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布线构件及电线布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034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3:37
提供一种能够使各电线的引入及处理的自由度提高的电线布线构件及电线布线结构。电线布线构件(20)具备筒状的主体部(21),主体部(21)设置于将多条电线(60)一并覆盖的外装构件的端部,各电线(60)插通于主体部(21)。在主体部(21)的内侧设置有将各电线(60)的布线空间(28)分隔的分隔壁(29)。电线布线结构(10)具备电线布线构件(20)和连结到外装构件的端部并安装到机器(70)的管(40)。主体部(21)内嵌于管(40),在外周具有向管(40)固定的固定部(突出部(22))。

Wiring components and structur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线布线构件及电线布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线布线构件及电线布线结构。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线的排列结构,具备:管状构件;多条电线,其插通于管状构件,具有从管状构件的端部开口引出到外部的引出部分;端子零件,其与各电线的引出部分的顶端部连接;以及排列件,其位于管状构件的端部与端子零件之间,使各电线排成列。通过各电线的引出部分利用排列件排成列,从而端子零件能够自动地面对能与对应的对方端子连接的位置,能够不迷惑地进行端子零件和对方端子的连接作业。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0638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例如在想要将各电线通过车辆车身的孔引入到车辆的内部的情况下,根据上述结构,有时排列件钩挂到车辆车身而不能通过孔。另外,也有如下问题:当在各电线的引出部分的前方配置排列件时,引出部分的处理的自由度被限制。本专利技术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提供能够使各电线的引入及处理的自由度提高的电线布线构件及电线布线结构为目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电线布线构件的特征在于,具备筒状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置于将多条电线一并覆盖的外装构件的端部,各电线插通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内侧设置有将所述各电线的布线空间分隔的分隔壁,所述分隔壁从所述主体部的内周面向内侧呈悬臂状突出,由所述分隔壁分隔的多个所述布线空间通过所述分隔壁的内端面对的空间以能使所述电线通过的方式连通,所述主体部在多个所述布线空间中的一个所述布线空间具备能将所述电线插入的分割槽。专利技术效果通过多条电线插通于主体部的对应的布线空间,从而可规定各电线的排列,因此各电线能够与预定的连接对方面对,能够顺利地进行连接作业。因为主体部设置于将各电线一并覆盖的外装构件的端部,所以与主体部设置于从外装构件的端部向外部引出的各电线的引出部分的前方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各电线的引出部分的自由长度(未固定的部分的电线长度)较长,从而能够使各电线的引入及处理的自由度提高。因为主体部具备分割槽,能够将分割槽扩开而将各电线插入到对应的布线空间,所以能够将各电线向主体部的布线在制造工序(组装工序)的最终阶段进行,从而能够使作业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电线布线构件的立体图。图2是电线布线构件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X-X线剖视图。图4是电线布线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安装于机器的电线布线结构的俯视图。图6是图5的Y-Y线剖视图。图7是示出与电线的端部连接的端子零件以与连接对方面对的方式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电线布线构件的立体图。图9是实施例2的电线布线构件的侧视图。图10是实施例2的电线布线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也可以为,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沿着所述各电线的引出方向突出的舌片。通过各电线固定于舌片,从而各电线的引出部分的自由长度被调整为预定长度,因此各电线能够与连接对方正确地面对,从而能够避免发生误连接等的情况。