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懿伟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102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属于渔具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绑线端、主钩、第一副钩和第二副钩,绑线端呈半封闭“弧形”环状,主钩位于绑线端的一端,第一副钩位于绑线端的另一端;主钩包括有主钩柄和主钩弯,主钩柄设置在主钩弯和绑线端之间;第一副钩包括有第一副钩柄和第一副钩弯,第一副钩柄设置在第一副钩弯和绑线端之间;第二副钩包括有第二副钩柄和第二副钩弯。该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通过只将第一副钩柄和第二副钩柄焊接起来,主钩的钩柄不与第一副钩和第二副钩的钩柄焊接,从而饵可直接从主钩完全穿透固定,不必借助圆环将饵固定,实现了便捷挂饵,同时使假饵不易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
本技术涉及渔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
技术介绍
鱼钩是垂钓时用于悬挂钓饵以吸引鱼类上钩的工具,现在鱼钩的发展很快,种类繁多,有不锈钢的,有碳素材料的合金钢,大小型号分类也比较多,其中三锚鱼钩多用于路亚钓,具有咬钩不易挣脱、穿透力强的特点,深受广大路亚钓爱好者喜爱。但现有三锚鱼钩由三个锚钩的钩柄焊接在一起,并在三个钩柄的顶端焊接环形的绑线端,在挂饵时,只能通过在饵上设置圆环,再将圆环挂在绑线端上,挂饵步骤较为繁琐且假饵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该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通过只将第一副钩柄和第二副钩柄焊接起来,主钩的钩柄不与第一副钩和第二副钩的钩柄焊接,从而饵可直接从主钩完全穿透固定,不必借助圆环将饵固定,实现了便捷挂饵,同时使假饵不易脱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包括绑线端、主钩、第一副钩和第二副钩,所述绑线端呈半封闭“弧形”环状,所述主钩位于所述绑线端的一端,所述第一副钩位于所述绑线端的另一端;所述主钩包括有主钩柄和主钩弯,所述主钩柄设置在所述主钩弯和所述绑线端之间;所述第一副钩包括有第一副钩柄和第一副钩弯,所述第一副钩柄设置在所述第一副钩弯和所述绑线端之间;所述第二副钩包括有第二副钩柄和第二副钩弯,所述第二副钩柄焊接在所述第一副钩柄的外壁,所述第二副钩弯位于所述第二副钩柄远离所述绑线端的一端;所述主钩弯、所述第一副钩弯和所述第二副钩弯上均设置有倒刺且均沿所述绑线端的方向弯折。进一步的,该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由不锈钢材质铸成。进一步的,所述主钩、所述第一副钩和所述第二副钩两两之间的夹角为一百二十度。进一步的,所述主钩柄、所述第一副钩柄和所述第二副钩柄互相平行设置。进一步的,三个所述倒刺均沿所述绑线端的方向竖直排布。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的主钩、第一副钩和第二副钩的钩柄没有完全焊接在一起,只将第一副钩柄和第二副钩柄焊接起来,从而在主钩与第一副钩和第二副钩之间留有开口,从而假饵可通过开口直接从主钩完全穿透并固定,不必借助圆环将饵固定,实现了便捷挂饵,同时假饵不易脱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挂上假饵后的整体结构图。图中:1、绑线端;2、主钩柄;3、第一副钩柄;4、第二副钩柄;5、主钩弯;6、第一副钩弯;7、第二副钩弯;8、倒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4,一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绑线端1、主钩、第一副钩和第二副钩,包括绑线端1呈半封闭“弧形”环状,主钩位于绑线端1的一端,第一副钩位于绑线端1的另一端;主钩包括有主钩柄2和主钩弯5,主钩柄2设置在主钩弯5和绑线端1之间;第一副钩包括有第一副钩柄3和第一副钩弯6,第一副钩柄3设置在第一副钩弯6和绑线端1之间;第二副钩包括有第二副钩柄4和第二副钩弯7,第二副钩柄4焊接在第一副钩柄3的外壁,第二副钩弯7位于第二副钩柄4远离绑线端1的一端;主钩弯5、第一副钩弯6和第二副钩弯7上均设置有倒刺8且均沿绑线端1的方向弯折。