过滤板51取出后即可对其进行清理或更换,相较于以往的焊接方式导致更换拆卸不便的问题其明显得到解决。同时为了方便将过滤板51放入桶体1内或者从桶体1内取出时给予施力点,所以在过滤板51上下两侧壁上均焊接有把手8,所以不管过滤板51是正放置还是倒放置均有对应的把手8给人们提供施力点。本实施例中位于最下方的过滤板51最大开口端侧壁紧贴在支撑圈4的斜边端上。以上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油精滤装置,包括桶体,其中桶体底壁上设置有出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内底部中间处竖直设置有支撑杆,其中桶体内侧壁下半部设置有一圈截面呈直角梯形的支撑圈,该支撑圈的下底端与桶体内侧壁之间焊接固定,且支撑圈的斜边端位于上方,所述桶体内上下并列设置有多组位于支撑圈上方的过滤机构,其中过滤机构包括上下两组呈漏斗状的过滤板,且上方过滤板倒扣设置,所述过滤板内设置有与其最小开口端连接的套管,其中支撑杆穿过套管及过滤板中的最小开口端,所述支撑杆顶端设置有螺纹,其中支撑杆上螺接有位于最上方过滤机构顶部的螺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油精滤装置,包括桶体,其中桶体底壁上设置有出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内底部中间处竖直设置有支撑杆,其中桶体内侧壁下半部设置有一圈截面呈直角梯形的支撑圈,该支撑圈的下底端与桶体内侧壁之间焊接固定,且支撑圈的斜边端位于上方,所述桶体内上下并列设置有多组位于支撑圈上方的过滤机构,其中过滤机构包括上下两组呈漏斗状的过滤板,且上方过滤板倒扣设置,所述过滤板内设置有与其最小开口端连接的套管,其中支撑杆穿过套管及过滤板中的最小开口端,所述支撑杆顶端设置有螺纹,其中支撑杆上螺接有位于最上方过滤机构顶部的螺母。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密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市金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