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体增强用帘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003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3:32
提供对如橡胶等弹性体的粘接性优异的弹性体增强用帘线。一种弹性体增强用帘线(10),其由捻合在一起的金属长丝(1)和树脂长丝(2)构成,其中各树脂长丝(2)由熔点或软化点为80~160℃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帘线(10)由芯和至少一层鞘层构成,其中,硫化之后,构成最外层鞘层的金属长丝(1b)之间的距离w为100μm以下。在通过连接构成最外层鞘层的金属长丝(1b)的中心形成的区域内,在帘线(10)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上,当将由除了金属长丝(1)以外的材料所占据的区域定义为间隙区域时,填充率即源自树脂长丝(2)的高分子材料(3)的面积与间隙区域的面积的比率为52~1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弹性体增强用帘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弹性体增强用帘线(下文中可简称为"帘线"),并且涉及对弹性体的粘接性优异的弹性体增强用帘线。
技术介绍
作为轮胎带束部用的增强材料,传统上使用通过将钢长丝捻合在一起而制成的钢丝帘线。然而,当例如轮胎外表面受损且损伤达到带束部,并且外部环境中的水分等进入构成钢丝帘线的钢长丝之间的空间时,会在钢丝帘线中生成锈。出于该原因,在钢丝帘线中建立间隙,使得橡胶在硫化期间侵入钢丝帘线内部以阻隔水的路径。在此类解决方案中,专利文献1提出了通过将由2~12根钢长丝构成的鞘元素线围绕由熔点为50℃且小于200℃的树脂长丝制成的芯捻合在一起而制成的复合帘线。复合帘线中包括的树脂长丝在硫化期间熔融,从而使橡胶浸透钢长丝中,因而防止钢长丝生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2001-234444A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硫化期间,橡胶流进其中存在树脂长丝的区域中,建立源自树脂长丝的高分子材料和橡胶彼此接触的界面。结果,该界面使橡胶和钢长丝彼此粘接的粘接强度降低。因此,为了提高轮胎的耐久性,需要进一步改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对如橡胶等弹性体的粘接性优异的弹性体增强用帘线。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广泛研究,得到了以下发现。当相对于金属帘线的截面上的空隙面积使用过度大量的非结晶性的高分子材料时,在硫化期间内部的高分子材料漏出外部而抑制对橡胶的粘接,并且一些树脂在拉伸试验期间露出。相对地,当使用过度少量时,空隙填充不足从而不能防止水通过;因此,不能期待耐腐蚀疲劳性的改善。基于这些发现,本专利技术人进一步进行了广泛研究,发现了上述问题可以通过下述的构成来解决,并且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弹性体增强用帘线包括捻合在一起的金属长丝和树脂长丝,所述树脂长丝由熔点或软化点为80℃~160℃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其中所述弹性体增强用帘线包括芯和至少一层鞘层,并且其中,硫化之后,构成最外层鞘层的金属长丝之间的距离为100μm以下,并且,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中,在通过连接构成最外层鞘层的各个金属长丝的中心形成的区域内,由除了所述金属长丝以外的材料占据的区域定义为间隙区域时,作为源自所述树脂长丝的高分子材料的面积与间隙区域的比率的填充率为52~120%。此处的熔点是指通过在JISK7121中记载的热流束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的熔融峰温度。软化点是指通过JISK7206(1999)中记载的软化点试验方法测量的值。本专利技术的帘线中,源自树脂长丝的高分子材料优选占间隙区域的60~120%。本专利技术的帘线中,在弹性体增强用帘线的轴向上,当在最外层鞘层的捻合节距的2倍的范围内以2mm间隔观察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时,在相邻的观察面上三处以上的空隙沿着轴向是不连通的。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帘线中,构成最外层鞘层的金属长丝之间的距离优选为20μm以下。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帘线中,高分子材料优选包含马来酸改性聚乙烯或离聚物。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帘线中,树脂长丝的线径为0.1mm以上。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帘线中,高分子材料的JISK7120中规定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为7.0g/min以上。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帘线中,高分子材料的熔点或软化点优选为130~160℃。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帘线中,芯优选通过将3根金属长丝捻合在一起制成。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对如橡胶等弹性体的粘接性优异的弹性体增强用帘线。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弹性体增强用帘线在硫化前的沿着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弹性体增强用帘线在硫化后的沿着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图。图3为根据比较例1的弹性体增强用帘线在硫化前的沿着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图。