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瘫患者摆位固定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30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偏瘫患者摆位固定垫,包括垫体、头部垫枕、两个上肢搁置机构和两个下肢搁置垫,头部垫枕固定设置在垫体顶端的一侧,两个上肢搁置机构对称且活动设在垫体的两边侧,两个下肢搁置垫均活动设置在垫体的另一侧,上肢搁置机构包括滑动座和上肢搁置垫,滑动座的一侧与垫体的边侧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的上肢搁置机构,可对使用者的上肢进行位置固定,且上肢搁置机构的前后位置可进行调节,方便不同使用者的使用,上肢搁置机构还可通过传动机构进行竖直位置的调节,方便调节病患上肢的竖直位置,且上肢搁置垫上设有的输液管固定块可方便对输液管的位置进行限定。

A kind of fixed pad for hemiplegia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瘫患者摆位固定垫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为一种偏瘫患者摆位固定垫。
技术介绍
抗痉挛体位,又称良肢位,是指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是从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抗痉挛是早期抗痉挛的重要措施之一,其能够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预防上肢屈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正确的抗痉挛位的注意事项颇多,需要用到多个枕头,家属在照顾病患时往往不能摆放出正确的抗痉挛位,同时,摆放好的抗痉挛位也容易发生移位,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偏瘫患者摆位固定垫。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偏瘫患者摆位固定垫。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偏瘫患者摆位固定垫,包括垫体、头部垫枕、两个上肢搁置机构和两个下肢搁置垫,所述头部垫枕固定设置在垫体顶端的一侧,两个所述上肢搁置机构对称且活动设在垫体的两边侧,两个所述下肢搁置垫均活动设置在垫体的另一侧,所述上肢搁置机构包括滑动座和上肢搁置垫,所述滑动座的一侧与垫体的边侧活动连接,所述滑动座的顶端与上肢搁置垫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滑动座中心位置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机构,且所述传动机构的顶部与上肢搁置垫底端的中心位置连接,所述上肢搁置垫的顶端设置有输液管固定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动座的顶端均匀分布有四个限位滑杆,所述上肢搁置垫的底端均匀分布有四个限位滑槽,且四个所述限位滑槽分别与四个限位滑杆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机构由手转传动杆、锥齿轮组件和螺纹杆组成,所述手转传动杆的传动端通过锥齿轮组件与螺纹杆的底端传动连接,所述手转传动杆的手转端出露于滑动座的边侧,所述螺纹杆的顶端与上肢搁置垫底端中心位置设有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且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和手转传动杆的外侧分别与滑动座内部设有的两个轴承活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锥齿轮组件由两个啮合连接的锥齿轮组成,其中一个所述锥齿轮固定设置在手转传动杆的传动端,另一个所述锥齿轮固定设置在螺纹杆的底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液管固定块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输液管固定块呈“J”形,且所述输液管固定块的底端通过两个复位弹簧与上肢搁置垫顶端设有的方槽的内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垫体的两边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燕尾槽,且两个所述第一燕尾槽分别与两个滑动座相对侧设有的两个第一燕尾块滑动连接,所述垫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燕尾槽,且所述第二燕尾槽与下肢搁置垫一侧底部设有的第二燕尾块滑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偏瘫患者摆位固定垫,通过设有的上肢搁置机构,可对使用者的上肢进行位置固定,且上肢搁置机构的前后位置可进行调节,方便不同使用者的使用,上肢搁置机构还可通过传动机构进行竖直位置的调节,方便调节病患上肢的竖直位置,且上肢搁置垫上设有的输液管固定块可方便对输液管的位置进行限定,方便病患输液工作的进行,同理设有的下肢搁置垫可用于病患下肢位置的固定。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偏瘫患者摆位固定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偏瘫患者摆位固定垫的上肢搁置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偏瘫患者摆位固定垫的上肢搁置垫底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偏瘫患者摆位固定垫的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偏瘫患者摆位固定垫的输液管固定块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偏瘫患者摆位固定垫的下肢搁置垫结构示意图。