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主钩柄2、第一副钩柄3和第二副钩柄4三者没有完全焊接在一起,只将第一副钩柄3和第二副钩4柄焊接起来,从而在主钩柄2与第一副钩柄3和第二副钩柄4之间留有开口,将主钩弯5带倒刺8的一端穿过假饵后,将主钩柄2沿着开口完全穿过假饵,此时假饵完全被主钩穿透固定,并被夹在主钩柄2与第一副钩柄3和第二副钩柄4之间的开口之间,从而实现了便捷挂饵,当鱼咬住该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时,在咬合力和水流的作用下,主钩、第一副钩和第二副钩会向鱼钩的中心聚拢,从而加大对开口处固定的假饵的夹紧力,使假饵不易脱落。实施例2参照图1-4,一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该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由不锈钢材质铸成,实现了防锈的作用,延长了,该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的使用寿命。实施例3参照图2和图3,一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主钩、第一副钩和第二副钩两两之间的夹角为一百二十度,确保主钩、第一副钩和第二副钩能够受力均等,提升了该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的强度。实施例4参照图1和图4,一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主钩柄2、第一副钩柄3和第二副钩柄4互相平行设置,在将假饵夹在主钩柄2与第一副钩柄3和第二副钩柄4之间的开口之间时,能够确保假饵各部受到的夹紧力相等,使假饵安装更加牢固。实施例5参照图1和图4,一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当绑线端1受到来自鱼线的拉力时,由于三个倒刺8均沿绑线端1的方向竖直排布,使得三个倒刺8能够在拉力的作用下最大深度刺向鱼,有效避免上钩的鱼挣脱。本技术的一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钓鱼者将鱼线的一端固定在绑线端1上,另一端固定在手上,然后,将主钩弯5带倒刺8的一端穿过假饵,再将主钩柄2沿着主钩柄2与第一副钩柄3和第二副钩柄4之间的开口完全穿过假饵,此时假饵完全被主钩穿透固定,并被夹在主钩柄2与第一副钩柄3和第二副钩柄4之间的开口之间,完成挂饵,接着,将挂好假饵的该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抛入水中,当鱼咬住该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时,在咬合力和水流的作用下,主钩、第一副钩和第二副钩会向鱼钩的中心聚拢,从而加大对开口处固定的假饵的夹紧力,使假饵不易脱落。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包括绑线端(1)、主钩、第一副钩和第二副钩,其特征在于:/n所述绑线端(1)呈半封闭“弧形”环状,所述主钩位于所述绑线端(1)的一端,所述第一副钩位于所述绑线端(1)的另一端;/n所述主钩包括有主钩柄(2)和主钩弯(5),所述主钩柄(2)设置在所述主钩弯(5)和所述绑线端(1)之间;/n所述第一副钩包括有第一副钩柄(3)和第一副钩弯(6),所述第一副钩柄(3)设置在所述第一副钩弯(6)和所述绑线端(1)之间;/n所述第二副钩包括有第二副钩柄(4)和第二副钩弯(7),所述第二副钩柄(4)焊接在所述第一副钩柄(3)的外壁,所述第二副钩弯(7)位于所述第二副钩柄(4)远离所述绑线端(1)的一端;/n所述主钩弯(5)、所述第一副钩弯(6)和所述第二副钩弯(7)上均设置有倒刺(8)且均沿所述绑线端(1)的方向弯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挂饵的三锚鱼钩,包括绑线端(1)、主钩、第一副钩和第二副钩,其特征在于:
所述绑线端(1)呈半封闭“弧形”环状,所述主钩位于所述绑线端(1)的一端,所述第一副钩位于所述绑线端(1)的另一端;
所述主钩包括有主钩柄(2)和主钩弯(5),所述主钩柄(2)设置在所述主钩弯(5)和所述绑线端(1)之间;
所述第一副钩包括有第一副钩柄(3)和第一副钩弯(6),所述第一副钩柄(3)设置在所述第一副钩弯(6)和所述绑线端(1)之间;
所述第二副钩包括有第二副钩柄(4)和第二副钩弯(7),所述第二副钩柄(4)焊接在所述第一副钩柄(3)的外壁,所述第二副钩弯(7)位于所述第二副钩柄(4)远离所述绑线端(1)的一端;
所述主钩弯(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懿伟
申请(专利权)人:李懿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