图4为根据比较例2的弹性体增强用帘线在硫化前的沿着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图。图5为根据实施例1的弹性体增强用帘线在硫化前的沿着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图。图6为根据实施例2的弹性体增强用帘线在硫化前的沿着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图。图7为根据实施例3的弹性体增强用帘线在硫化前的沿着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图。图8为根据实施例4的弹性体增强用帘线在硫化前的沿着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图。图9为根据实施例5的弹性体增强用帘线在硫化前的沿着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图。图10为表明在填充率与锈迹发展长度&空隙发展率之间的关系的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弹性体增强用帘线。本专利技术的弹性体增强用帘线包括捻合在一起的金属长丝和树脂长丝,树脂长丝由熔点或软化点为80℃~160℃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弹性体增强用帘线在硫化前的沿着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图。如图1中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帘线10包括芯和至少一层鞘层。在图示实例中,帘线10包括捻合在一起的通过将三根金属长丝1a捻合在一起制成的芯和通过围绕芯卷绕9根金属长丝1b制成的鞘层。另外,1根树脂长丝2a放置在芯的中心,3根树脂长丝2b围绕芯捻合。然而,本专利技术的帘线的结构不限于此。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的弹性体增强用帘线在硫化后的沿着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图。本专利技术的帘线10中,在硫化后构成最外层鞘层的金属长丝1b之间的距离w为100μm以下。这种构成实现在硫化后的源自树脂长丝的高分子材料3和如橡胶等弹性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结果,防止帘线10和弹性体彼此粘接的粘接强度降低,因而制品耐久性不受损。构成最外层鞘层的金属长丝1b之间的距离w适当地为20μm以下。在本专利技术的帘线10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上,定义为硫化之后的源自树脂长丝2a和2b的高分子材料3的面积与间隙区域的比率的填充率为52~120%,其中间隙区域定义为在通过连接构成最外层鞘层的各个金属长丝1b的中心形成的区域内,除了金属长丝1a、1b以外的材料占据的区域。当高分子材料3与间隙区域的比率为小于52%时,帘线10内部的间隙不能完全填充,不能有效地防止金属长丝1a和1b中的锈形成。另一方面,当高分子材料3与间隙区域的比率超过120%时,较高量的高分子材料3将流出最外层鞘层的外部并且阻碍帘线10和弹性体之间的粘接。优选的是,填充率为60~120%,并且构成最外层鞘层的金属长丝1b的表面积的50%以上与弹性体接触。当在最外层鞘层的捻合节距的2倍的范围内以2mm间隔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帘线10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时,优选的是,在相邻的观察面中三处以上的空隙沿着轴向是不连通的。换言之,优选的是,间隙区域中的空隙沿着帘线轴向以6mm以上是不连通的。在间隙区域中连通的空隙会形成水通过路径,导致金属长丝1a和1b中的锈迹发展。相对地,前述状态下的帘线10在间隙区域中形成封锁体系,因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沿着轴向的锈迹的发展。本专利技术的帘线10中,对形成树脂长丝2a和2b的高分子材料不加以特别限定,只要高分子材料的熔点或软化点为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性体增强用帘线,所述帘线是金属长丝和树脂长丝捻合而成的,所述树脂长丝由熔点或软化点为80℃~160℃的高分子材料制成,/n其中所述弹性体增强用帘线包括芯和至少一层鞘层,并且/n其中,硫化之后,构成最外层鞘层的金属长丝之间的距离为100μm以下,并且,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中,在通过连接构成最外层鞘层的各个金属长丝的中心形成的区域内,由除了所述金属长丝以外的材料占据的区域定义为间隙区域时,作为源自所述树脂长丝的高分子材料的面积与所述间隙区域的比率的填充率为52~120%。/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27 JP 2017-0890051.一种弹性体增强用帘线,所述帘线是金属长丝和树脂长丝捻合而成的,所述树脂长丝由熔点或软化点为80℃~160℃的高分子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弹性体增强用帘线包括芯和至少一层鞘层,并且
其中,硫化之后,构成最外层鞘层的金属长丝之间的距离为100μm以下,并且,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中,在通过连接构成最外层鞘层的各个金属长丝的中心形成的区域内,由除了所述金属长丝以外的材料占据的区域定义为间隙区域时,作为源自所述树脂长丝的高分子材料的面积与所述间隙区域的比率的填充率为52~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体增强用帘线,其中所述填充率为60~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体增强用帘线,其中,在所述弹性体增强用帘线的轴向上,当在最外层鞘层的捻合节距的2倍的范围内以2mm间隔观察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时,在相邻的观察面上三处以上的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雫孝久安藤展广加贺纪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