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线布线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结构的电线布线构件;以及管,其与所述外装构件的端部连结,保持于机器,所述主体部内嵌于所述管,在外周具有向所述管固定的固定部。据此,主体部与管重叠地设置,因此主体部自身不会占有场所,在空间上有利,并且能够简化结构。另外,能够利用固定部防止主体部相对于管错位。也可以为,所述管及所述机器由导电性的材质形成,所述管由与屏蔽构件连接的接地管构成。据此,管能够兼备向机器安装的安装功能和取得接地的功能,因此能够更加简化结构。<实施例1>以下,基于图1~图7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本实施例1涉及布线于混合动力车等的多条电线60(在此为3条高压电线)的电线布线结构10,例示在搭载于车辆前部的车内的电动机等装置(未图示)和搭载于车辆后部的车内的电池等装置(未图示)之间布线的线束。各电线60的中间部布线于车辆地板下面,插通于具有预定刚性的导电金属制的屏蔽管(未图示)。各电线60的后部引入到车辆后部的车内,如图5及图6所示,在编织金属纤维而成的筒状的编织构件50(屏蔽构件、外装构件)插通。编织构件50的一端侧与屏蔽管连接,编织构件50的另一端侧与管40(接地管)连接。管40为导电金属制,呈圆管状,在靠近一端的位置具有上下一对圆形的贯穿孔41。另外,管40在两端侧具有遍及全周伸出的凸缘部42、43。如图6所示,一端侧的凸缘部42的伸出量比另一端侧的凸缘部43的伸出量小,一端侧的凸缘部42具有曲面状的外周面,沿着该外周面覆盖编织构件50。编织构件50详细未图示,用带等紧固于管40。另外,管40被导电金属制的机器70(接地构件)夹持固定。编织构件50经由管40与机器70接地连接。另外,如图5所示,编织构件50被可挠性的波纹管80(外装构件)包围。波纹管80呈在轴方向上使凹凸反复的波纹管状,设置于屏蔽管与管40之间,通过带绕(未图示)等而连结于屏蔽管和管40。编织构件50及波纹管80能够根据在车辆后部的车内引入的各电线60的布线路径而灵活地折弯。电线60由以铜或者铝为主要成分的芯线部63和将芯线部63包围的绝缘树脂制的包覆层61构成。如图7所示,电线60的端部被除去包覆层61而露出芯线部63,在该露出的芯线部63通过压接而连接圆型端子(所谓的LA端子)等端子零件100。端子零件100借助螺栓与装置侧的连接对方110电连接并且固定于装置侧的连接对方110。各电线60中从管40到端子零件100的部分为引出部分62。引出部分62具有足够的长度,可较高地确保处理的自由度。另外,各电线60被编织构件50及屏蔽管一并屏蔽。接下来,在管40的内侧配置有电线布线构件20。电线布线构件2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图3所示,由整体上呈圆筒状的主体部21构成。如图6所示,主体部21的全长比管40的全长要长。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主体部21的一端侧是编织构件50位于的一侧,主体部21的另一端侧是各电线60的引出部分62位于的一侧。主体部21在外周面的靠近一端的位置具有上下成对的突出部22。突出部22呈突出尺寸比较小的扁平圆柱状,能够插入到管40的贯穿孔41。如图1所示,主体部21在各个突出部22的左右两侧(周向两侧)具有在轴方向延伸并在管40的一端开口的切槽23,在左右切槽23间具有悬臂梁状的弹性片24。突出部22突出设置于弹性片24的外周面,在伴随弹性片24的挠曲动作后内嵌于贯穿孔41。在主体部21的另一端侧向径向外侧伸出设置有锷部25。如图2所示,在锷部25中在周向与上下突出部22对应的部分开口有缺口部26。缺口部26是为了用于将突出部22成形的模具通过而形成的。另外,主体部21在离开上下突出部22等距离的一侧部(上下中央部)具有遍及包括锷部25的轴方向的全长呈狭缝状开口的分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线布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布线构件具备筒状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置于将多条电线一并覆盖的外装构件的端部,各电线插通于所述主体部,/n在所述主体部的内侧设置有将所述各电线的布线空间分隔的分隔壁。/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16 JP 2017-0513001.一种电线布线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布线构件具备筒状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置于将多条电线一并覆盖的外装构件的端部,各电线插通于所述主体部,
在所述主体部的内侧设置有将所述各电线的布线空间分隔的分隔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布线构件,其中,所述主体部具备分割槽,能够将所述分割槽扩开而将所述各电线插入到对应的所述布线空间。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泉拓弥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