图中:1、垫体;101、第一燕尾槽;2、上肢搁置机构;201、滑动座;2011、限位滑杆;2012、第一燕尾块;202、传动机构;2021、手转传动杆;2022、锥齿轮组件;2023、螺纹杆;203、上肢搁置垫;2031、螺纹孔;204、输液管固定块;2041、复位弹簧;3、头部垫枕;4、下肢搁置垫;401、第二燕尾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一种偏瘫患者摆位固定垫,包括垫体1、头部垫枕3、两个上肢搁置机构2和两个下肢搁置垫4,头部垫枕3固定设置在垫体1顶端的一侧,两个上肢搁置机构2对称且活动设在垫体1的两边侧,两个下肢搁置垫4均活动设置在垫体1的另一侧,上肢搁置机构2包括滑动座201和上肢搁置垫203,滑动座201的一侧与垫体1的边侧活动连接,滑动座201的顶端与上肢搁置垫203的底端活动连接,滑动座201中心位置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机构202,且传动机构202的顶部与上肢搁置垫203底端的中心位置连接,上肢搁置垫203的顶端设置有输液管固定块204,通过设有的上肢搁置机构2,可对使用者的上肢进行位置固定,且上肢搁置机构2的前后位置可进行调节,方便不同使用者的使用,上肢搁置机构2还可通过传动机构202进行竖直位置的调节,方便调节病患上肢的竖直位置,且上肢搁置垫203上设有的输液管固定块204可方便对输液管的位置进行限定,方便病患输液工作的进行,同理设有的下肢搁置垫4可用于病患下肢位置的固定。其中,滑动座201的顶端均匀分布有四个限位滑杆2011,上肢搁置垫203的底端均匀分布有四个限位滑槽,且四个限位滑槽分别与四个限位滑杆2011滑动连接,可对上肢搁置垫203的竖直位置起到限定作用,防止螺纹杆2023与螺纹孔2031的脱离。其中,传动机构202由手转传动杆2021、锥齿轮组件2022和螺纹杆2023组成,手转传动杆2021的传动端通过锥齿轮组件2022与螺纹杆2023的底端传动连接,手转传动杆2021的手转端出露于滑动座201的边侧,螺纹杆2023的顶端与上肢搁置垫203底端中心位置设有的螺纹孔2031螺纹连接,且螺纹杆2023的外侧和手转传动杆2021的外侧分别与滑动座201内部设有的两个轴承活动连接,可通过简单的机械机构实现上肢搁置垫203竖直位置的调节,方便调节病患上肢的竖直位置。其中,锥齿轮组件2022由两个啮合连接的锥齿轮组成,其中一个锥齿轮固定设置在手转传动杆2021的传动端,另一个锥齿轮固定设置在螺纹杆2023的底端,锥齿轮组件2022可起到传递转动方向的作用。其中,输液管固定块204的数量为若干个,输液管固定块204呈“J”形,且输液管固定块204的底端通过两个复位弹簧2041与上肢搁置垫203顶端设有的方槽的内部连接,可方便对输液管的位置进行限定,方便病患输液工作的进行。其中,垫体1的两边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燕尾槽101,且两个第一燕尾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偏瘫患者摆位固定垫,包括垫体(1)、头部垫枕(3)、两个上肢搁置机构(2)和两个下肢搁置垫(4),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垫枕(3)固定设置在垫体(1)顶端的一侧,两个所述上肢搁置机构(2)对称且活动设在垫体(1)的两边侧,两个所述下肢搁置垫(4)均活动设置在垫体(1)的另一侧,所述上肢搁置机构(2)包括滑动座(201)和上肢搁置垫(203),所述滑动座(201)的一侧与垫体(1)的边侧活动连接,所述滑动座(201)的顶端与上肢搁置垫(203)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滑动座(201)中心位置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机构(202),且所述传动机构(202)的顶部与上肢搁置垫(203)底端的中心位置连接,所述上肢搁置垫(203)的顶端设置有输液管固定块(2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瘫患者摆位固定垫,包括垫体(1)、头部垫枕(3)、两个上肢搁置机构(2)和两个下肢搁置垫(4),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垫枕(3)固定设置在垫体(1)顶端的一侧,两个所述上肢搁置机构(2)对称且活动设在垫体(1)的两边侧,两个所述下肢搁置垫(4)均活动设置在垫体(1)的另一侧,所述上肢搁置机构(2)包括滑动座(201)和上肢搁置垫(203),所述滑动座(201)的一侧与垫体(1)的边侧活动连接,所述滑动座(201)的顶端与上肢搁置垫(203)的底端活动连接,所述滑动座(201)中心位置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机构(202),且所述传动机构(202)的顶部与上肢搁置垫(203)底端的中心位置连接,所述上肢搁置垫(203)的顶端设置有输液管固定块(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瘫患者摆位固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201)的顶端均匀分布有四个限位滑杆(2011),所述上肢搁置垫(203)的底端均匀分布有四个限位滑槽,且四个所述限位滑槽分别与四个限位滑杆(2011)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瘫患者摆位固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202)由手转传动杆(2021)、锥齿轮组件(2022)和螺纹杆(2023)组成,所述手转传动杆(2021)的传动端通过锥齿轮组件(2022)与螺纹杆(20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瑛
申请(专利权)人:泰兴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